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培育壮大科创生力军,江岸区让企业向“高”攀升,向“新”突破

“将纳米级的细小石墨粉变成石墨烯薄膜,我们花费数年攻关,才掌握了高温碳修复这一关键核心技术。如今,我们的产品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的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大平十分自豪。

近日,武汉静磁栅机电制造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位移传感器应用到云南滇中引水工程上。该工程是中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水资源配置工程。

13年前,62岁的徐传仁退休后选择来江岸区创业。其公司研发的传感器如今不仅应用在国内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还远销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今年,公司入选湖北省第五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江岸区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为我们这些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优质土壤,大家在这里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徐传仁说。

近年来,江岸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构建梯次培育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促进科技型企业向“高”攀升、向“新”突破。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科技成色足的高新技术企业乘势而起、聚势而强。

2023年,江岸区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达50家,较去年翻一番,实现新的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751家,同比增长44%。新建数字经济楼宇(园区)3栋,新增数字经济企业91家,总数达545家,同比增长20%。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众创孵化载体2家。江岸区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85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4.2亿元。

做企业的“合伙人”

岱家山科创城建成集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科技加速器为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

12月22日,在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在电脑上绘制出复杂的图形,切割头则在机床上快速移动。伴随着飞溅的火花,一会工夫,厚厚的钢板上便切出了与电脑上图形一致的零件。这套经多次改良的激光切割数控系统一经推出就售出了3000套,公司今年营收同比增长了20%。

从初创4个人到如今70名员工,从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到1600平方米,从10多万元年营收到4000万元……10年间,奥森迪科在岱家山科创城孵化器获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加速器后在新三板挂牌,今年又获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现“三级跳”式发展,如今在国内行业领域跻身前列。

企业成长的背后是江岸区加强企业创新主体培育、助力企业释放创新动能的不懈努力。

创业初期,公司就获得园区一笔10万元无偿周转资金。随着业务逐渐扩大,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帮公司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进入科技企业加速器后,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专员一对一辅导,助企业取得近40项专利。公司新三板挂牌前夕,江岸区金融局协调相关部门一起上门指导。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岸区科经局一条条解读政策,手把手教企业准备资料。

“江岸区更像企业的‘合伙人’,陪伴企业从小长到大,帮助企业答疑解惑,企业只用把精力放在创新和发展上。”武汉奥森迪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尹钢说。

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岸区已经形成条线明晰的梯次培育链条。在这片创新的热土上,一株株科创春苗向上拔节,逐步长成热带雨林。

今年初,江岸区围绕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民营经济出台30条政策,再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今年,江岸区有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49家,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51家。

老街区“长”出新企业

江岸区打造铂仕汇国际广场等10栋创新楼宇。

近日,武汉微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在汉口历史风貌区内取景,筹备拍摄第11部《汉口往事》微电影。

2018年,经部门引荐,微梦入驻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老汉口的风情给团队创作带来无限灵感,多部爆款短视频都取材自身边的老街区、老里分。

近年来,江岸区大力发展科创服务业、数字经济,微梦乘势而上,转入数字内容赛道,凭借人才和技术优势,迈入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行列。

微梦所在的多牛世界时尚创意产业园,是有着118年历史的平和打包厂旧址,这里是江岸区“老房子+双创”的典型代表。园区现有121家企业,其中有13家高新技术企业、百家文创企业,逐步形成多形态文化产业及数字创意产业、人才聚集新高地。

江岸区是汉口的“心脏”,中心城区拥有不可复制的资源,积淀着科创产业和创新灵感的交融生态,科创和产业、生活在这里默默相融。

近年来,“老街区+双创”“楼宇+双创”“园区+双创”的模式在江岸区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场景与科技融合。

黎黄陂路、青岛路等老街区集聚了新消费、供应链科技型企业近百家。江岸区打造匠心城·三阳中心、铂仕汇等创新楼宇10栋,推动大智无界、良友红坊、创立方等7个园区改造升级,“一园一策”打造产业集聚、定位鲜明、配套完善的科创园区。

今年,江岸区新增创新街区5.2万平方米,省级众创孵化载体2家;新签约武汉数字AI产业基地等5亿元以上数字经济项目13个。

“江岸区正大力培育适合在中心城区发展的专业化、特色化中小企业,积极发展与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相协调,处于价值链高端、引领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产业、绿色产业,激发老城区发展的活力。”江岸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做细分领域的领军者

加速培育壮大科创生力军,江岸区让企业向“高”攀升,向“新”突破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团队在江岸创办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全球领先产品石墨烯膜。

12月23日,在湖北丹江口水库的实验室,来自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的高级研发人员李晓飞正通过数字孪生丹江口平台监测大坝运行状况。

该公司推出的水利领域首个三维地理信息平台“方舟”,10年迭代出10个信息技术产品,因国产化与自主可控性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该公司又创新性地自主研发,形成了全新的数字孪生平台“云境”,突破解决了大量关键性问题。目前,该产品已成功推广应用于多个数字孪生工程与流域应用当中。

凭借在安全监测、高新遥感测绘、信息研发等专业方向的核心竞争力,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晋级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深耕细分领域,修炼“独门绝技”,填补市场空白……在江岸,一大批科创企业将创新“置顶”,专注细分赛道,聚力提升自身实力,用硬核技术和产品服务各领域各行业。

“将纳米级的细小石墨粉变成石墨烯薄膜,我们花费数年攻关,才掌握了高温碳修复这一关键核心技术。如今,我们的产品已处于全球领先水平。”在江岸区岱家山科创城的武汉汉烯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大平十分自豪。

其团队研发的科技成果——石墨烯膜,不仅在江岸区转化落地,而且实现了产业化。“我们力争成为全球高性能宏观石墨烯材料研发及全产业链应用的领军企业。”何大平说。

“在江岸区成军10年,公司年营收过亿元,已成长为国内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之一。”长江信达软件技术(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小龙说。

作为一家以研发为主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公司全套解决方案能强效赋能传统水利(务)业务,业务范围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市,一批项目已成为行业标杆,为我国水利信息化发展贡献江岸智慧。

今年,江岸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8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较去年翻一番。当下,专精特新企业正带动上下游企业融通创新,成为江岸区产业强链补链的生力军。

(长江日报记者万凌 汪丽婷)

本文来自长江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长江网长江网
上一篇 2023年12月25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