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独特的有序度和局部微观结构特征,硬碳(HC)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最有前途的负极。不幸的是,较低的初始库仑效率(ICE)和有限的可逆容量严重阻碍了其广泛应用。在这里,通过低压CVD方法在硬碳表面原位生长出由外延生长的卷曲石墨烯组成的改性层。表面的卷曲石墨烯不仅提高了硬碳的电子/离子导电性,而且还有效地屏蔽了其表面缺陷,增强了其库伦效率。由于卷曲石墨烯(CG)的自发卷曲结构特征,形成的微孔(≤2 nm)提供了额外的活性位点,增加了其比容量。当用作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时,HC/CG复合材料显示出358 mAh·g-1的高可逆容量和88.6%的首次库伦效率,5 A·g-1大电流放电条件下仍获得145.8 mAh·g-1比容量,1A·g-1下循环1000次后仍具有88.6%的容量保持率,表明其具有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这项工作为硬碳负极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表面局域缺陷/微结构调控策略,并加深了对低压平台区Na+储存行为的理解,特别通过形成准金属团簇作为储钠行为的孔隙填充机制。
Figure 1. (a)卷曲石墨烯的生长机制示意图。(b-e)卷曲石墨烯在不同生长阶段的 TEM 图像。
Fig 2. (a-d)HC和HC-G1.5样品的TEM和HRTEM图像。(e) 各样品的N2等温吸脱附曲线。(f)通过BJH方法检测的样品孔径分布。(g)HC-G1.5的SAXS曲线拟合信息。
Fig 3. (a)HC和HC-G1.5的拉曼分峰信息。(b)HC和HC-G1.5的XPS图谱。(c)HC,HC-G1,HC-G1.5,HC-G3和HC-G5的首圈充放电曲线。(d,e)HC和HC-G1.5循环前后的EIS谱。
Fig 4. (a)HC和HC-G1.5在1 C下的循环曲线。(b)不同样品的倍率性能对比。(c,d)HC和HC-G1.5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充放电曲线。(e,f)不同电流密度下HC和HC-G1.5在各电位区间下的容量分布。
Fig 5(a,b)HC和HC-G1.5的CV曲线。(c,d)CV曲线中log (ip) 对log (υ) 的线性拟合。(e,f)HC和HC-G1.5在1mV s-1下的赝电容贡献细节图。(g,h)不同扫描速下的赝电容贡献百分比。(i)由GITT测试得到的不同电位下的钠离子扩散系数。
Fig 6. (a)HC-G1.5在不同放电点位下的XPS Na 1s图谱。(b)HC和HC-G1.5在嵌钠态下不同深度的XPS Na 1s图谱。(c)HC和HC-G1.5在不同放电电位下的Raman图谱。(d)HC-G1.5||NLNMO全电池的倍率性能。(e)HC-G1.5||NLNMO在0.2 C下的循环曲线。(f)与其他工作的比较。(g)钠离子在微孔中形成准金属团簇的示意图。
相关研究工作由西北工业大学Keyu Xie课题组于2023年在线发表在《Nano Research》期刊上,原文:Growing curly graphene layer boosts hard carbon with superior sodium-ion storage。
本文来自石墨烯研究,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