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春节刚过,汉源万里工业园区的重大项目施工现场和企业生产车间里处处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用实干开启“开门红”。
在四川蓄电池智能再制造与循环利用项目现场,工人们不畏寒风大雪,身穿厚重工作服,敏捷地在各施工点忙碌,作业紧张而有序。项目业主代表但明表示,自正月初十起,22名钢结构与土建工人已进场施工,目前正进行钢结构吊装、食堂基础回填及综合楼垫层混凝土浇筑。
据悉,该项目占地67亩,总投资3.5亿元,去年8月开工,采用新技术,保持电池外观完好,结合高频谐振脉冲、超声、电化学及石墨烯新材料等手段,在充放电过程中深度融合专用活化剂与原有电解液,通过软件自控实现废旧电池再制造。
为确保复工安全,项目部精心组织并全力落实安全措施,包括技术交底、三级安全教育及安全大检查,确保安全防线稳固。同时,科学调度、优化流程,加速施工进度。但明说,正月十五后,施工人员将增至四五十人,高峰期或超百人,预计4月底完成厂房及综合楼食堂主体结构。
在汉源盛屯锌锗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沸腾焙砂、浸出、净化、电解等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挥舞,机器轰鸣,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确保生产线高效运转。
春节期间,该公司全员坚守岗位,生产线满负荷运行,各环节紧密协作,确保了节日期间稳定生产,为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汉源盛屯锌锗科技一分厂副厂长张成军介绍,2025年,公司计划锌锭产量17.05万吨,预估产值38.85亿元,回收铜金属804吨、镉746吨、铅11691吨。
“去年,公司还投资620万元安装自动剥锌机,大幅提升作业效率,年省人工成本约50万元。”张成军表示,未来,公司将在确保安全环保的前提下,通过设备升级、技术引进、降耗增效,以及深化银、铟、锗等金属回收技术,促进企业稳定发展,保障职工就业,助力汉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徐美玲 曹博成 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
本文来自雅安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