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金属所李峰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锂金属负极,该负极由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的二维(2D)共轭微孔聚合物(Li-CMP)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组成(Li-CMP@rGO)。这种结构设计使得rGO能够促进电荷转移,而功能化的CMP则在微孔内提供锂成核位点,从而有效防止了枝晶的生长。

研究背景

随着电动汽车和智能设备的飞速发展,对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锂金属因其极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h/g)、低密度(0.59 g/cm³)和最低的负还原电位(-3.040 V vs. 标准氢电极),成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金属电池(LiMBs)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的实际应用受到枝晶生长、体积变化巨大和严重副反应等问题的严重阻碍。这些问题不仅限制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还带来了安全隐患。因此,开发新型锂金属负极材料,实现均匀锂沉积,抑制枝晶生长,对于推动锂金属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至关重要。在这一背景下,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各种策略来解决锂金属负极的问题。例如,通过稳定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在负极表面涂覆人工层、使用多孔宿主材料、修改电解液等方法来调控锂的沉积行为。尽管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锂金属负极的性能,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如多孔宿主材料与锂的亲和力不足,以及涂层材料不贡献容量等问题。因此,开发新型的多孔宿主材料,既能提供均匀的锂成核位点,又能保持高电导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成果简介

在这项研究中,来自中科院金属所李峰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锂金属负极,该负极由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的二维(2D)共轭微孔聚合物(Li-CMP)和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组成(Li-CMP@rGO)。这种结构设计使得rGO能够促进电荷转移,而功能化的CMP则在微孔内提供锂成核位点,从而有效防止了枝晶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Li-CMP@rGO负极能够在6 mA cm⁻²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小时,具有2 mAh cm⁻²的镀锂容量,且库仑效率高达98.4%,过电位仅为28 mV。在与LiFePO₄正极组成的全电池中,Li-CMP@rGO负极也展现出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图文导读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图1 展示了Li-CMP@rGO的合成及随后的锂功能化过程,以及在Li-CMP@rGO和CMP@rGO上锂沉积的示意图。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图2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对rGO和Li-CMP@rG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图3  比较了不同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包括不同电极的Nyquist图、电压曲线和对称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电压滞后。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图4 展示了不同电极在1 mA cm⁻²电流密度和2 mAh cm⁻²镀锂/剥离容量下的电压曲线。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图5 展示了在镀锂过程中不同电极上的锂沉积情况的光学图像,以及CMP@rGO和Li-CMP@rGO电极在镀锂前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中科院金属所李峰Small:2D微孔聚合物/还原氧化石墨烯具有内置锂亲和位点,用于锂金属负极中均匀锂沉积的研究

图6 展示了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得到的Li离子与CMP和Li-CMP之间的相互作用模拟结果。

小结

该研究通过将具有高锂亲和性的2D共轭微孔聚合物与还原氧化石墨烯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锂金属负极材料。这种材料不仅提供了均匀的锂成核位点,还保持了高电导率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从而实现了均匀的锂沉积和抑制了枝晶的生长。Li-CMP@rGO负极在高电流密度下展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包括低过电位、高库仑效率和长循环稳定性。此外,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人员进一步证实了Li-CMP@rGO对Li离子的强相互作用,这有助于在微孔内捕获Li离子,从而减缓枝晶的形成。这项研究不仅为设计和制备新型锂亲和宿主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开发长寿命锂金属负极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这种新型材料有望在未来的高能量密度电池中得到广泛应用。

文献: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6248

本文来自材料研究前沿,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4年10月15日 00:02
下一篇 2024年10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