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资圈到硬科技,许莉成功为石墨烯产业化在实验室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作为连续两届妇代会代表,她说深感责任与使命重大,要为新材料助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过去一年,许莉忙得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龙年除夕,热爱马拉松的她跑步时意外摔伤,被迫按下“暂停键”。即使困囿于病床,她仍在大量阅读,并把学习心得整理为“朝绪夕理”发在朋友圈。春节假期结束,记者终于约到了对她的采访。
许莉 中国妇女十三大代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裁,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从石墨烯小白到带头人
采访从今年春运说起。年前受大范围雨雪天气影响,多地航班取消,高铁晚点,高速封路,许多回家过年的人被困在路上。面对天气这种“不可抗力”,人们只能望雪兴叹吗?许莉转发的《超级蒙烯材料:让春节回家不受冰雪困扰》一文让大家看到了希望。
什么是超级蒙烯材料?它有什么“特异功能”?许莉为记者科普:超级蒙烯材料是石墨烯的一种,石墨烯是目前人类发现最轻、最薄、强度最大的一种新型材料。厚度只有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200倍,且具有超强导电、导热性能。银的导电性最好,铜的导热性最佳,而石墨烯的导电性是银的1.6倍,导热性是铜的1000倍!因集各种优异性能为一身,石墨烯被称为21世纪新材料之王。
超级蒙烯材料电加热性能超好,从室温加热到数百摄氏度仅需10秒左右,电热转化利用率高达87%,远高于常规电热材料,同时具有普通电热材料所不具备的轻质和柔性,可用于极端环境下的电加热领域,如风电叶片、飞机机翼除冰等。如果用于铁轨或公路铺设,清除道路冰雪将不再是难题。
但一种新材料要想实现产业化应用,必须解决技术和成本问题。就石墨烯而言,不同运用场景工艺技术并不相同,要结合用户需求进行二次研发。用户需要的不仅是新材料,还有新材料的技术解决方案。
至于成本,新材料前期研发费用高昂,成本自然高,但随着技术成熟及规模化生产和应用,成本则会成倍下降,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成本不是问题,“春节回家不受冰雪困扰”也并非梦想。
结构、原理、性能、运用……关于石墨烯,许莉深入浅出、逻辑清晰地为记者上了一课。令人惊讶的是,两年前的她还是个石墨烯小白,如今却是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BGI)带头人,BGI自主研发的全球第一款蒙烯玻纤材料已经创纪录地运用于航空飞行器、风电叶片除冰等领域,高端检测仪器耗材也突破国外封锁,实现了进口替代。
许莉是东方华盖股权投资创始人,一直活跃在投资圈,因何转身硬科技,与石墨烯结了缘?
从顾问到总裁
有着十年创投经验的许莉是北京最早做创新创业服务的先锋,她发现许多“新”只是商业模式“新”,缺少技术含量,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2017年,她第一次听BGI刘忠范院士讲石墨烯的产业梦,意识到这可能是引领未来科技革命的新材料,从此她开始关注石墨烯,并受邀担任BGI战略顾问。
之后几年,许莉见证了BGI一路发展,积累了很多科研成果。2021年,刘院士邀她正式加盟,两人为此做了一次长谈。其实2017年刘忠范院士就发出过邀请,但被许莉婉拒,她担心自己不懂技术无法胜任。
这次长谈她再次提出担忧:“我是学管理的,做投资也是偏TMT和文化消费,完全没有技术背景……”刘院士笑着打断她:“要说技术,这个领域比我懂的人不多。我不缺技术,缺的是我不懂但你懂的那些,比如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等。”一番话让许莉卸下了心理包袱,她决定“跳”进去,和刘院士“一起做这件事”。
但不久许莉就发现自己被“骗”了:做硬科技行业不懂技术寸步难行。“而且越走近硬科技,越敬畏技术,因为它离不开真正过硬的技术团队。”新材料产业化过程中,寻找应用场景是重要一环,团队经常会邀请客户到现场看展厅、看实验室、了解材料性能、对接用户需求。
尴尬的是如果刘院士不在,她甚至无法与客户进行最基本的交流。一次,新兴铸管集团董事长一行到BGI考察,之前对方做了功课,提出他们对石墨烯材料可能的需求场景。当提到防腐要求时,负责接待的许莉“蒙”了:“完全不知道怎么接话,也无法回答‘行’还是‘不行’”。
那次挫败给了她一个深刻教训:“做硬科技一定要懂点技术,你不需要去实验室做实验,但你至少要懂基本逻辑,有基础认知。”她开始逼自己看石墨烯理论书籍,又发现光读石墨烯还不够,物理、化学知识也需要延伸,于是她做了一个重要决定:重返课堂,攻读自己的第二个博士学位。
2022年,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许莉成了北京大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前沿工程在读博士生。要工作,还要学习,她的日历从此抹去了节假日,这个“让未知变已知”的过程让她收获最大、成长也最快。
2023年3月,许莉受邀在苏州大学知著园论坛作主旨报告,那是她第一次讲石墨烯的产业化,而且是在很多教授面前。她坦言,尽管改PPT到凌晨3点,但自己觉得报告作得不够好,不过那场报告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门”。
“进了这扇门,能与技术人探讨产业化问题,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之后一年,她先后在多个场合作了多场学术报告,从青岛材料博览会到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这种分享为石墨烯产业化带来了不少客户资源,获得了相关需求信息,也帮助她越过了心理那道“坎”——不再惧怕与客户沟通。
许莉希望用石墨烯改变世界,用硬科技创造未来
一点点靠近彼岸
在BGI,许莉给自己的定位是“科学家的合伙人”。
“科学家创业也需要产业化团队,找到对的人,建设一个价值观契合的团队,建立好的机制,激发一群人的潜力为同一个目标努力,是我要做的事。”为搭建这样一支团队,许莉不遗余力,两年来建立了近百人的产业化队伍,而且“核心团队成员个个都出类拔萃”。
中国是石墨烯大国,石墨烯论文发表数量及专利申请数量都居全球第一,全球第一条、第二条石墨烯生产线也诞生在中国,拥有400人的BGI研发团队也是全球“第一梯队”。
尽管如此,许莉依旧判断“中国的石墨烯行业仍处在死亡之谷附近”。虽然中国有近7万家石墨烯企业,但97%都在做粉体,利用率只有7%,导致产能过剩,而工艺更复杂的石墨烯薄膜、纤维却少有人问津,说明我们与国外行业发展还有差距,因此在自称“第一”的同时也要冷静看到产业背后的问题。只有找到下一个规模化应用,行业才能爬出谷底,许莉希望BGI的超蒙烯材料能成为突破口。
许莉冷静客观,信念坚定,做事很有目标性,这种性格的养成源于她的成长。上学时她一直都是班干部,愿意并习惯带领团队做事情,朋友们说她一直当“领导”,对事情有很强的“掌控力”。
初听这词许莉“很震惊”,后来她复盘自己的成长路径,发现“大家说的是对的”。她确实有股“劲儿”,想做一件事时,总会朝着目标方向努力,即使前途未知、道路艰险,她依然“千磨万击还坚劲”。
许莉是位跑者,酷爱马拉松,她认为马拉松代表着健康、向上、坚持、勇气、力量,这也是企业家应具备的品质。不管跑马拉松还是创业,她都怕“路上没人纠偏、心中没了彼岸”,在她看来,脚下即此岸,目标即彼岸。
“比如跑马拉松,42.195公里处就是我的彼岸。一个人要知道自己的彼岸在哪,如此才能一点点靠近。”相对BGI,彼岸可以是新产品上市、市场份额扩大、研发技术突破;更长远讲,彼岸是企业的使命、愿景与未来。“当我怕心中没彼岸时,是提醒自己要保持对目标的认知和追求。有了彼岸,就不会迷失方向,也不会轻言放弃。”
石墨烯新材料有“三高三长”(高投入、高难度、高壁垒,长研发周期、长验证周期、长应用周期)特性,许莉选择与梦想为伴,做时间的朋友。她明白,实现石墨烯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管怎样,只要努力,彼岸终将到达,“用石墨烯改变世界、用硬科技创造未来”不仅是愿景。路就在脚下,对这一点,许莉深信不疑。
本文来自中国妇女,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