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录丨谨防被“天赋基因检测”收割智商税

近年来,打着高科技名号忽悠消费者的事时有发生。电脑算命、石墨烯保暖衣、量子医疗器械、脱糖电饭锅,一个个产品听起来科技范儿十足,但最终都不过是一个个骗局罢了。

“想早点发现儿子的天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培养他。”近日,一名家长拿到了花费1980元为4岁儿子做的天赋检测报告。这份长达14页的报告里面有大量数据和表格,详细量化了学习能力、记忆能力、抗压能力、语言潜能等。然而,有专业人士指出,这种检测只是商业项目披上了“科学外衣”。(据《工人日报》9月25日报道)

近年来,打着高科技名号忽悠消费者的事时有发生。电脑算命、石墨烯保暖衣、量子医疗器械、脱糖电饭锅,一个个产品听起来科技范儿十足,但最终都不过是一个个骗局罢了。而所谓的天赋基因检测也是如此套路:据专业人士介绍,这类检测机构大多不具备项目资质和检测能力,其给出的天赋检测报告自然很难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部分检测机构还涉嫌概念炒作,扩大基因与天赋的关联分析,其实是打着高科技噱头的消费陷阱。

现实中,不少专家、媒体早已戳穿很多此类骗局,可为什么仍然有人热衷于此,屡屡被收割智商税呢?以天赋基因检测为例,除了监管不到位、不良机构炒作概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种检测刺中了很多家长的教育焦虑。

很多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而听起来“高大上”的基因检测业务,号称轻轻松松就能找出儿童具备的优势天赋基因,家长可据此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如此说辞,自然会让那些不明真相的家长心生向往。然而,天赋岂能通过检测就能发现?寻找天赋没有捷径可言,从古至今,无数杰出人物也都是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探索才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一番事业。

防止被伪高科技产品收割智商税,还需要多方共同发力。有关方面要加大对新技术应用的监管力度,依法打击伪高科技产品的生产、销售,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公众则要自觉提高科学知识素养,擦亮眼睛理性消费,谨防落入消费陷阱。同时,全社会应该倡导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加强科普知识宣传,让伪高科技产品无所遁形。(龙敏飞)

本文来自河北新闻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3年9月26日
下一篇 2023年9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