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简介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得益于阳极中铁的引入,因为铁的多价态和高电子催化活性提高了 MFC 的功率密度。然而,Fe3+长期释放到电解质中对 MFC 功率密度的影响往往被忽视。本文,天津大学冯奕钰 教授、封伟教授团队在《SmartMat》期刊发表名为“High-power microbial-fuel-based hybrid cells with three-dimensional graphene-coated iron foam as an anode control Fe3+ release”的论文,研究提出制备了一种阳极,它由均匀涂覆了还原氧化石墨烯的三维铁泡沫(rGO/IF)组成,具有合适的装载密度(8 g/m2)和较大的比表面积(0.05 m2/g),可用于高密度细菌装载。
基于rGO/IF阳极的混合电池显示出5330±7 mW/m2 的最大功率密度,这是由 MFC 和电化学电池贡献的。rGO/IF 阳极能够在电化学电池放电过程中持续释放 Fe3+,从而在电解液中产生高电子催化活性。因此,混合电池在四个周期后的功率密度达到 2107 ± 64 mW/m2,这得益于电解液中 Fe3+和Fe2+的可逆转换,从而加快了电子转移效率。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电解液中Fe3+的释放速率,rGO/IF 阳极可用于设计和制造高功率 MFC。
图文导读
图1、由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原电池组件组成的混合系统示意图。
图2、不同rGO负载密度的离子泡沫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
图3、(A) 用于重复循环测试的 H 电池输出电压与时间曲线。(B)不同负极材料H细胞的BCA蛋白检测结果。细菌的生物扫描电子显微镜:(C)IF阳极和(D)rGO/IF-2阳极。(E) IF和rGO/IF-2的奈奎斯特图。(F) 功率密度与以往研究的比较,
图4、(A) 无 MR-1 的 G 型电池测试:五种不同阳极材料的电压与时间关系。(B) rGO/IF-2 在长期运行前后的应力-应变曲线。长期测试中随时间变化的 Fe2+ 和 Fe3+ 浓度:(C) 装有 rGO/IF-2 的 G 型电池和 (D) 装有 rGO/IF-2 的 H 型电池。
小结
我们利用均匀涂覆 rGO 的铁泡沫制备了三维 rGO/IF 阳极。在这种阳极的基础上,铁离子可用作电子介质,并建立了一种结合了 MFC 和电镀电池组件的混合电池。混合电池的最大功率密度为 5330 ± 76 mW/m2,由 MFC 和电镀电池组件贡献,循环四次后的功率密度为 2107 ± 64 mW/m2。这种出色的能量输出主要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实现的:
(1)通过优化 rGO 负载密度,避免铁泡沫与细菌/电解质直接接触,控制铁离子的释放率,确保其持续释放到阳极电解质中。这种阳极具有合适的负载密度(8 g/m2)和较大的比表面积(0.05 m2/g),可实现高密度细菌负载和低 Rct(6.7 Ω),从而实现快速 EET。
(2) 阳极电解液中 Fe3+ 和 Fe2+ 的浓度在每个循环中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反,反映了 Fe3+ 和 Fe2+ 之间的可逆转换。这一过程加快了电子转移的效率,有利于提高 MFC 的性能。
因此,rGO/IF 是一种很有前景的 MFC 阳极材料。它为实现具有高电子转移率的高功率输出 MFC 提供了一种创新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其他包层材料和方法,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低成本、大规模集成和持久稳定性的需求。
文献:https://doi.org/10.1002/smm2.1267
本文来自材料分析与应用,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