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田瑞颖
“忙”,已经成为很多科研人员的常态,他们忙着很多事,唯独很难静下心来忙学问。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将很多被迫忙碌的科研人员,比作沤麻过程中被呛出水面的鱼,“表面上热闹非凡,实际上折腾而已”。
“小时候,我经常看见农民沤麻。他们把麻捆扎起来泡在池塘里,一段时间后再捞出来剥下皮。浸泡过程中水会变臭,池塘里的鱼显得特别活跃,拼命地游来游去,甚至徒手就能抓到,其实这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造成的假象。”刘忠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在他看来,这种“沤麻现象”很像当下的科技界。“科研人员疲于奔命,满世界开会、跑经费、炮制论文、申请奖励、抢‘帽子’,还有没完没了的汇报材料和汇报会议,很像那些沤麻池塘里的鱼,一派‘繁荣景象’。”
“要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
“破五唯”行动已有5年,在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同时,也有不少科研人员“吐槽”自己比以往更忙。
2018年10月,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
随着更多的政策出台,很多高校等单位相继建立新的人才评价体系,但也出现了量化指标越来越多等违背“破五唯”初衷的现象。
对于“破”之后“立”什么,刘忠范建议要重视发挥学术共同体的作用。
“以统计数据为出发点的‘数字化’评价机制是科技界一切乱象的根源,而统计数据永远不能评选出真正的人才,也无法反映出一所大学真正的实力。”刘忠范说。
在他看来,“数字化”竞争带来了大学争相扩大规模、研究团队规模无限度膨胀、科研人员拼命发表论文等诸多不符合科学规律的现象。
“‘数字化’评价的根源是过度的行政化管理。”刘忠范直言。
他指出,过度的行政化管理导致学术共同体的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弱,难以真正发挥学术共同体内部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监督作用。在现实中,教授的声音极其微弱,“教授治校”也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形式上。庞大的行政管理系统主导着大学活动的方方面面。
“要尽快停止行政主导的‘戴帽子’运动”
在刘忠范看来,数字化评价机制的孪生兄弟就是“帽子满天飞”,“这些‘帽子’带来了浮躁和功利化,对我国科技发展之弊远远大于利”。
在纳米科技领域深耕30多年的北京大学教授、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拥有很多重量级“帽子”,但他毫不避讳对“帽子满天飞”现象的批评。
“我们对人才的重视习惯于给你戴‘帽子’。”对于从国家级头衔到地域性头衔,刘忠范开玩笑称,这些多达数百个的“帽子”名称,几乎用光了中国的“山川河流”。
“科研人员终其一生在追‘帽子’和爬梯子,因为‘帽子’意味着地位,更意味着物质利益,这严重背离了科学精神。”刘忠范说。
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协会副会长李志民也曾指出,“破五唯”在部分单位效果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一边强调去“帽子”,一边又在发“帽子”。不在源头上加以扼制,仅靠约束高校、科研单位,事实上并不能达到去“帽子”的目的。
对于过去30年来,激励人才的初心和取得的成绩,刘忠范表示高度肯定。但他也指出,人才政策要顺应时代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和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飞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阶段。应坚决摒弃‘数字化’评价机制和‘运动式’人才激励模式,让学术界归于安静,这是创新型国家建设所必需,也是创新型文化土壤之特征”。
对此,刘忠范呼吁,要尽快停止行政主导的“戴帽子”运动,禁止启动任何新的‘帽子’工程,逐渐减少‘帽子’数量,最终消除‘帽子’,让学术界回归“安静”,让人才回归“学术”。
本文来自科学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