创新生态结“硬科技”硕果,加速沪企“科技出海”

为抢占未来材料发展前沿,2024,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聚力建设纤维、膜、生物制造三大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复合材料、催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温超导、石墨烯5个产业集群,并围绕目标部署多条举措,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冯妍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与欧洲顶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在美国洛杉矶建厂……一家又一家的上海企业正在凭借自身的科技“硬实力”,持续加速扩大出海规模。

科技“硬实力”的开花结果,离不开科技创新生态的孕育。3月13日,科技日报记者参加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市经信委联合组织的“产业升级,科技出海”主题采访,对相关企业进行了探访。

产业集群孕育全球顶尖产能

上海禾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赛科技”)研发的激光雷达用于汽车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及智能机器人。2024年,禾赛科技全年营收20.8亿元,成为全球首家且唯一实现全年盈利的激光雷达上市企业,也是全球首家全年经营和净现金流为正的激光雷达上市企业。

激光雷达曾经极其昂贵,单个成本可达数万美元。禾赛科技激光雷达产线负责人介绍,激光雷达从前没有实现过大规模量产,所以,势必要研发“制造”本身,才能作到产品的快速迭代和质量把控。因此,禾赛科技自研自建核心零部件和高自动化激光雷达生产线,核心工序自动化率100%,每20秒就能下线一台产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从900多个零件的机械旋转式雷达,发展到只有数十个零件的固态雷达,大幅提升了量产可靠性,还把成本压低到十几万元的普通家用汽车也用得起的程度。2024年12月,禾赛科技成为全球首个达成单月交付量超过10万台的激光雷达企业。

量大质优的产能供给铺就了禾赛科技的出海之路。近日,禾赛科技与一家欧洲顶级主机厂达成跨越2030年的长期独家定点合作项目。截至2025年2月,禾赛科技已与22家国内外汽车厂商的120款车型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关系。

“在上海,无论是相关供应链还是汽车产业链都很完善,人才密度也高,所以禾赛科技最开始就坚定选择落地上海。”禾赛科技政府事务负责人马名旭告诉记者。据了解,禾赛科技的所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在上海及周边300公里以内都能找到。

禾赛科技所在的嘉定区,早在2015年就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2023年,嘉定区颁布《嘉定区建设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高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力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截至2024年10月,嘉定区已有21家企业、639辆自动驾驶车在嘉定累计开展测试示范1990万公里、119万小时。

技术自研为企业出海撑起风帆

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近年来,上海先后发布了《上海市先进材料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上海市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持续提升先进材料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上海纳琳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纳琳威”)聚焦“从0到1”的核心技术研发,其主打产品之一“TPU漆面保护膜”,又称“隐形车衣”,能让汽车绝大部分碰撞剐蹭都不伤原厂车漆;还拥有一定的自身弹性,小剐小蹭能“自我复原”。该产品早已走出国门,海外客户超过千家,分布在100多个国家,纳琳威董事长肖琳说,公司在出海上采取“先业务后制造”的策略,近日已在美国洛杉矶开工建设海外车衣工厂。

自研技术是纳琳威出海的核心底气。成立于2015年的纳琳威从无机纳米材料应用研发起步,打破国外多年技术垄断,产品横跨汽车、建筑、航空、新能源等多个产业,在车衣出海中,纳琳威从欧美市场环保需求出发,通过更新工艺,减少碳排放,并创新研发防护蓝光的汽车窗膜,获得德国莱茵权威认证。目前,纳琳威的产品技术研发自研率达到99%以上。

制造出海也面临着前沿技术的挑战。肖琳坦言:“新材料设备的定制化需求高,海外建厂需重新设计工艺链。”为此,纳琳威正加大数字化平台和中试基地建设,提升柔性生产能力。“我们要不断储备核心竞争力,去应对市场的万千变化。”肖琳说。

为抢占未来材料发展前沿,2024,上海市印发《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聚力建设纤维、膜、生物制造三大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复合材料、催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温超导、石墨烯5个产业集群,并围绕目标部署多条举措,加快建设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高地。

本文来自科技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科技日报科技日报
上一篇 2025年3月14日 19:02
下一篇 2025年3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