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南梁

两条年产2万吨的生产线尚未正式投用,亿德顺石墨科技有限公司就已接到1.5万吨石墨烯产品订单。石墨烯市场前景广阔,选择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华池,看中什么?总经理娄成说,是政府对待企业的诚意。“从招商到落地,凡遇到问题,都有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

连绵起伏的黄土高原上,子午岭像一条苍翠巨龙,纵贯陕西、甘肃两省。巍巍子午岭中,南梁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寻常小镇。翻开中国革命史,南梁却是一处熠熠生辉的红色坐标。

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于南梁一带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后来,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片,形成陕甘革命根据地。党领导的中国革命自这里绝处逢生、转危为安。从这里燃起的点点星火,映照着中国革命的辉煌前程。

近九十年后,我们重访这片红色土地,感受老区崭新气象。在这里,我们发现了一个变化的“南梁”,也见证了一个不变的“南梁”。

“南梁的底色永远是红色”

步入荔园堡古城,走上缓坡,穿过牌坊,庄严肃穆的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眼前。

纪念碑通高34.117米,象征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于1934年11月7日。

碑座东、西、北三面镌刻着609位为创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相继牺牲的烈士英名。正面无字,纪念战火纷飞的年月,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英烈。

再访南梁

华池县城俯瞰图。本组图片均由华池县委宣传部提供

南梁镇所在的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古属雍州,为周人创业之地,坐落在世界上面积最大、黄土层最厚、保存最完整的“天下黄土第一塬”董志塬上。

黄土堆积记录环境变化,古寺石塔、红色遗迹沉淀历史变迁。

荔园堡古城曾是北宋时期的防御前哨。穿越千年,20世纪30年代,这里建立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诞生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从此,南梁红旗不倒,成为中国北方一颗闪耀的星辰。

再访南梁

华池县荔园堡古城的关帝庙。1934年11月1日至6日,陕甘边区第三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选举成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

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后,创造性地颁布实施了土地、财政、粮食、军事、统一战线、文化教育、知识分子、廉政、社会教育改造等“十大政策”,大力发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根据地迅速发展,一度辖20多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人口数十万。其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片,发展成为辖县级政权30多个、人口百万的陕甘革命根据地。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长征抵达今甘肃陇南的哈达铺镇,通过在镇上找到的报纸,毛泽东同志得知这块几乎与江西中央苏区面积一样大的根据地,并欣喜地作出了改变红军命运的决策:到陕北去!

这一决定,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

学界认为,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两点一存”的历史贡献——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后由红军改编的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

如今硝烟已去,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给这里留下了浓重的红色印记。人们珍视这段宝贵历史,也乐于讲述红色故事。

列宁小学的学生们组建小讲解员队伍,利用课余为来访者们分享南梁的峥嵘岁月。梅家豆腐坊里,烈士后代梅建顺老两口坚持传承三代的手艺,通过一道豆腐制成的招牌菜向食客们诉说祖辈投身革命的往事……

“南梁的红色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丰厚家底。”华池县党史办主任齐勇进说。

葫芦河畔荔园堡村,一边是新建成的红色景区,穿行的旅游大巴带来各地的研学团队,一批批游客沉浸其中,深受教育。另一边是统一规划的居民安置小区,青砖灰瓦,错落有致。

再访南梁

南梁革命纪念馆。

“截至10月底,南梁革命纪念馆今年的游客接待总量突破113万人次,为历年同期人数最多。”南梁革命纪念馆馆长夏世鹏说。

这几年大力发展的红色旅游,在传承红色文化的同时,也让当地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游客最多的时候,每天都能接待两到三桌客人!”有时还未及饭点,郭翠玲已经接到好几个订餐电话。

2015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倡导下,郭翠玲带头在荔园堡村建成第一家农家乐。她推出的黄米饭、窝窝头“红军菜谱”,受到游客喜爱。

去年,南梁镇启动了红色民居风貌改造,郭翠玲将自家的房屋也修葺一新,有的外地游客专程赶到郭翠玲家住宿体验。加上餐饮,郭翠玲家一年收入近十万元,比过去翻了几番。

昔日的红色故事还被编进当地流传的歌谣里,送别与牺牲、坚守与无畏,在光阴里流淌。南梁说唱和陇东民歌的非遗传承人如今还在积极寻找、挖掘散落民间的红色主题民歌,定期排练、表演、授课,用自己的方式纪念那段历史。“柏油马路到门前,自来水接到灶火边,男女老少喜开颜……”华池县城街角的非遗工坊里,南梁说唱的传承人刘小平正和同行们琢磨着新唱段,支在一旁的手机直播间里弹幕互动不停。

在网络社交媒体直播表演是他们的新尝试。“通过互联网可以把南梁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当然也要说说这里的新变化。”刘小平说。

当年的根据地如今崛起绿色屏障

傍晚,车行子午岭,层林尽染,远山朦胧。

80多年前,子午岭密密匝匝、漫坡遍野的梢林,养育了百姓,掩护了革命,保存了火种,革命力量在此扎根、生长,结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累累“硕果”。

其后80余年间,子午岭的绿,也经历了消长。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人口逐增,子午岭林区各类生产活动日益频繁,有人提出“万宝山变米粮川”,组织群众进入林区开荒种植,林区“远耕队”和盲目采伐叠加,林线不断后退。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所1982年5月发表的论文记载,华池县林线后移40华里。文章称,这种“毁掉林海,危及粮仓”的状况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

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庆阳市年入黄河泥沙量达1.684亿吨,占黄河流域入黄泥沙量的10%。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陷入危机。

2013年,庆阳市启动了一场事关子孙后代的“绿色革命”——“再造一个子午岭”。

截至目前,庆阳市累计完成造林882.16万亩。其中,华池县造林绿化面积125.04万亩。根据华池县自然资源局提供的数据,从2016年到2022年,全县治理区域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平方公里每年8600吨下降至5300吨,宜林荒山得到治理,水土流失明显改善。

如今,爬上山头,举目眺望,深绿浅绿铺满深沟梁峁。

73岁的章贵山自华池退休后辗转多地,如今又回乡居住。他欣喜地望着遍山青绿,乐不可支:“过去光秃秃的山,又绿回来了!”

子午岭生态向好,野生动物复归。通过布设在林区的240多台红外相机,庆阳市陇东学院的科研团队在子午岭密林中,拍摄到阔别40多年的“华北豹影”。子午岭深处的豹子川里,还捕捉到黄喉貂、狍鹿出没的踪迹。

子午岭增绿也富民,九成农户在培育、出售苗木中增收或脱贫。自2016年以来,庆阳全市选聘生态护林员4.14万人次,7000多人在生态护林中实现就业。

乔川乡杨湾湾村39岁的董会花就是其中一位。她巡护的林子就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就近护林,既能照顾家里,每年还有8000元收入。

子午岭的绿,掩护了革命,如今这里又在绿意中觅得新机。

梁峁相间,沟壑纵横,山川塬兼有,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土壤、气候、植被造就了富饶的中药材资源。甘草、黄芪、黄芩、柴胡、党参……这些原生于深林的“山宝”,成就了当地人“绿里掘金”的新风尚。

柔远镇孙家川村的恒烽中药材产业园里,晾晒场摆着刚刚采挖出来的五年生黄芪,药农们在加工车间里对黄芪进行分拣、切片、加工、烘干……加工车间的展示架上依次摆放着金银花茶礼盒等多种特色产品,清香扑鼻。

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中药材企业,从种植大户成长为产业龙头,带动周边群众通过土地入股、劳务入股和分散种植中药材等方式发展中药材产业。藏在深山的药材远销北京、天津、广东等省市,全县中药加工正在由初级切片向精深加工延伸。

龙头企业的牵引下,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热情越来越高,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华池县恒烽中药材苗林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宇杰介绍,公司共带动全县15个乡镇30个合作社1.2万户农户种植中药材。如今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89万亩,中药材产业正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过去村子里年轻人都在外打工,现在知道有了挣钱的营生,也愿意回来了。”五蛟镇副镇长刘光荣谈起当地的新变化,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年轻人多了。

《军民大生产》诞生地,“大生产”从未停歇

攀上山梁抬眼望,一排排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银光。光伏板下的大棚里,菌棒排列整齐。

这是当地“菌光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大棚顶上安装光伏板好处多!”华池县城壕镇市场监管所所长王星亮掰着指头细数“菌光互补”的优势:一是能解决光伏占地的矛盾;二是光伏板能替代遮阳网,改善菌菇的生产环境;三是光伏板还能就近给大棚供电。

正值菌棒生产季,山庄乡食用菌产业园里的80座大棚也到了用工高峰,每天有近170名农户来棚里务工。

“从春天到冬天,都有活儿干。”山庄乡上湾村村民王关琳说,她在园区每月平均有3000多元的收入。家门口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耽误。

再访南梁

华池县的农户正在采摘香菇。

山庄乡食用菌产业园园区办主任王磊说,去年,山庄乡的香菇种植已形成年产3000吨、产值8000万元的规模。当年出口日本、加拿大的香菇120吨,实现了华池特色农产品外贸出口“零”的突破。

毗邻的林镇乡豹子川、大凤川,抗战时期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一度形成“北有南泥湾、南有大凤川”的生动局面。大生产运动中,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不仅解决了吃饭、穿衣问题,还打破了经济封锁。诞生于华池、脱胎于大生产运动的民歌《军民大生产》自此唱响全国。

80余年过去,老区酝酿着新一轮的“大生产”。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层出不穷。

机器轰鸣,工人在操作台上紧张调试。

再访南梁

工人在华池县石墨深加工项目车间进行测温。

两条年产2万吨的生产线尚未正式投用,亿德顺石墨科技有限公司就已接到1.5万吨石墨烯产品订单。

石墨烯市场前景广阔,选择原材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华池,看中什么?总经理娄成说,是政府对待企业的诚意。“从招商到落地,凡遇到问题,都有专班提供‘保姆式’服务。”

80多年前的“大生产”,首先是为了解决穿衣吃饭的问题。今天的“大生产”,意在高质量发展。

华池县地下石油资源富集。长庆油田自1969年开始在华池勘探开发石油,已探明储油面积22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8%,储量10.2亿吨,占全市探明储量的31.5%。

石油伴生气是油气开采过程中的副产品,也是处置的难题。围绕油田伴生气加工利用,华池县引入绿源油气有限公司。

再访南梁

华池县绿源油气有限公司项目建设现场。

在项目建设现场,厂长李进杰告诉记者,目前一期项目已经完工,投产后每年可加工油田伴生气30万吨,年产值可达12亿元。

华池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杨君说,围绕石油经济,华池县全力挖潜能、提品质、扩规模、延链条,构建以石油装备制造和油田技术配套服务为辅的综合产业体系,推进石油伴生气回收利用、石墨深加工两个百亿级产业,实施油田工业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重点项目。今年前三季度,华池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2022年,在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情况中,华池县被授予“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县”。

从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到以人民为中心

华池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4年了,华池县政府应急综合事务中心副主任周祥博依然记得帮扶干部、原副县长邱军的嘱托:

“一是把自评报告交宋部长。”

“二是全年和四季度工作总结,数据完善到11月30日。”

“三是明年的牛产业要做大,菊花产业要做强,乡上和村上工作要加强……”

邱军是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员工。2018年12月,他到华池县挂职担任副县长,主抓扶贫工作。在任期将满的2021年1月8日下午,邱军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抢救无效离世,生命定格在39岁。

曾在华池县政府办公室工作的干部魏建飞记得,刚到华池第一个月,邱军就跑遍了华池县15个乡镇、75个行政村。挂职两年间,邱军的足迹几乎踏遍华池的每一道山川梁峁,手里的扶贫笔记密密麻麻。

邱军走了,华池的大山里,留下了他协调实施的沙棘苗产业,他挨家挨户动员规划的奶牛饲养场,还有他争取助学基金为乡村学校安装的崭新路灯……

“我来自农村,更要珍惜回馈土地和乡亲的机会。”重温入党誓词后,邱军在扶贫笔记中写道。在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两年间,他燃尽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承诺。2021年,邱军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楷模”称号。

筚路蓝缕,华池摘掉了“贫困帽”。今日南梁,更多“邱军”追寻着前辈留下的航标,在乡村振兴的蓝图里接续奋斗。

他们中有深耕沃土、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的农业技术指导员,有“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人员,有山洪来临前冲锋在前保护群众撤离的镇村干部,也有从都市走入深山、在黄土高原油田一线挥洒青春的青年职工……他们是扎根老区、无私奉献的广大普通共产党员。

80多年前,同样是在这片土地上,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不惧艰险、不畏牺牲,一心为老百姓谋利益、求解放,才有了人民的真诚拥戴,有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两点一存”的历史性贡献。“花棉裤”“活地图”“一件皮袄”……反映陕甘边革命根据地鱼水情深的故事、歌谣、小调,历经八十余年风雨沧桑,至今仍在老区传唱。

毛泽东同志曾盛赞多位从陕甘革命根据地走出来的干部,称他们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勉励他们“面向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等等。诸多评价和勉励,几乎处处见“群众”。

如今,“面向群众”依然是老区广大干部的“座右铭”。走进庆阳市许多党政机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同志题写的“面向群众”四个大字。

“那是因为这些党的干部心中有群众,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初心使命。百姓认可信服这样的共产党人,人民真心拥护这样的政权、政党。”甘肃南梁干部学院副院长徐振伟说,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已深深融入无数像邱军这样的干部心中。

80多年来,党领导老区人民改换山河,跨过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迈过一个个“里程碑”,但“面向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群众”的初心不改。虽然斗转星移,但“密切联系群众”的方向不移。新征程再启,陇东革命老区迈步从头越,正在书写推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向清凯 张钦 王博 任延昕  参与记者:梁军)

本文来自新华每日电讯,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新华网新华网
上一篇 2023年11月6日
下一篇 2023年11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石墨烯网
    石墨烯网 2023年11月8日 09:28

    非得拿石墨烯贴在自己的脸上嘛,展示自己的脸感觉很丢人吗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