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在高原 动能澎湃——写在全省科学技术大会暨2023年度青海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之际

2022年3月,“80后”青年博士、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大欢作为对口支援干部,来到青海大学任化工学院院长。援青以来,刘大欢面向盐湖稀散元素高效提取,开发出具有高吸附容量的硼、铷元素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优于已有材料,并创新性提出包括石墨烯气溶胶在内的多种成型工艺,目前正在进行低浓度硼、铷吸附提取的小试—中试验证。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秋高气爽、岁物丰成。8月的高原青海,科技创新正结下累累“高质量”果实。

过去一年,青海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一项项科技研发陆续攻关,一个个重大专项掷地有声,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为青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改革驱动
激发创新新活力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近年来,全省科技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创新摆在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新青海建设全局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做强动能、做大优势、做优发展,在全省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

高质量发展,科学规划是内核,创新是动力所在。

正是源于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锚定科技创新在青海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过去一年,从科技体制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到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从科技手段守护生态青海、再到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等创新平台呼之欲出,青海科技事业发展进入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过去的一年,青海大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融入新型举国体制、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完善育人引才机制等多点齐发并进,用科技创新之力、以拳拳实践深切回答了新时期“青海怎么办”“青海怎么干”。

青海科技改革铿锵有力。持续强化科技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接力省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组建省委科技委员会。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开展“科技政策落实年”活动和科技创新督查激励事项评价,上下联动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

青海科技事业发生重大变化。青海省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0.8%,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超30人,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近20亿元,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超100亿元,全省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啃下“硬骨头”
关键技术持续突破

产学研转化落地,十大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稳步建设……回望过去,青海科技击鼓催征、频频出彩。

科技引领青海守护生态“高颜值”,青海完善三江源、祁连山、青海湖等区域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科技体系,青海率先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助力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

聚焦产业“四地”建设,青海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步伐加快,科技赋能钾肥生产有效提质增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青海贡献,建成多条万吨级碳酸锂生产线和镁系产品生产线,连续开展盐湖领域“揭榜挂帅”“帅才科学家负责制”项目试点,锂、镁提取利用技术世界领先。

青海清洁能源技术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多能互补发电基地和全国首个百兆瓦级光伏发电实证基地,启动建设国家储能发展先行示范区,以绿色算力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好用好光伏的每一度电。

青海构建形成高原特色农牧业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创新模式,油菜杂交育种水平国内领先,“青杂”系列16个油菜品种在全国80%以上春油菜产区推广种植,“青薯”系列马铃薯品种每年在全国推广面积1000万亩以上,青稞、蚕豆等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推进牦牛、藏羊品种培育及改良技术应用推广,建成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有机枸杞、冷水鱼生产基地。

创新平台建设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315家,立足国家所需和青海所能,初步构建了从省级到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梯级培育体系。

群英广聚
青海崛起人才高地

翻开含金量十足的获奖名册,既有柴达木盆地“探宝人”的地质科学家潘彤、又有攻克盐湖提锂世界级难题的盐湖科技工作者王敏。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青海,共同为青海科技创新添新力。

找矿路上,潘彤一次次地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从未退缩。扎根高原搞科研从不是易事,以潘彤、王敏等为代表的青海科研人,风霜露宿与荒原星辰相伴,在柴达木“探宝”、在盐湖“提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动能、为人民幸福生活谋福祉……

“36年来,我奋战在雪域高原、大漠戈壁。我们牢记‘地质报国’的初心和使命,在科技、自然资源等部门的长期支持下,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研究,取得了多项找矿突破和理论创新。这些找矿成果,推动了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昆仑以及三江北西段的理论认识提升、技术进步以及找矿突破。”36年在柴达木“探宝”,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潘彤感慨万千。

盐湖资源作为青海省的重要矿产资源之一,其开发经历了资源勘探、土法提钾、到百万吨钾肥生产技术突破、再到高镁锂比盐湖提锂难题得到攻克的历程,至今,青海盐湖资源已成为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战略资源。

针对青海硫酸盐型盐湖锂资源特点,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研究员王敏带领团队与企业合作开发绿色、高效的膜耦合提锂技术,期间遇到了很多“首次”“无借鉴案例”的困难,但团队始终埋头研究、不问得失。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继续推进青年科技人才的交流合作。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青海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年轻科学家作用,使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一名又一名青年科学家投身青海贡献科研力量。

2022年3月,“80后”青年博士、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大欢作为对口支援干部,来到青海大学任化工学院院长。

援青以来,刘大欢面向盐湖稀散元素高效提取,开发出具有高吸附容量的硼、铷元素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优于已有材料,并创新性提出包括石墨烯气溶胶在内的多种成型工艺,目前正在进行低浓度硼、铷吸附提取的小试—中试验证。

种下梦想、收获希望。对口援青不仅是帮扶,而是深层次的科研助力、人才倾注。如今,青海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和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全方位提升。

当前,新质生产力无疑是发展“热频”词。青海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成就属于历史、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新的一年,青海还将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把论文写在高原大地上,为助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本文来自青海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4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