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春蕾
科技成果从基础研究向产业转化面临多个“死亡之谷”,这其中不仅有科技成果走向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难题,更有科技成果早期概念验证的“最初一公里”难题。如何解决“最初一公里”难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科研界和产业界人士。
基础研究是源头
成果转化的源头是基础研究。“开展基础研究有利于推动知识发现和前沿探索、有利于帮助青年科学家形成良好的研究素养、有利于解决重大挑战背后的核心技术难题。”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张旭告诉《中国科学报》,“目前全球竞争激烈的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能源、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都需要加强基础研究。”
张旭认为,不仅科研院所要加强基础研究,企业也要加强基础研究。“企业的基础研究一般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企业可以将工程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跟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协同关系,推动企业形成更多原创性成果。”
“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是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表示,产学研协同创新有两种不同的组织模式,一种是拥有自己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单一利益主体的科创企业模式;另一种是由政府主导、多个利益主体构成的创新平台模式。
刘忠范带领的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就属于创新平台模式。在刘忠范眼中,企业是“一台机器运转”,而创新平台是“多台机器协调运转”,操作难度和效率完全不同。
为推进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技术对接市场,研究院同步成立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许莉告诉《中国科学报》,基础研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也是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推动力。在当前国际科技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企业应该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从概念到样品
“对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目前国家和社会资本的投入还不够,相关人才也存在缺口。”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黄勇平认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要能理解科研技术,还要理解企业需求,能站在不同角度讲明白科研成果,以更好推进实验室成果的转化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王昕结合自身工作告诉《中国科学报》:“肿瘤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在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免疫学等多学科领域内进行深入的基础研究。然而,基础研究在肿瘤领域的进展往往较为缓慢,且需要长期的投入和耐心。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还需关注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的路径。”
“对一名肿瘤学专业的临床医生来说,既要做基础研究,又要关注临床转化挺难的。” 对此,王昕希望建立有效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机制,确保研究发现能快速且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对此,王昕建议加强临床医生与实验室的互动,以确保研究方向的临床相关性和应用价值;加大对年轻肿瘤学研究人员的支持,特别是为他们提供稳定的研究资金和独立的实验空间;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让更多医生与世界顶尖科研团队合作,共同解决肿瘤学研究中的难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科主任刘思德也关注到科技成果转化所面临的难题。他支持建设概念验证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据了解,“概念验证”是从知识概念到成果样品的过程,通过对基础研究成果开展技术与商业化验证,减少成果转化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关于如何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刘思德建议发挥科学家、企业家、创投人士、法律专家、安全及环境评估专家等各领域专业人士的作用,对概念验证平台建设进行分类指导,同时引导概念验证平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涵盖成果转化带头人、专业技术经理人、各领域专家等的专业化运营管理人才队伍。
探索改革“试验田”
“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要转化落地,还需进行可行性验证,以提高规模化、工程化程度,才能最终实现产业落地。”刘忠范指出,这个环节目前是最薄弱的。
刘忠范介绍,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下实现了从基础研究、规模化制备到产业落地的快速发展,一些成果已应用于地铁、卫星等领域。
同为新型研发机构,近年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苏产研院)利用科技改革“试验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科创力量强强联合。“我们正在科技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上,下大功夫、啃硬骨头。”江苏产研院院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说。
作为江苏省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江苏产研院已经成为重大原创成果的“策源地”。“我们在江苏产研院70多家研究所里挑出一部分,重点支持它们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加强和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紧密协同,一体化组织联合攻关。”刘庆说。
据介绍,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江苏产研院围绕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及时梳理技术难题,在江苏现有已征集提炼的1800余项产业重大需求难题中,又筛选整理出100多项企业重大技术需求,集聚全球创新资源进行攻关,累计达成合作670余项。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深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合作,找到它们的技术难题,推动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刘庆表示,“如何营造一个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是我们仍需继续探索的。”
本文来自中国科学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