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一位大学教授的“创业跨度”

现如今,周铭带领的团队以石墨烯等各类新型碳材为先导,面向未来绿色高功效农业种植需求,研发植物营养增效、土壤改良、抗逆免疫、作物品质提升等新型农业材料,助力乡村农业。

  • 她是一位大学教授,也是一位创业企业家,将企业家的光荣和教授的荣耀演绎成现实,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 她履历出众,拥有锦绣前程仍情系故土,将清华母校资源引进家乡合作发展,为兴盛壮美广西添砖加瓦;
  • 她珠联璧合,以专业研发惠及多领域横向发展,将产学研落地应用,实现创新成果遍地开花。

图片

人物简介

周铭,八桂青年学者、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07年和2013年在清华大学精仪系先后获得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工作,2016年任教广西科技大学,现为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研究员、特聘教授。同时任广西清鹿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碳基新材料的界面行为机理调控、石墨烯新材料的制备与改性、载流摩擦材料设计与制备、新型土壤改良方法、摩擦磨损机理研究与调控等研究。

“做企业要承受市场的瞬息万变,时刻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和挑战,当我独自面对这么大压力的时候,回到大学校园,高校的环境与氛围会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创业者和教授两者身份不同,于我而言是一种互补,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周铭

从僻静清幽的广西科技大学柳东校园到位于石墨烯小镇的广西清鹿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这是2016年以来周铭最常走的一条路。两地相距25公里,她常年奔波于其间,教学、技术更新、新产品研发……一路风尘仆仆,但也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康庄大道。教授有教授的荣耀,企业家有企业家的光荣,她凭着开拓和创新,实现了这两种殊荣的融合。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滋润着他们在全球各地生根发芽,茁壮成长。85后的周铭是土生土长的柳州妹,她目前有双重身份,一是广西科技大学机械与交通工程学院的研究员,另一个是广西清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清鹿首席科学家)。作为一位高校研究员,她教书育人,桃李芬芳,将产学研完美融合,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国献力;作为一个企业家,她自强不息,排除万难,成功创业,为柳州经济发展增砖添瓦。

周铭的长相有点“特别”,她看起来不像一个工科女孩,身材高挑,秀外慧中,是她给记者的最初印象。综观周铭的履历,可以说是光彩夺目。周铭本硕博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师从中国科学院温诗铸院士和长江学者田煜教授,专业从事机械系统表面/界面的黏着与摩擦机理及应用领域研究工作。

“摩擦学在我们学术领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学科,既可以服务于国家战略,制造航空航天、核武器部件材料,又可以服务国民经济,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的人体骨关节、牙齿咀嚼等都可窥见学科知识原理。”周铭这样形容自己的专业,随着她在专业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能够发掘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广。拥有着两重身份的周铭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与国家的发展和命运紧密联系,为建设家乡、壮美广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清华才女,争做一个知行结合的女“摩”头

周铭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始终保持着好奇心,也常常喜欢不按“常理”出牌。回顾周铭的过往,她于2013年在清华大学精仪系获得博士学位后,便到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工作。短短几年,清华才女的研究工作便卓有成效,辛苦努力地付出使她斩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机械工程博士论文优秀奖、清华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学术新秀奖。当她在领域内步步高升时,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突然放弃了众人羡慕的“铁饭碗”,毅然辞职回到了家乡柳州。2019年,在母校清华大学与广西科技大学的支持下,她创建了广西清鹿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从实验室到工厂车间,职业角色在不断转变。“柳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令我十分有干劲,根植于柳州人血液中的工业文化,浓厚的实干产业氛围,我坚信到行业的关键领域工作,比在核心城市更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周铭对此胸有成竹。

周铭:一位大学教授的“创业跨度”

▲周铭(前排中间)在清华大学广西选调座谈会与老师同学合影

周铭在清华大学求学时十分优秀。专业里女生数量极少,女博士更是常常被戏称为“灭绝师太”,周铭便自然地成为了课题组的“女摩头”。研究生期间,她在导师的指导下建立了仿生粘附表面的强粘附,易脱附特性设计图,研制了法向黏脱附可控的夹持器原型。“灵感来自于壁虎。壁虎的强黏附能力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能够通过自己的动作,在‘摩擦’和‘黏着’上实现轻松自如的控制。通过模仿它的机理,制作出材料,改变传统设计中材料的摩擦和黏着的被动式设计。”周铭向我们解释,利用壁虎黏合的原理制造的黏着器、夹持器等,可以运用于我国的航天领域,该成果也得到了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等专业人士的认可。站在母校巨人的肩膀上,周铭聚焦学术前沿发展,一直高产量输出。发表了SCI收录论文24篇,SCI他引超过700次,其中IF4以上5篇,1篇连续两年成为国际ESI高被引论文,3篇作为作为当期重要进展的国际高影响因子SCI期刊的封面文章发表。

回乡创业,搭好石墨烯产业大舞台

石墨烯作为世界上最薄、几乎零磨损的材料,它的作用就像高汤里面的盐或者味精一样,能使材料的性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一次性能源的三分之一消耗于摩擦、70%的设备损坏是由于磨损引起,在航空航天、船舶高铁等体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装备中,要保证长寿命、高稳定运行,润滑也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周铭长期从事基于新材料的摩擦磨损与润滑应用研究。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在润滑等领域中的应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新思路。在读研究生时,周铭在老师的带领下,就已经接触了石墨烯研究,成为国内第一批从事石墨烯润滑的团队。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多个国际顶级期刊上,并得到多位国际权威专家的正面引用和评价。

周铭曾说:“当有了好的技术成果,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不要让它停留在纸面上,不要留在文章里。要把它用起来,哪怕对社会仅仅只是有一点的推动作用都好。”在机缘巧合下,周铭得知清华大学在鹿寨县设置技术转移中心,依托清华大学紫荆创新研究院,在柳州市政府和导师的指导及支持下,成功将石墨烯润滑油研究技术孵化落地家乡柳州,并取名“清鹿”。当时柳州对石墨烯这个新兴产业非常重视,给予了清鹿这样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大力支持。“回乡工作的时候,我始终相信柳州能够给我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我也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实际应用,走向产业化。在柳州这座传统的工业城市,有着百年的工业基础和深刻的工业思维,也有着一大批技能成熟的机械产业工人和优秀的企业家,产业化聚集程度高,有着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具备了众多的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广西科技大学也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像实验室都是从0到1的建立了起来,加上政府提供了保姆式的贴心服务,我便没有后顾之忧毫不犹豫地干了起来。”周铭没有让柳州失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实验室到工业化量产。在周铭团队的努力下,从前数千元一克、比黄金还贵得多的石墨烯这一战略性新材料,大幅下降到了最低几毛钱一克,成为工业企业用得起的好材料,相关课题成果也因此被柳州市写入打造亿万强市的重点项目之一。

成功的道路并不总是那么一帆风顺,周铭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产品推广。“好酒也怕巷子深”,作为大学老师,周铭表示自己是一个“社恐”,做产品推广显然不是她擅长的领域。“市场对我们刚起步的科技型企业及产品充满了怀疑的态度,我们很多想法有时候只是一种美好蓝图或者是一种潜力,现阶段还没能变成现实,也存在着风险,所以会遇到许多的不理解。”然而,令周铭感动的是,柳州这个城市再一次展现了自强奋斗的工业精神和敢为人先的闯劲。在产品的推广过程中,柳州市政府带头主动推介,引导柳州本地国企先行先试,给新技术、新产品提供展示和扩展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客户好评不断,慢慢地积累形成口碑。“创业有一个最迷人的点,那就是你独自面对市场,市场时刻在变化,你的能力到哪里,你就能做多少事情,没有任何天花板,没有任何上限。创业带给人一个更重要的,更好地促进对自我潜力的挖掘和自我潜力的发挥。”周铭对创业的体会颇具浪漫色彩。她概括清鹿的核心文化便是“创新”,清鹿背后拥有着庞大的资源依托,从石墨烯润滑领域摩擦的应用,现在团队又拓展到土壤的界面科学,企业的业务多元化发展,抗风险的能力也随之提升。周铭坚信科技创新永远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并展现出越来越蓬勃的生命力。从人到产品,都贯穿了“创新”这一理念。“有我们清华团队原创性的创新,也有我们在广西科技大学平台做的应用技术的创新,又有连接到科技成果转化时在工人工艺技术上的创新。所以创新我觉得是一个全链条的创新生态,才能够支撑我们的关键能力。”她如此说。

现如今,周铭带领的团队以石墨烯等各类新型碳材为先导,面向未来绿色高功效农业种植需求,研发植物营养增效、土壤改良、抗逆免疫、作物品质提升等新型农业材料,助力乡村农业。

周铭:一位大学教授的“创业跨度”

▲周铭在研发的“光碳烯云技术”试验田

重视基础教育,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

周铭一边把成果做成产品投放市场,一边在学校的实验室带团队做研发。作为一位硕士生导师,她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以研究工作为牵引,培养了不少高水平的研究生。“现在大多数研究生只是满足于knowledge,不深入知识领域深挖,沉浮于表象,得到的知识就比较浅,从 knowledge 到 understanding 本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所以我觉得我希望他们严谨、深入、务实、求实。”周铭通过科学的综合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周铭认为,人才培养要紧贴时代需求,特别是在知识巨变的当下,人工智能、物联网发展瞬速,涌现了许多的新兴学科与知识,高等教育要有危机感,应该顺应时代要求,提升学科的知识水平,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发展。周铭认为除了读书学习理论知识以外,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西方发达国家,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在社区里面做义工,到小学阶段会接触更多的社会实践内容,因此社会分工也就有了相对直观的认识。“我们中国的教育,还没有真正地跟社会需求打通。我特别佩服原来一个教育家提到关于教育的一句名言是‘我们的教育本质上是点亮一颗火种’,所以如何能够从小学阶段开始去点亮这颗火种,发现孩子内在的火种,去点亮它,也是我觉得最关键的一点。”

周铭:一位大学教授的“创业跨度”

▲周铭向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

如何系统性建设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周铭认为科普是关键的一环,以科普提升全民的科技素养。让她觉得欣慰的是,当今时代有了许多硕博毕业生相继加入中小学的基础教育中,在科学技能培养的赛道上也颇有创新,特别是航模、机器人、编程等,在教育里面作为兴趣班和竞赛来吸引了很多的青少年加入,她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变化,有助于提升从孩子开始对于科技的认知。“最重要的是应该加强逻辑的判断和培养,这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基石。让孩子们更多地去了解到社会分工,了解到我们目前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明白它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也吸引他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多地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学习里面来。”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青少年们正确对待社会劳动分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主要科研成果和荣誉】

周铭教授2015年获得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青年学术新秀奖,2012年、2013年2次获得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学术贡献一等奖。2013年获得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优秀奖。被聘为广西“八桂青年学者”,获得广西第十六届青年科技奖、柳州十大杰出青年、广西科技大学“五四青年奖章”

她从事多年机械系统表面/界面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在表面/界面的黏着与摩擦机理及应用方面做了较系统的研究,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 SCI 收录论文20多篇,其中4篇SCI一区顶级期刊论文,6篇SCI论文影响因子IF大于4;1篇连续两年成为国际ESI高被引论文,3篇SCI二区论文作为当期重要进展的国际高影响因子SCI期刊的封面文章发表。论文SCI他引超过700次,并得到国际学术权威多次在国际高影响因子期刊正面引用与评述。

她近5年来主持 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广西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 项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 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银河 596项目、1 项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超精密加工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周铭与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学院合作研发的石墨烯润滑技术成果,已孵化并产业化落地于柳州。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科技厅、工信厅印发的广西石墨烯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重点项目和柳州市“万亿工业强市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主持建立了柳州市石墨烯制备与润滑应用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及石墨烯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笔柳州市工信委《柳州市石墨烯产业化发展规划编制》课题,被柳州市政府采纳,写入柳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及《柳州市万亿工业强市行动计划重点项目》。

本文来自科技广西,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3年4月28日 08:47
下一篇 2023年4月28日 15:0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