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理论,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并就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了一系列精辟论述,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支撑,城市乡村交汇、新旧动能交织、三次产业交融,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势在必行。本期“李渡非常关注”邀请省内七位县(市)委书记,就如何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讲话精神,因地制宜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谈认识体会和实践举措,展现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干激情和担当作为。
著名的将军县兴国向深、向优、向活,认真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焕发“老区向新、发展争先”的“模范兴国”新荣光
嘉宾:李贱贵 兴国县委书记
李贱贵:兴国是红军县、烈士县、将军县和苏区模范县,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兴国86万儿女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认真把握“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努力焕发“老区向新、发展争先”的“模范兴国”新荣光。
聚力新产业,在抢位错位中向“深”发展。兴国积极融入全省“1269”计划行动、赣州市“7510”行动计划,立足产业基础、坚持抢位错位,实施全县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6313”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数字赋能、绿色发展,深化矿产品加工等产业技改升级,成功申报赣州市化工重点监测点,建成多家“5G+智能工厂”;引进兴家泰、加大集团、预制菜产业园等重大项目,推动绿色食品、有色金属与新型建材等产业优化升级。加速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把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作为主导产业,聚焦新型显示模组、含氟新材料等重点细分领域,落地优必选、晓明科技等一批瞪羚企业;成立全国首家县级石墨烯新材料科普教育主题科技馆,承办中国·赣州首届石墨烯暨纺织服装新材料产业论坛,深化石墨烯融合应用。瞄准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引进“烟酰胺”全球产能第一、市场份额世界第二的准独角兽企业海文生物,布局发展大健康抗衰医美未来赛道。紧扣“6313”行动计划,加快打造矿业经济循环产业园、纺织服装技术创新研究院、石墨烯研发中心等平台,不断拉长做深产业链条,持续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新质生产力和新型工业化双向驱动。
借力新技术,在求新求变中向“优”迈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创新,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近年来,我们把科技创新、人才引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厚植发展优势、筑牢发展支撑。产学研合作搭平台。与国家国防科工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等单位深度合作,建成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众创空间等多家科创平台。永磁磁浮空轨“兴国号”全国首发,获评全省十大科技成果典型案例。成立芦笋产业研究院,创新培育芦笋高产组合新品种,率先在南方地区建立芦笋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企业主导促转化。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在产业发展中转化应用。2023年,国泰特种化工获评全省大数据示范企业,省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省专业化“小巨人”企业等实现零的突破。引育并举聚人才。创建兴国创新发展研究院等平台,探索“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柔性引才模式,引进高精尖紧缺人才及产业领军、高层次人才258人。创新建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成运营全省首个县级数字人力共享中心,完善乡村人才学校等育才阵地,求职、用工、培育实现无缝衔接。我们将要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以更多新技术、新成果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探索设立人才基金,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人才链激活创新链、服务产业链,推动更多优质生产要素在兴国集聚。
蓄力新动能,在体制机制中向“活”突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和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持续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以深化改革打通堵点卡点。全面推进开发区现代管理模式和薪酬制度改革,获评省级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示范园区。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渠道,首创油茶林碳汇经营项目试点,市场化矿山治理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成功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大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建立安商护商专班,成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健全“亲清潋江”政企餐叙、市民体验官等机制,持续打响“兴速办”营商环境品牌。以内外开放释放动力活力。立足“四通八达、四面逢源”区位优势,一体推进开放通道建设、开放平台打造、开放经济发展。用好深赣对口合作平台,深化与深圳福田区红色文化、职业教育、医疗共建等多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创新中介招商、资本招商、基金招商等模式,引进一批引领性、带动性大企业项目落地。我们将进一步用好用活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变“老区思维”为“湾区思维”,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教育科技人才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赣闽国际陆港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赣州北部综合交通物流节点城市,以“交通圈”激活“经济圈”,做好“双向开放、惠通四方”的兴国文章。
本文来自江西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