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有“质”的立与破——三张“新”面孔看泉州民营经济新变革

10多年前,信和精准挖掘石墨烯这一新材料在防腐、超轻薄等方面的优势,研发出环保新型防腐涂料,防腐性能可达25年至30年,比同类产品整整提升10年以上。信和在核电核级防护涂料、石墨烯长效防腐蚀涂料、烃类防火及耐低温PFP&CSP涂料、有机硅仿生防污涂料、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保温涂料等方面屡获突破。

东南网8月13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潘贤强 朱子微 戴艳梅 雷光美)今年5月,泉州成功入选“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成为全国首批20个试点城市之一。

含金量十足的国家级试点城市“花落”泉州并非意外。当前,制造业当家的泉州,已有超过5400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占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近78%。

一个靠创新进、靠创新强的新泉州,跃然眼前。立足于传统制造业,依靠科技创新,发力智能制造,先立后破,有立有破,泉州民营经济绘就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

在立与破之间,如何做到“新”中有“质”?近日,记者走进泉州,发现三张“新”面孔的背后,蕴藏着泉州民营经济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独特逻辑。

“新”制造
“实验室”与“大市场”的双向奔赴

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凭借卓越表现,闪耀国际赛场。此次与中国体育代表团一同逐梦巴黎的,有一家来自泉州的健身器材企业——舒华体育。

舒华体育是中国奥委会以及2024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官方健身器材供应商,有多款健身产品入驻巴黎奥运会“中国之家”。其中,包含智能跑步机、动感单车等创新科技产品。这些入驻产品根据人体工学研发设计,加入了全跑台减震技术、自发电技术、心率跑功能、3D虚拟竞赛场景等最新科技,向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魅力。

魅力源自底气,舒华体育的底气,来自产品研发的突破。

2019年,舒华体育与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合作,研发速度与力量反馈系统。该系统具备自动识别训练姿态、量化体能数据、制订数字化训练方案等功能,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广泛应用于专业运动员体能训练。产品当年投产、当年见效,在市场上获得不少认可与好评。

作为泉州市机器人领域首家建成并运行的研发机构,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于2016年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组建。“我们的目标就是承担高校科研院所难以涉足、企业又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通过科技创新的力量,缝合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福建(泉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梁培栋说。

与泉州结缘,哈工大有其自身考量。“我们对泉州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很有信心。”梁培栋说,瞅准泉州深厚的产业基础,研究院以泉州产业发展的需求为牵引,将创新研发成果与当地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期望以产品的多元化,实现市场空间最大化目标。

落地泉州的几年间,研究院成果不断。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产业升级不只局限于产品本身的提升,还涉及整个产品生产流程和模式的全面革新。

于是,在2023年底,研究院正式启用中试基地。所谓中试基地,即介于大批量生产车间和实验室之间的一个场所,基本以研发新产品为主,对产品进行小批试产。中试基地的好处在于能够迅速对市场反应作出反馈,对产品进行调整,从而迅速提升产品的整体生产效率。

梁培栋介绍,产品一旦在中试基地里定型,就可以投入到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这种“看得到”且马上“用得了”的模式,极大增强了客户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理解和信心,为科技成果实用化和市场化铺平道路,切实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3年,《泉州市智能制造数字化赋能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出台,全面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截至2023年底,泉州全市累计建成智慧工厂7家、数字化车间超100间、数字化生产线近1000条,应用推广工业机器人超1万台。

能让“新”制造“自由生长”的,还源于泉州这座城市肥沃的创新土壤。

科研院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2015年,泉州市印发《关于发展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近年来,泉州市聚焦传统产业转型、高新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对接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央企等,先后引进共建19家大院大所,汇聚高端优势创新资源,推动产研深度融合,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实验室技术常被指“离市场太远”,与商业化之间存在着一定距离,这被形象地称为“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鸿沟”。

泉州的实践找到了匹配的需求点,跨越了这道“鸿沟”中的诸多“坎”。在创新过程中,这些共建的大院大所非常强调技术推动与市场拉动的结合。因此,具有很多的应用场景,确保技术产出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商业价值,也意味着它们具备较强的商业变现能力。

“新”产业
突破“从0到1”打通“1到100”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九大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体现在重大的技术突破。而之所以是战略性,在于它以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引领带动作用。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位于泉州市洛江区的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满墙的荣誉证书映入眼帘——“国家绿色工厂”“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其背后,体现着重大的技术突破,映射出科技创新的坚强支撑。

“要像从鸡蛋开始孵小鸡一样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一家本土民营企业,信和从最初的传统涂料生产企业成长为中国工业涂料行业的一张闪亮名片,正是凭借坚韧精神和创新意识,“从鸡蛋开始孵小鸡”,一步步孵化出核心竞争力。

从传统涂料到高端核电涂料,信和诠释着一家本土民营企业如何突破“从0到1”打通“1到100”。10多年前,我国核电防护涂料市场长期被国外垄断,进口产品价格高、供货周期长。然而,核电防护涂料的研发也面临着市场规模小、技术要求高、研发投入大、核能项目建设周期长、应用场景复杂等问题。对一家民营企业而言,难上加难。

“在内外墙涂料领域,国内外企业竞争激烈,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难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为此,信和另辟蹊径,选准赛道,攻克制约行业发展的难题。”信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诗榕说。

10多年前,信和精准挖掘石墨烯这一新材料在防腐、超轻薄等方面的优势,研发出环保新型防腐涂料,防腐性能可达25年至30年,比同类产品整整提升10年以上。信和在核电核级防护涂料、石墨烯长效防腐蚀涂料、烃类防火及耐低温PFP&CSP涂料、有机硅仿生防污涂料、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电池保温涂料等方面屡获突破。

如今,信和核级涂料可经受核电站60年寿期大剂量核辐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决我国涂料产业长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借力“华龙一号”,信和核电涂料成功应用于国内外众多核电项目,打破国外垄断,在市场占有量上稳居冠军之位。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产业,引领推动传统产业向更高附加值和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敢拼会赢,是泉州民营企业的特质。坚持发力“高精尖”的信和,浓缩了泉州新兴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革。

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嗅觉灵敏的泉州民企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发力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新产业集群,形成了“新兴繁盛、多元发展”的繁荣态势。

前瞻布局,要有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也需要找准突破口、着力点,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在光电这条赛道上,扎根泉州的福建中科光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个,也是唯一拥有完整的外延材料生长、芯片微纳加工、器件/组件/模块封测产业线的企业,已全面实现了从外延到芯片后端封测设备的全链条垂直整合,成为国内首家掌握光芯片研发生产完整核心技术链的科技企业。

随着2023年9月九牧智能家用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在“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正式签约落地,预计打造世界一流家用机器人保姆万亿产业集群生态链,将全面带动泉州、福建乃至中国家用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

独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近几年,泉州市县两级多层次共同护航新兴产业发展:2021年11月,泉州出台《“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23年7月,《泉州市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出炉。南安市接续推出新能源产业奖励措施,石狮市探讨成立总规模达20亿元的东风泉州新能源基金,鲤城区全力争创泉州中央创新区和省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创新示范基地……

在泉州,政策和资源供给正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兴产业的扎根与成长提供了充沛的养分。不少民营企业家表示,泉州不仅是一座前景广阔、大有可为的创新之城,更是各项政策与资源日益汇聚的发展中心。

新兴产业茁壮成长,新兴产业集群日趋形成。它们的商业网络也在不断扩展,形成了一个日益壮大的“朋友圈”。

“新”生态
“上下楼”即是上下游
“左右邻”就是产业链

完善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优化生产要素资源的创新性配置。这,引起了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

催生新质生产力,不仅需要智能制造的技术突破和新兴产业的超前布局,还需要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如果把规划建设厂房当作园区标准化建设的上半场,那进一步吸引企业“业主”入驻、打造健全的产业生态系统则是下半场。

去年年初,泉州市委、市政府按照“一湾两翼”城市总体空间布局,成立中心城区、北翼石化、南翼高新三大指挥部,进一步攥指成拳、统筹资源,优化产业生态,加快打造泉州未来发展重要新增长极。

7月底,记者一行驱车驶入位于泉州南翼的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一栋栋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厂房错落有致,充满现代工业美学气息。

该产业园被当地人称为“泉州芯谷”。自2017年启动建设以来,“泉州芯谷”秉承“一区三园”的发展模式,致力打造半导体全产业链基地。特别是其核心地带南安分园区,更是紧抓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科技风口,专注于化合物半导体产业的深耕与发展。

纵观国内竞争能力较强的园区,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而作为南安分园区的重要招商载体之一的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则是那双将上下游产业紧紧相扣的“大手”。

在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港,去年10月新投产的兴卓科技有限公司集成电路板生产线上一片繁忙。兴卓科技是一家生产数字智能电源的企业,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工具储能、半导体专用设备及高端电子通信领域。公司入驻园区后,发挥产业链“链主”的磁吸效应,将自身的上下游企业正盾电子、咏嘉俊等变成“邻居”,实现“上下楼”即是上下游、“左右邻”就是产业链的产业生态。

“联东U谷拥有强大的生态系统,因此在对接、导入产业上下游时可以更加精准。”“泉州芯谷”南安分园区办事处常务副主任吕全福说,联东U谷通过强化链式招商,在“链主”或链上引导相关企业,吸引链条企业小集群入驻,兴卓科技等公司的引进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作为一家专注于产业服务和园区运营的企业,联东U谷建立起大数据招商系统,通过链接园内园外企业,将其用于服务产业链整体招商、精准招商,与泉州强链补链的发展导向紧密合拍。”吕全福介绍,联东U谷犹如园区企业的贴心“大管家”,不仅负责园区的建设和基础设施完善,还精心打理园区的日常运营,这无疑是对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的重要补充。在企业入驻园区后,联东U谷还能协助企业处理税务规划、财务管理、法务咨询以及项目申报等一系列问题,并辅导企业申报“专精特新”等荣誉称号,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泉州,一个园区就是一条链,上下游企业紧密“牵手”的案例不断涌现,互为补充、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圈日渐清晰。

泉州市丰泽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河钢增材制造项目,对接匹克、特步等开展鞋模设计打印业务,吸引威斯坦、大字三维等3D打印企业入驻,初步形成金属、橡胶、尼龙全材料3D打印产业链。

晋江市永佳智能装备产业园依托国企建园区,梳理本地从事优势产业且具有创新性的好企业苗子,推动博璋科技出村入园并招引其产业链企业落户园区,构建隔墙供应的产业生态圈。

永春智能电子科创产业园依托第三方专业招商力量,链式引进消费电子企业,一年时间园区入驻率100%,预计今年可实现产值8亿元。

从一颗“种子”到一片“刺桐树”,这样的案例在泉州不胜枚举。目前,泉州市已实施100个市级工业园区项目,累计建成1747万平方米产业空间,形成千亩以上连片园区43个。2024年,泉州市提出创优推进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印发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24年专项行动方案,深入打造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2.0版本,力争到今年底,累计投用园区项目超60个。

这段时间以来,吕全福依然忙着南安分园区的招商事宜,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更多的是上下游产业链的企业主动找上他。“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步步将产业生态构筑起来,将园区打造成良好的企业发展平台。”他坦言,“未来,我们还将通过不断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激发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从而推动园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为泉州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来自东南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东南网东南网
上一篇 2024年8月13日
下一篇 2024年8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