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德州的“双向奔赴” ——三个“北京青年”的创业故事

我们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基础,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沃烯新材料”低微多尺度热物理联合实验室和“天津理工大学—沃烯新材料”绿色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建立起了密切合作的京津鲁三地人才团队。自主研发了“EIS”物理液相剥离石墨烯粉规模化制备工艺,实现零污染智能化生产。通俗来说,就是传统的氧化还原等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粉,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硫酸废液,造成污染,这一直是石墨烯制备领域的技术瓶颈,我们采用液相剥离法突破了这个难题。

我与德州的“双向奔赴” ——三个“北京青年”的创业故事

陈国庆(左)和同事讨论设计图

我与德州的“双向奔赴” ——三个“北京青年”的创业故事

杨杰(右)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

我与德州的“双向奔赴” ——三个“北京青年”的创业故事

李维松制作咖啡。记者芦瑞瑞摄

口述陈国庆杨杰李维松 整理记者芦瑞瑞

转型的德州,求贤若渴;发展的德州,海纳百川。我市抓住人才招引这个牛鼻子,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眼下,一边是我市加大招才引智力度,筑巢引凤聚英才;一边是人才主动选择德州、扎根德州,形成“千里马”竞逐之势。

本期《听见》选取了3个人物:职业经理人陈国庆、物理学博士杨杰、返乡创业青年李维松。陈国庆是华创融盛的一名职业经理人,在企业转型阶段,被德州人的真诚打动,和负责人沟通决定,将总部迁至德州;杨杰是一名物理学博士,为我市企业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并成立了实体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李维松是一名咖啡师,他的创业经历和咖啡豆历经打磨、冲泡变成咖啡极为相似。他们都来自北京,与德州“双向奔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幅画卷绘上了自己的色彩。

职业经理人陈国庆

德州,帮我们创造了179天的奇迹

我和德州结缘,是一个意外,也是一场惊喜。

我叫陈国庆,今年44岁,山东华创融盛展示有限公司项目经理,是一位职业经理人。

华创融盛是一家专业为零售商业空间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行业领先企业,几乎承包了香奈儿、阿迪达斯、361度、海澜之家等众多品牌的“门面”设计、研发、制造。我们提供原创设计方案以及成品,全国门店统一安装。澳德乐时代广场内刚开业的KKV店内展示都出自我们的设计制作。

2018年,为了响应非首都功能疏解,我们计划将总部迁出北京。但是迁到哪?作为项目负责人,我花了1年多的时间,沿着“京沪线”“京广线”考察了10多个城市,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地方。

有一次,我和老板出差,路过德州,中间有个时间差。想起客户曾经推荐过德州,就想过来看看。车一下高速,我对德州的第一印象是:天很蓝路很宽,就留下做了深入考察,没想到最终能落户在这里。

有张照片我一直留存。那是我们和当时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办主任在医院现场办公的场景,对我们最终选择落户德州起到“催化”作用。3个多月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多方考察,多轮洽谈,被德州的区位、产业配套优势吸引,就在项目推进的关键节点,招商办主任因为身体不适住院了。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他不顾医生反对,每天让我去病房沟通细节。一天下午,他“乔装打扮”,趁医护人员不注意,逃出病房,带着我去看厂房、地块。

感动之余,我们还在德州收获了179天的奇迹。2018年10月1日,项目动工,占地130亩、6.5万平方米的厂房179天拔地而起。当时全国各地工厂负责人,还有很多国外的客户都觉得难以置信,专门到现场观摩。后来,我们以商招商,还把更多企业招引到德州发展。

为了解决审批手续繁琐、审批周期长的问题,政府部门想了很多办法,采取了联审联办、预审、承诺等多项机制。按照正常进度,这个项目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才能进入试生产阶段,这些机制,对于我们加快项目进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施工过程中,相关部门团队24小时随叫随到,遇到任何问题,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当时,工地有一段国防光缆,没有报批手续,不能擅动。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在申请拆除手续的过程中,招商部门协调光缆公司,把光缆所在地围起来,长约300米、宽约10米,安排多名工作人员在旁边日夜盯守。工地上有一段灌溉渠,为了保障灌溉,不允许封堵。经开区管委会多方协商,量身定制了一段直径2米、长约300米的水泥管道,埋在地下……诸如此类的细节,让我刻骨铭心。

工厂建成后,原北京总部和河北固安工厂合并,迁至德州,成为我们新的总部所在地。其间,一个客户都没丢。目前,年产值超过4亿元,我们还计划投资2.5亿元建设智能制造中心,力争成为全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物理学博士杨杰

从“裁判员”变成“运动员”,直面挑战,保护专利,转化科技成果

我叫杨杰,今年42岁,2011年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后,入职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局,负责专利审查和专利检索分析等相关工作。

天地广阔,想趁年轻折腾折腾。2016年,我选择了裸辞。根据自己所长,在北京成立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在德州同步成立了智南针公司,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从“裁判员”变成“运动员”,这个角色转换并不轻松。最初寻找客户时,我非常看好山东贝诺冷却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前景,就去拜访企业负责人,希望达成合作,没想到一去就是18趟。当时,我的工作节奏是,在北京一周,在德州一周,每次来德州我就去拜访一次,跑了9个月才达成合作。

第18次去拜访的时候,企业负责人正为一项专利申请难题头疼,他说:“杨博士,你光说自己好,要不就试试吧。”我抓住机会,妥善解决了问题。这几年,前后为企业申请了100余项专利,还成立了专业的法务团队,跟进解决企业纠纷,一步一步获得认可,也在业内站稳脚跟。

2018年,我们和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2021年7月,联合石油在创业板上市,我们做了全程知识产权辅导。

2019年,我回学校看望博士生导师张杰院士,他说我脱离科研有点可惜,我辩解:“搞好专利服务也是在保护科研。”当时大家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依然向往科研。

当年10月,我决定拾起读博期间的石墨烯项目,融合社会资本,在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成立了山东沃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销售石墨烯及石墨烯制品,园区为我们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我们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基础,联合“北京理工大学—沃烯新材料”低微多尺度热物理联合实验室和“天津理工大学—沃烯新材料”绿色纳米技术联合实验室,建立起了密切合作的京津鲁三地人才团队。自主研发了“EIS”物理液相剥离石墨烯粉规模化制备工艺,实现零污染智能化生产。通俗来说,就是传统的氧化还原等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粉,会产生大量高浓度硫酸废液,造成污染,这一直是石墨烯制备领域的技术瓶颈,我们采用液相剥离法突破了这个难题。

再好的工艺,落地才能产生价值。我们先和安踏鞋垫供应商合作,进行了两年技术攻关,安排研发人员常驻企业,耗费了近1吨的石墨烯粉才试验成功,应用到鞋垫之中。借此,我们敲开了国产运动鞋市场的大门,陆续和李宁、361度、匹克等品牌的供应商达成合作。此外,石墨烯粉还可以广泛应用于防腐涂料、导热材料、电池材料等多个领域。

紧接着,我们在石墨烯粉的基础上改良研发了石墨烯增强光触媒粉,也就是“白粉”,主要应用于空气净化设备,可以高效除醛净味消毒并且无耗材。已经和山东消博士消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我们向他们提供核心净化模组,用于生产医用空气净化消毒设备。还和乐陵、宁津等县市区的养老院合作,提供设备,用于分解消除老人房间的异味。

我对新产品很有信心,德州的空调产业发展良好,产业链条完备,销售人员遍布全国,如果我们能为空调企业提供核心技术支持,能够大幅提高产品竞争力,最终实现共赢。

企业成立之初就遭遇了疫情,创业这条路走得格外艰辛。既然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吧。

返乡创业青年李维松

有了咖啡馆,开了加工厂,在家乡实现了多年没敢说出口的梦想

前几天,市委书记田卫东专程来到我的咖啡豆加工厂走访,鼓励我在家乡大胆逐梦。

2009年,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富晓星担任导演,拍摄了纪录片《生活的咖啡线》,主要讲述了3个年轻人北漂的经历,我是其中一个,富姐说我是咖啡界的“学霸”。

片子里有一个场景:我和一个兄弟在北京的地下室里聊天,他满是期待地问:“10年后,我会有自己的咖啡馆吗?”我没应声。

10年后,我在德州万达金街开了一家店——“25度咖啡”,实现了当初没敢说出口的梦想。去年,我又在天衢新区抬头寺镇注册成立了山东宸璟食品有限公司,租赁了厂房,有了自己的咖啡豆加工厂。

我叫李维松,1990年出生在陵城区糜镇。18岁开始北漂,起初在咖啡馆端盘子、打扫卫生,后来自学了制作咖啡的手艺,通过不断跳槽偷师,把冲调拉花技术学精,又跟着世界调酒冠军到上海、台湾等地学习,在业内小有名气。吃过很多苦,总觉得人生有股咖啡味。

我恋家,希望学到一技之长后返乡创业。2013年,我离开北京,去了济南,想盘家店单干。碰上一家饮品店转让,就在店门口蹲守了1个月,计算每天的人流量、交易量,成本我门清,月底算下来,根本不盈利,也就作罢了。

接着,又开始摆摊卖三明治。半年下来,收入不理想,还遭遇了一场“劫难”。那年冬至,卖完三明治回到住处,电脑和钱都被合租的室友卷跑了。虽然报了警,但最后财物没能追回。

无奈之下,我又回到北京,到鹿石咖啡应聘,转型做了咖啡调酒培训师,到各个城市做培训。收入虽然不低,但我厌倦了漂泊。2016年回到德州,心里总算踏实了。

北漂多年,有了手艺,积攒了人脉,我在支付宝上贷款,在德百物流租了一间房子,成立了工作室,卖烘焙的咖啡豆。有一次,设备出现故障,客户又着急要货,我就买了一个日式手网,用手端着在燃气灶上烘焙。一锅需要15分钟,一晚上一共烘了20锅。要知道,机器可以设定参数,我是完全靠手感和经验,依旧保证了咖啡豆的品质。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我感觉离目标越来越近了。为了找到合适的地方开店,没事的时候,我就骑着自行车大街小巷四处转。转悠了几个月,相中了万达金街的一个门市,价格实惠,既能对外营业,还有排烟口,不妨碍烘焙咖啡豆,2019年,小店开张了。那晚,我多喝了两杯。

开了店,我就长在店里,营业时间是早上10点到晚上12点。2021年,我接到一笔大单,每月订购1吨咖啡豆。这远远超出了我的供应能力,只能拒绝。因为这件事,我决定成立加工厂。找场地、租房子、办理各项证照手续,2022年,山东宸璟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这个工厂在德州是独一份,挺新鲜也挺“扎眼”,很多部门为我们提出建议,提供帮助。

有了工厂,销售难题又摆在面前。我们有样学样,加入抖音、快手、小红书平台。起初,在店里二楼开辟了一个直播间,买齐设备,每晚直播两小时,一连播了2个月。可直播情况有点惨不忍睹,有时候播一晚上就2个粉丝,还是认识的朋友。后来,我们引入中动电商,自主品牌“品正小豆”热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年销售额上百万元。

一步一个脚印,走着走着就有了今天。我不知道,明天等待着我的是什么,但只要心怀梦想,就无惧挑战。

本文来自德州新闻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3年12月16日
下一篇 2023年12月1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