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未来材料、合成生物、未来疫苗三大领域
其中的哪些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创造它。前沿生物与材料技术,是杭州布局未来产业的关键技术方向。两天后,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和西湖大学共同发起的首届西湖未来论坛,将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举行。全球14位中外院士,近500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专家、科普传播者,将用三天时间(7月26日-28日),在未来材料、合成生物、未来疫苗三大平行论坛上,与大家分享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和产业洞见,用思想碰撞的火花,点亮未来之路。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团队,实现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北京化工大学用微生物法合成镇痛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获得了“女娲之手”的部分能力。这项炙手可热的颠覆性技术,还会带来哪些惊喜?
新冠疫苗、HPV疫苗、流感疫苗……疫苗的关注度近几年持续攀升。它保护着我们,在病毒面前不“裸奔”。新一代疫苗开发进展如何?全球疫苗研发趋势又是什么?
石墨烯、液态阳光、直接空气碳捕集、分子筛……这些听起来颇有距离感的专业名词,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们与“双碳”、储能、光电等领域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是昨天的异想天开、明天的习以为常。未来,更具生物相容性、更适应个体差异、更智能化的新材料,将持续推动生物医药、医疗器械、脑机接口、再生医学等相关领域的进步。在这其中,哪些是最值得关注的生物健康材料?两天后开幕式上重磅发布的“未来十大生物材料”报告,将为大家揭晓答案。
未来材料论坛
哪些新材料会和现在的塑料、玻璃一样稀松平常?
染发吗?10分钟搞定,且无毒无害的那种。
这是本次未来材料论坛主席之一,西湖大学材料科学讲席教授黄嘉兴几年前进行的一次有趣尝试。他把“新材料之王”氧化石墨烯做成了染发剂。由于石墨烯的导电性,它甚至能改善头发静电带来的困扰。
黄嘉兴团队近年来还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文章,阐释氧化石墨烯与水之间的关系:它在水里会分散吗?以什么形态分散?一点点水和很多水有何区别?各种研究和实验,都指向一个梦想:将氧化石墨烯做成便于使用的未来工程材料,就像现在的塑料、玻璃和钢材一样。
在本次未来材料论坛上,更多和新兴材料有关的技术新知、热点话题,将被充分探讨和分享。新型清洁能源“液态阳光”,是怎么回事?从大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的“直接空气碳捕集”,又是如何工作的?沸石分子筛从合成到应用的最新进展是什么?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九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吉林大学教授于吉红,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终身教授杨培东,美国工程院院士、《JACS Au》主编Christopher W. Jones,中国科学院院士、苏州大学教授迟力峰,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JACS》主编Erick Carreira……这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人,将带着大家一窥未来材料的奇妙世界。
西湖大学精密智造实验室负责人周南嘉、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副院长何大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教授吴长征、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助理孙亚飞,将在论坛第三天,从产业角度各自分享对于材料学的思考和见解,围绕“材料驱动的未来产业”,展开圆桌探讨。
合成生物论坛
人类离“喝西北风管饱” 还有多远?
用空气造肉、喝西北风管饱,这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合成生物技术的牛刀小试。
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交叉领域,合成生物学就是利用经过工程化的微生物和细胞(如各种细菌、动物细胞),以及细胞的组成部分(如蛋白质、RNA),来生产人类所需的各种物质,或者产生全新的生物分子和生物体。
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引领“第三次生命科学革命”的产业——前两次是DNA双螺旋结构发现和基因组测序,也被写入国家生物经济“十四五”规划。这门看似天马行空的“造物”学科,承载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应对粮食危机、改善人类健康、缓解全球变暖、外星探索……
在西湖大学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实验室官网首页上,有一组巨大的齿轮,四周环绕着老子《道德经》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呈现了西湖大学讲席教授、德国工程院院士曾安平及其团队,紧紧围绕“1碳到3碳代谢系统调控机制及其工程化应用”这个核心科学问题,正在探索的四大方向。
举个听起来简单易懂的例子,捕捉大气中的碳等元素,合成化学品和蛋白质。碳,就是绕不开的那个“一”、合成生物的起点。
3D生物结构打印、智能生物反应器、新一代mRNA药物、基因治疗新工具、人造肉、美容保健……曾安平团队的这项探索,未来会有更多应用场景。
在合成生物平行论坛上,围绕“基础及前沿技术”“食品与健康”“交叉学科及应用”三个分主题,国内外学者专家将带来精彩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元英进的《合成生物学及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的《立足生物制造 发展未来食品》,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杨立荣的《非天然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教授Andreas Kurtz的《器官重建和再生》……他们的报告将为我们打开生命科学的更多想象。
未来疫苗论坛
用更好的疫苗 守护人类的生命健康
“打了吗?”“注射还是吸入?”“四价还是九价?”这几年,人们对于各种疫苗的关注度和期待值都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公共卫生成果之一,疫苗技术发展并变革至今。除了灭活、减毒活疫苗等传统疫苗,以及重组载体、DNA/RNA疫苗等现代疫苗,精准设计疫苗被公认为是下一代疫苗。
西湖大学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讲席教授孙仁正在研究的,就是精准设计疫苗。在他看来,理想的疫苗应该能做得更多。比如应对仍在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是否存在一种疫苗,能实现更高效广谱的免疫应答?
他将在本次未来疫苗论坛上,以《精准改建病毒增加免疫原性-新型广谱疫苗研发平台》为题,分享最新相关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福,将带来《大流行期间饱和的COVID-19疫苗研发:经验教训与前景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董晨,想聊一聊《抗感染免疫与疫苗》;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舒跃龙教授则会分享《新型流感疫苗研发策略及进展》。
三天里,未来疫苗论坛还将举行三场圆桌讨论,分别围绕“新技术在疫苗开发中的应用”“疫苗新产品的研发探索与实践”,以及“疫苗产业未来发展新机遇”展开。康希诺、阿斯利康、深信生物、石药控股、葛兰素史克等企业负责人将与业界分享,如何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铺就疫苗产业的未来发展之路。
原创文章,作者:石墨烯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graphene.tv/202307249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