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亲和力的生物传感可以实现定点诊断和持续的健康监测,这通常遵循自下而上的方法,并固有地受到BioProbe的固有属性、批次到批次的一致性和生物流体中稳定性的限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Rui Qing,麻省理工学院Shuguang Zhang,Tomás Palacios提出了一种仿生的自上而下的平台来规避这些困难,方法是将“双单分子层”生物识别结构与基于石墨烯的场效应晶体管阵列相结合。
文章要点
1)该构建采用重新设计的水溶性膜受体作为特异性传感单元,由二维结晶S层蛋白定位,作为密集的抗污染连接物指导其定位。成百上千的晶体管从转换的信号中提供统计意义。
2)研究人员用rSbpA-ZZ/CXCR4QTY-FC组合论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在生理相关浓度下,CXCL12配体和HIV外壳糖蛋白与CXCL12配体和HIV外壳糖蛋白发生了与自然界相似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在100%人血清中没有明显的灵敏度损失。
3)该结构可通过酸性缓冲液再生,允许设备重复使用和功能调整。模块化和通用化的体系结构的行为类似于自然系统,但提供了电子输出,这使得能够制造具有定制接收器面板的多路传感器,以用于指定的诊断目的。
参考文献
Rui Qing, et al, Scalable biomimetic sensing system with membrane receptor dual-monolayer probe and graphene transistor arrays, Sci. Adv. 9, eadf1402 (2023)
DOI: 10.1126/sciadv.adf1402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f1402
本文来自纳米人,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