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2023年11月09日 第 5 版)
“我国有石墨烯企业近7万家,但石墨烯粉体产能的利用率仅约7%,薄膜产能的利用率不足0.23%。科学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既需要政策的力度,也需要把握发展的速度,不能急于求成。”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刘忠范的发言引起不小的轰动。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长,刘忠范却希望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能“降降温”。
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石墨烯就以“多才多艺”著称,从医疗保健到航空航天,都能找到它的身影,成为火遍全世界的“网红”,被认为是21世纪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我国是石墨资源大国,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活跃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国家层面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多地加快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诸多推动石墨烯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石墨烯产业迅速发展起来,同时,也引来众多企业蜂拥而至,欲在万亿大市场中分得一分羹。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中国石墨烯企业数量逾6.7万家,石墨烯产业园区达60个,全国25省市拥有113个石墨烯研究院、17个创新中心和17个产业联盟。
但与一拥而上的石墨烯企业相比,却是石墨烯产能过剩的现实。2022年,我国石墨烯粉体产能2.2万吨,薄膜产能450万平方米,石墨烯粉体产能的利用率及薄膜产能的利用率少得可怜。
在刘忠范看来,这属于“无效碳排放”。“理论上讲,碳排放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有效碳排放’,是国计民生所必需,需要通过技术进步来实现低碳发展;另一个是‘无效碳排放’,即无序发展折腾出来的碳排放。”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刘忠范认为,政府的角色在解决碳排放问题过程中至关重要。要科学施策,既要把握政策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平衡,也要把握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
“一方面,应有效控制稀土、石墨等战略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廉价出口。自然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必须重视可持续发展问题。”刘忠范进一步表示,“事实上,自然资源的开采过程常常带来大量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问题。自然资源粗加工产品的廉价出口只是关注微不足道的眼前利益,而把碳排放和环境成本留给了自己。此类问题普遍存在,须引起重视。”
刘忠范表示,“另一方面,作为制造业大国,应布局长远,加速向产业链的中高端迈进。一个关键抓手是增大面向未来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从政策层面引导企业改变急功近利的赚快钱思维模式。在新的历史时期,从宏观政策制定上,应逐渐减少当前利益的考量比重,不断加大对长远利益的关注。”
在当天的会上,刘忠范还特别提到了要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平衡。他表示,低碳生活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是技术进步,另一个是文明发展。在重视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应从教育抓起,强化精神文明建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大吃大喝、过度消费、铺张浪费现象普遍存在。应从小抓起,培养国人的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不断减少“无效碳排放”,让每个国人都行动起来,为低碳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本文来自人民政协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