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东莞理工学院王彪教授课题组等在Chin Chem Lett发表了题为Constant-potential simulation of electrocatalytic N2 reduction over atomic metal-N-graphene catalysts的研究文章(Doi: 10.1016/j.cclet.2024.110476)。东莞理工学院王三妹博士后为第一作者,周勇博士后、聂纯阳副研究员和王彪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氨气作为化学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在农业与工业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需求。随着Habor-Bosch工艺固氮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制氨成为研究热点。其中,电催化氮气还原反应(NRR)因其可再生、环保特性,成为常温常压下制氨的新焦点。当前,电催化机制的研究广泛采用电中性方法。在这一框架下,催化材料的Fermi能级会随着反应过程中吸附物的变化而动态调整。而在真实的电化学反应环境中,催化剂的费米能级实际上是被电极电位所固定的,这意味着催化剂会通过与电极之间的电荷交换而带电,且所带电荷量会随反应进程而波动 (J. Am. Chem. Soc. 2022, 144, 37, 17140–17148; J. Am. Chem. Soc. 145 (2023) 25352–25356)。因此,传统电中性方法的理论预测偏压与实验观测偏压之间存在差异。
在这项研究中,为了克服传统电中性方法的局限性,团队运用固定电势法评估了氮掺石墨烯负载的金属单原子催化剂(M1/N-graphene, M1 = Mo、W、Fe、Re、Ni、Co、V、Cr)在NRR中的电催化性能。结果显示,W1/N-graphene以其低至-0.13 V的限制势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前景的NRR电催化剂。此外,由于W1/N-graphene的费米能级高于电极电位,该体系在反应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电荷。相比电中性方法,固定电势法能够更好地模拟真实的电催化反应环境。因此,这项研究不仅开发了一种有前景的NRR电催化剂,还加深了对电催化机制的理解。
图1. 恒定电势法(a)和电中性方法(b)计算的石墨烯(moiety 1)、W1-N3(moiety 2)、NXHy(moiety 3)的电荷变化。(c) 在500K下,W1/N-graphene的稳定性。(d)金属第一电离能与N2吸附自由能之间的关系。
本文来自ChinChemLett,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