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6日下午举行的“面向全球、惠聚未来——高端石化新材料招商大会”上,石化新材料行业和研究机构专家、石化新材料精英企业代表、来惠创新创业港澳青年人才代表等接受媒体记者专访,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石化新材料产业链、促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人才引育和科技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话题,各抒己见,积极建言,共同为推动惠州高端石化新材料产业的蓬勃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山大学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周贤太
推动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产学研合作对于石化新材料产业的作用非常关键,它可以推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特别是在为企业赋能以及提升核心技术的竞争力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山大学石油与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院长周贤太介绍,近年来,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一直致力于石化及新材料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在石化催化剂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等方面,特别是在生物相容性的PCL(聚己内酯)、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F(聚2,5-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一些非常有竞争力的高性能材料方面,都有相应的一些技术储备。
“目前大亚湾石化区已形成碳二、碳三、碳四、碳五、芳烃、碳九等产业链,具有丰富的石化基础原材料。”周贤太表示,在推动大亚湾石化区与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南北联动发展方面,要着重把大亚湾石化区的上游原料向下游延伸,进行产业链的延链、补链。特别是在招商方面,要充分依托上游原料企业的优势,围绕延链、强链开展精准招商,层层递进,针对下游的石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材料、高端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层次,全力推动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半导体显示行业协会会长徐世颖
以更前瞻视野开展“卡脖子”环节产业布局
在招商大会上,深圳市半导体显示行业协会会长徐世颖分享了他对我国半导体显示行业发展的观点。他表示,当前,我国半导体显示产业已颇具规模,并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发展之路仍需攻坚克难,需重点解决产业链上游材料与装备问题,尤其要看到在高端半导体领域,与世界发达地区还有比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加大投入,并以应用引领发展,追赶先进技术,解决我国现代工业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惠州作为惠民之州,有很好的自然资源和电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基础和环境,已有很多深圳企业在扩展发展空间时把惠州作为重要的区域考察点。”徐世颖建议惠州依托区位和产业优势,以更前瞻的视野开展半导体显示产业“卡脖子”环节的产业布局,招引优秀的研发团队和具有技术积累的企业落地,加大对上游材料、高端装备辅助设备和零部件等方面研发的支持和孵化。
“招商引资不仅要突出‘大’,还要突出‘精’。如果能招引进更多‘独角兽’、专精特新企业,产业发展将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半导体显示行业延链补链强链进程中贡献惠州力量。”徐世颖说。
●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兴
惠州营商环境越来越好
“一纳科技落户惠州仲恺高新区这五年来,我们深切感受到惠州营商环境越来越好。政府各职能部门始终与企业并肩同行,不断出台和完善高企培育政策并且认真落实,扶持企业一路成长。”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兴说,公司2023年获评“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称号,2024年产值已超1亿元,下一步将积极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王建兴
王建兴介绍,广东一纳科技有限公司掌握多项石墨烯生产和应用的核心技术,以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公司产品主要包括高质量石墨烯纳米材料和固态电池材料,其中高质量石墨烯纳米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等领域,有效提升电池性能。
“在惠州这片创业热土上,我们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王建兴表示,公司每年都会推出新的研发项目,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公司也积极邀请石墨烯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客户来惠州参观考察,让大家更深入了解惠州、感受惠州的魅力,从而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惠州。
当前,惠州正加快打造石化能源新材料万亿级产业集群。王建兴建议,惠州要继续围绕这个产业集群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将这一产业的上下游代表企业都吸引到惠州来。通过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共同推动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帝轻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瓮青松
惠州有优势开展锂电池材料领域延链补链强链
“我与惠州结缘是参加海外青创人才惠州行活动,当时我陪同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首次来到惠州,感受到惠州市委、市政府对科创人才的热情和支持,非常感动。”中帝轻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香港理工大学博士瓮青松表示,自己的科研方向是锂电池正极材料,想趁参加招商大会的机会与惠州石化新材料业界学习交流,并寻找合作机会。
锂电池产业是一条大热赛道,也是一个材料、技术需要新突破的产业。瓮青松表示,从当前高质量发展角度看,我国锂电池产业产能充足,下一步要做的是强链和延链,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和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例如利用聚合物包覆或新型添加剂对锂电池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或电解液进行改性,让它们具有更高的性能,惠州完全可以结合储能产业企业上下游发展需求,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布局一批电池相关的材料项目,把产业链‘强’起来,也能进一步延伸下游产业链,进一步实现上下游联动协同发展。”
瓮青松表示,惠州也有产业基础在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领域开展招商布局。他介绍,目前林建国院士带领团队正在进行一个汽车轻量化的产业项目,已研发出一套独有技术,不但能应用在汽车上,还能应用在航天航空、邮轮、高铁等的轻量化发展上,“惠州可以把这条链也补起来,在推动汽车轻量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把其他产业链条也延伸开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杨挺
惠州要在全国乃至全球做响做强品牌
近年来,随着一批标志性石化新材料项目引进落地和建设投产,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规模迅速壮大,当前已建成2200万吨炼油、380万吨乙烯、250万吨芳烃、500万吨PTA的年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广东省的25%、54%、50%、68%)。
如何进一步推进石化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杨挺建议,第一,惠州要在原有的大石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向精细化学品、高端新材料的延链、补链、强链工作,提高产业附加值,引进更多能够与惠州石化产业相耦合的新材料企业,进一步把惠州石化产业链延伸、拉长、做强;第二,进一步提高惠州石化产业尤其是新材料产业发展与未来低碳产业、新能源产业的结合,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三,进一步引进更多新材料方面的高科技人才,提高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的研发能力,支撑石化新材料产业进一步发展。
“惠州石化产业要在全国乃至全球进一步做响做强自己的品牌,这就需要有大型的、在全国知名的化工园区作为支撑。”杨挺对惠州提出殷切希望:进一步提高原料产品向化工产品的发展,在原有石化产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做好公用工程和物流一体化的建设,提升化工园区内公用工程的效率,降低公用工程运行成本,为园区企业提升效益;进一步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升石化产业的含绿量和低碳发展的效果;做好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的建设,提升整个园区安全运行水平;做好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的发展,提升园区运行效能;做好园区管理和科技创新一体化服务,提升园区管理效益。同时,用高水平的科技发展赋能产业发展,真正把惠州石化产业、惠州的化工园区打造成为在全国具有知名品牌影响力的石化产业高地、在全球有影响力的石化产业重要基地。
●中国华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峰
加大开放力度促进贸易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香港多家高校有很好的石化新材料研究成果和项目,希望通过产学研进行转化。”中国华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峰表示,惠州石化新材料产业聚集一大批优质的企业,已经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这次参加招商大会,就是希望能促进惠港产学研用的协同联动,互促共赢。
“惠州正在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我们非常看好惠州未来的发展潜力,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入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格局,共同推动石化新材料产业协同创新。”程峰建议,惠州要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支持力度,“创新有风险,但只要有一个成功就能帮助惠州某个细分领域或产业关键环节拉开与其他城市的距离,锻造新发展优势。”
程峰表示,公司在海外的石化领域拥有非常完善的市场贸易网络和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希望能帮助惠州石化新材料企业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他建议惠州加大开放力度,吸引更多贸易链企业落户惠州,并促进贸易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壮大石化新材料产业生态圈。
●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栋栋
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
“在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协作创新方面,惠州有自己的独特优势。”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栋栋表示,惠州毗邻香港、广州、深圳、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交通网络和物流网络优势非常明显,有利于各种资源的流通和产业协同。惠州还有丰富的土地储备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此外,惠州也有自己独特的产业基础,石化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电池产业等都有非常好的基础和巨大潜力,这些都为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9月26日,香港理工大学大亚湾技术创新研究院揭牌,正式落户惠州大亚湾。研究院将充分发挥香港理工大学的人才、科研优势,在绿色能源和制造、空间计算技术、化工行业等领域对接惠州产业及企业需求,推动更多科研成果在大亚湾落地孵化并实现产业化,协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共同体,加快建成区域创新中心、科技人才集聚新高地,为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科技力量。
“当前,惠州正建设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联动大湾区城市群产业协作创新,对高层次人才引育、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陈栋栋建议,加快引进高层次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科技团队。另一方面,加快推动本地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我们研究院的一个重点工作,我们力争培养一批掌握未来关键技术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团队,为惠州的人才库和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此外,他还建议惠州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研究院、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推动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与本地产业做更多的融合、促进。
●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博宇
将在惠州打造铁铬液流电池产业链
中海储能是大规模长时储能的公司,也是液流储能领域的“链主”企业。在招商大会上,中海储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张博宇表示,2023年,公司在惠阳区落地铁铬液流电堆生产及系统集成项目,主要从事铁铬液流电解液、电堆生产及系统集成等。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两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我们用的是铁铬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它是新型储能的一种,具有本征安全性、容量可拓展性及长时储能的优势。”张博宇介绍,铁铬液流电池的电解质膜材料不但在上游材料端,在应用终端跟石化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都很大,契合高安全要求的石化等特殊行业应用需求。
“选择落户惠州,其中一个原因是,惠州石化新材料和高端制造领域有很多我们需要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降低成本,固链强链。”张博宇表示,将依托该项目打造中海储能铁铬液流电池南方生产基地,招引上下游企业落户惠州,助力惠州打造铁铬液流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固链强链协同发展。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 采写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匡湘鄂
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罗剑业 张艺明
本文来自今日惠州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