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产”石墨烯成“卫星伴侣”

“我们的产品利用石墨烯材料优异的导热性能,可避免温差过大,显著提升了设备的整体探测灵敏度,同时实现减重、减震效果。”杭州德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李鑫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石墨烯材料及构件,为空间热管理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更精确地匹配不同应用场景,企业还针对性地推出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和高通量酷冷模组等产品,可广泛应用在我国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智能生活等产业领域。

“滨海产”石墨烯材料及构件近日成功应用于两颗卫星。记者获悉,该石墨烯材料及构件由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大健康材料分中心孵化企业浙江烯界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烯界”)研发。

随着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卫星探测系统对控温精度的要求愈发严格,需要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才能发挥最佳性能。同时,半导体器件的小型化和高集成化趋势,也对系统的热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石墨烯材料产业是浙江省前沿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先发展的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之一。该材料及构件凭借卓越的高效散热、减重减振功效,为卫星关键探测设备的运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浙江烯界热管理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6月26日,为杭州德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该公司把行业领先的单层氧化石墨烯制备和应用技术与航空航天、先进制造等尖端需求相结合,专注于用高性能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及构件提供专业的热管理技术解决方案。

“我们的产品利用石墨烯材料优异的导热性能,可避免温差过大,显著提升了设备的整体探测灵敏度,同时实现减重、减震效果。”杭州德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监李鑫告诉记者,公司研发的石墨烯材料及构件,为空间热管理提供了关键解决方案。同时,为了更精确地匹配不同应用场景,企业还针对性地推出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和高通量酷冷模组等产品,可广泛应用在我国人工智能、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智能生活等产业领域。

今年7月,该公司总投资4000万元的“高通量酷冷模组与高性能石墨烯热界面材料”项目在绍兴滨海新区马海片区正式落地。该项目由杭州德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震元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倾力合作,是打造中国烯谷(绍兴)石墨烯硬科技产业的先导项目。

中国烯谷(绍兴)石墨烯硬科技产业项目总投资150亿元,分为3期实施。其中,首期将重点建设年产100吨单层氧化石墨烯原料生产线及年产50吨石墨烯基碳纤维生产线。在滨海新区相关部门的助力下,该先导项目于7月启动租赁厂房装修工作,计划于11月底完工。

“先导项目计划在2025年实现10万平方米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和2000套高通量酷冷模组的量产,年总产值可达1.2亿元。”杭州德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杨泓表示,接下来将力争尽快在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集成电路、光学仪器等领域取得应用突破,助力绍兴打造“泛半导体+”全产业链,发展区域特色新质生产力。目前,该项目组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产品升级优化,现已完成第二代石墨烯热界面材料产品定型,正全力推进稳定生产和市场开发。

短 评
让更多“滨海产”占领行业尖端

航天领域是科技尖端行业,每一项成果都代表着新质生产力,我国的卫星制造有了滨海印记,让人惊叹!

通过“滨海产”的石墨烯材料及构件,我们可以看到,一是产学研融合呈现“跨越式”,不仅有杭州的科技企业参与孵化,就连本土健康产业的“老字号”浙江震元也加入进来;二是滨海高端“借脑”可谓“顶流式”,作为项目主研力量的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贡献智慧助力绍兴的“泛半导体+”全产业链建设,加持赋能。

虽然石墨烯材料只是卫星制造的“伴侣”,但对滨海新区的尖端产业发展而言,却是“科技上天”的荣誉,亦是产业前沿的实践,反映出“滨海制造”的强大动能以及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综合实力,不难发现滨海新区在高新技术领域已向前迈出大步。

卫星制造的一小步,就是科技转化的一大步,滨海新区的高新产业要放眼长远规划未来,紧紧依靠科研平台,深度推进产研融合,锁定国内外的尖端产业与新质业态,加速孵化,加快变现,加强创新,在充分掌握市场主动权的前提下投身新蓝海、开辟新赛道,集聚优势托起“科创滨海、智慧新城”。

本文来自绍兴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4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24年10月1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