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项目介绍
现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孵烯玻碳事业部的市场开发部部长。在伦敦帝国理工读硕/博士期间,长期聚焦于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断口、纤维/基体界面研究和微观形貌与失效分析工作。曾多次参与包括风机叶片、建材、汽车组件等在内的复合材料产品失效分析。在来到这次的项目团队前,曾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复材中心, 中科院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中心、中国航发北京航材院等单位有多年树脂基复合材料相关科研与工作经验。
获奖公司介绍
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孵烯玻碳事业部
孵烯玻碳事业部孵化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的石墨烯玻璃纤维项目组,项目组以产业化思维为向导,以工艺研发与基础研究为抓手,奋力向前,开拓出了一条在石墨烯行业的“产学研”结合新道路。本事业部主要研发、生产并销售石墨烯玻纤和相关复合材料产品与解决方案。此材料在相关军用尖端型号应用中作为功能材料拥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目前该产品处于垄断地位。正因此,孵烯玻碳事业部与包括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内的多家军工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深度参与国防、军委多个重点项目。
石墨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石墨烯玻璃纤维织物是一款集轻质、柔性、长效稳定和“杀手锏”级别性能于一体的纤维新材料。与传统玻璃纤维织物相比,石墨烯玻璃纤维织物以其独特的力、热及电学特性确保飞行器、风电叶片和轨道交通等领域里的极端工况下的设备运行稳定性及安全性。石墨烯玻璃纤维织物实现了石墨烯材料在高端应用上的重大突破,项目成熟度高。从项目攻关开展到成功开发出第一片合格样品,到实现年产万件级合格产品,再到上机验证,前后历时不到2年,远远低于航空领域其他新材料5-10年的开发周期,用破纪录的时间通过了尖端装备的装机评审和专业检测,并对外实现了稳定供货。
伯乐奖获奖人介绍
翠湖基金合伙人国鼎资本高级合伙人、国鼎颐和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发起人、北京戈友公益援助基金会创始人,溪山天使会发起人。曾任中外运-联合包裹国际快递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雷石投资合伙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硕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
伯乐获奖公司介绍
翠湖基金
翠湖基金是由北京实创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实创投资”)联合北京国鼎科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鼎资本”)发起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平台。基金立足中关村科学城、服务北京市、辐射京津冀乃至全国,以发现并成就伟大科技企业为使命,致力于做科技创新价值的发掘者、培育者和共创者。翠湖系列基金,重点投资中小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涵盖信息科技、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空天技术、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领域,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基金依托实创股份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产业资源优势,以“空间+投资+服务”的模式,通过资源整合、资本合作、科技服务等多种方式助推被投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空天界:首先恭喜禹总获得第七届全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的一等奖!也恭喜郑总获得本届大赛的伯乐奖!有些正在看直播的朋友可能没看到总决赛的直播,对禹总您的企业还不了解,请您介绍自己和北京石墨烯研究院。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我们在北京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实际上是以事业部的形式在运行,大赛上由于时间限制没有详细讲解。我们公司与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同属于BGI,整个BGI集团是由刘忠范院士发起,北京大学支持,北京市批准的新型研发机构,以一体两翼协同创新机制运行。我们在公司的事业部主要负责产业化,而研究院更侧重于基础研究、课题申报,以及承接项目和承担国家任务。而一些进度较快的项目,例如我们这次参赛的项目就是在公司内部进行产业化的引导和孵化的。我们主要负责孵化研究院中的石墨烯玻璃纤维项目,从基础研发到重大应用,随后走上小试、中试,再到如今实现批量化生产。我们认为它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成熟度,才将其从研究院的项目组剥离出来,在我们公司进行成果转化。也正是因此结识了很多单位和投资机构以及投资人,其中包括郑总,也正是依靠他的指点和提携,我们才参加了本次大赛。
我本人从中南大学读本科开始便一直投身于材料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最开始是学习传统材料,后来在英国的硕士和博士期间切入到树脂基纤维复合材料领域,回国后也重点在该领域进行工作和研究。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知道了石墨烯玻璃纤维项目,它的应用领域与我之前的工作领域(如航空航天和特种应用)也有很深的渊源。在刘忠范院士的感召下,我来到了北京石墨烯研究院,进行该项目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工作。因为我曾经深耕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刚好契合该材料产品在下游的应用场景,又基于我本身的专业知识和过往的工作经验,可以说是刚好补上了该项目的一个短板,而我本人也希望能在这个项目之中得以更好的发挥自己,可谓一拍即合,就这样我便来到了石墨烯玻璃纤维项目组。
空天界:有请今天的另一位获奖者——翠湖基金合伙人的郑博元。郑总从第一届大赛开始就每年为大赛推荐好项目,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今年获得了伯乐奖,请您为直播间的新朋友们介绍一下自己。
郑博元
翠湖基金合伙人
很高兴受邀参加获奖人专访栏目,也非常荣幸从第一届开始便参加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我来自北京国鼎实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管理的翠湖基金,翠湖基金共有两个重要的股东——国鼎资本以及实创集团(以下分别简称为“国鼎”和“实创”),国鼎是专注于军工领域投资的私募投资基金,而实创隶属于海淀的国资,同时它也是海淀众多科技园区的开发者、运营商和管理商,我们共同打造了翠湖系列基金,重点为在北京地区具有原创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支持和投资。
空天界:请介绍目前石墨烯研究院主推的核心产品有哪些?石墨烯玻璃纤维织物与传统玻璃纤维织物的区别在哪里?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与传统的玻璃纤维织品不一样的点就在于前面的三个字——石墨烯。其实不论是我们的观众还是熟悉新材料领域的读者,对石墨烯应该都不陌生,石墨烯是一种新材料,并且分为很多种类和形态。区别于市面上从成本角度出发所研制的石墨烯,他们大多呈粉体和石墨烯膜的状态,研发出来的石墨烯也属于比较低品质的石墨烯,而我们则是利用高温将碳源裂解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来制备石墨烯,因此我们的工艺研制出来的是一种更纯净的高质量石墨烯。此外,用作结构的玻璃纤维也赋予了石墨烯这种导电导热材料的一个结构载体。这两种材料的相结合便诞生了新型复合材料——石墨烯玻璃纤维,其在原有绝缘隔热材料上增加的特殊的导电导热性能保证它在特种环境和极端工作环境下在保证结构安全是同时有功能附加,以此为窗口,打开了一个广阔的热管理和结构功能一体化的应用市场。
空天界:您认为石墨烯玻璃纤维的应用前景和未来的市场空间如何?会以哪种商业模式运行?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我从两个层面出发为大家阐述。首先是航空领域,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飞机与过去单纯使用金属制造有所区别。随着科技的迭代,机身、机翼以及整体的部件成型都逐渐由钢铁转换为铝合金,再转换到现如今的树脂基复合材料,但是树脂基复合材料与之前的金属材料相比有一个重大的特性,那便是其材料的导热性能特别差。而飞机在高空飞行的过程中,会遇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自然气象,如水汽、云层、飓风、灰尘结晶等等,这些气象条件会让飞机飞行器在不同的空域里面遭受结冰的风险,而结冰的危害是巨大的,因为它会改变飞机机翼的气动外形,导致飞机升力以及推动力减弱,从而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不仅如此,结冰厚到一定程度后会发生冰块脱落,可能会吸入到飞机发动机的螺旋桨里,有一定的可能会造成飞行安全事故,是一种很大的安全隐患。传统的金属材料本身是一个导体,并且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均可以很好地将热量导出去,但是在追求轻量化以及新材料用量比例的今天,如果选择树脂基复合材料这种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就需要一个新型设计,我们的材料便攻克了这一痛点,解决了飞行器重点部位在高空飞行时遇到的结冰问题。这是一种新型应用,也是近些年来,随着科技技术发展才凸显出的一个需要解决的新功能性难题。
其次,是与上述情况类似的风电叶片加热除冰场景应用。风电叶片最初使用的便是树脂基复合材料体系,但是由于刚提到的过的,该种材料导热性和导电性都很差,目前业界的解决方案是我在总决赛答辩时提到过的疏水涂层和气热法,也就是在风机叶片的底部加装一些鼓风机,因为叶片是中空结构,加装鼓风机可以将热量带到叶片表面,从而使得叶片在运行时不再结冰,但这种方法效率极低,能耗很大,安装也不方便。而我们的材料和树脂基复合材料结合得很好,在叶片表面层附近能够很快速高效地解决这些难题,同时不会影响风机叶片最重要的一个应用特性——防雷击性能。因为我们材料的导电性能是可以通过工艺来自由调控的,而现在市面上的其他材料,包括碳纤维、传统的玻璃纤维织物都很难有自由的调控度,这也是我们的优胜法宝之一。
空天界:请问翠湖基金投资禹总的项目了吗?您是如何与这家企业结缘、发现它的潜质并推荐参赛的?与同类型企业相比,这家企业打动您的亮点是什么?
郑博元
翠湖基金合伙人
发现和我们的股东相关,石墨烯研究院就坐落于实创的园区内,所以在早期就跟实创和我们有了非常好的互动,实际上这几年一直很关注他们的业务进展,尤其是在石墨烯玻璃纤维技术应用落地后,我们就更加关注了。
我参加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很多年了,对咱们大赛的特点还是比较了解的。我们公司也致力于发现航空航天早期优秀企业和项目并推荐,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之所以推荐石墨烯玻璃纤维项目,是因为我本身就比较喜欢这种厚积薄发的企业。就材料领域而言,绝不是短期能出现成果的,它是靠多年积累的大量基础研究经验沉淀而来。石墨烯研究院正是建立于多年基础上才可能在应用领域产生如此重大的突破。我认为他们的技术突破在未来发展空间会很大,路还很长。
空天界:贵单位在众多优秀企业中突围斩获一等奖,您认为与其他项目相比,您项目的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哪些地方得到了评委们的肯定?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感谢博元总作为伯乐推荐我们参加本次比赛,也感谢各位评委的认可。我认为能得到众多认可的根本原因与刚刚博元总说的一样。首先,石墨烯研究院在该领域的深耕是一件厚积薄发的事情,打动了各位评委。我们的项目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研究路程,并不是最开始就决定要研究玻璃纤维织物的。答辩时我提到了,2016年,最初刘忠范院士团队是在研究石墨烯玻璃的,而玻璃有不同的形态,包括玻璃片、玻璃坯、玻璃纤维以及玻璃纤维织物。在好奇心驱使下,我们的研究人员想尝试另外的形态是否可行,这与项目和经济利益无关,是一些基础研究项目。那么只有在把基础研究做好,才能在重大应用时,有足够的底气说我们做过这个东西,清楚它的概况并针对项目里的痛点找出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我身为一个在材料科学领域深耕了十多年的人,也非常认同这一定,只有把自己的基本功打好,才能在市场上迎接不同的风浪和挑战,因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与需求,我们最根本的,就是我们扎实的基本功。
其次,我们整体组织对本次大赛都非常重视,从PPT的制作展示到答辩材料的优化美化,都是从最高层一步一步梳理下来,并且排练了很多遍。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们排练到了凌晨两点多,在串词的同时还要控制好时间。我也注入了很多自己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积极展望,我觉得总决赛现场发挥时的情绪可能也影响到了各位评委,或许也是一个加分项。
空天界:从项目攻关研究到成功开发出第一片合格样品,再到上机验证以及后来实现年产万件级合格产品。项目组历经2年左右的时间很不符合常识,为什么研发周期能够这么短?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有两个层面,第一,工程应用牵引发展方向。能做到这点的原因也与我们扎实的基本功密不可分,对于一个基础科学问题,如果没有在早期考虑周密,那后期进行工程应用时,就会遇到各种各样棘手的问题。到那时就是一些应用问题,而非科学问题,所以要做到有的放矢,我们最首先需要实际工程应用指引我们的发展方向。我以我们材料的导电性举例。从科学角度理解,我们希望一个原本没有绝缘的材料可以将其导电性能发挥到极致,例如加上一层导电功能层,那么我们希望该功能层能在材料上能充分导电,而这点与实际的工程应用却是相反的。以风机叶片为例,如果导电性能过好,便很有可能破坏叶片本身的防雷系统,从而对整体的运行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也是阻碍其他新材料进入应用的痛点。我们也是走了一些弯路,一开始觉得要将导电性能发挥得越大越好,后面结合实际应用,发现并非如此,我们应该用工程上的参数调整工艺,发掘一个平衡点,在不影响防雷的同时实现除冰功能。
第二,保持良好的协同机制。其实我们的团队成员在项目批产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但我们加班加点,第一批次量产时,团队成员一天根本没有任何休息,并且早晚各开一次生产工艺会议。靠着工艺人员不断的研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团队成员们在三个月之内,将一个实验室级别的小尺寸材料做成了一个可以连续不断生长,长达几十米的批量型产品,这一过程与研究院做基础科学研究时是非常不同的,很考验人。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让我们实现了从基础研发到产业思维的转化的重要过程。我们团队成员大部分都是从科研人员出身,对于普通的科学家而言,搞研究时都会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想法,但是在工程上这样反而可能会导致走错了方向,因此,在遇到瓶颈时切换思路至关重要。
空天界:了解了产品的优势和成功的关键,我想请郑总也介绍一下翠湖基金的投资方向和理念,目前的投资阶段以及其他的投资案例。
郑博元
翠湖基金合伙人
位于海淀区的翠湖基金重点关注原创技术,我们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很多院所的教授均有接触,跟踪很多科研转化项目。我们的投资涵盖了全域全阶段,全域是指对于国内高速发展的高科技企业,除了生物医药我们没有涉足外,其他很多行业我们都有所涉猎和研究;而全阶段包括了企业的初创期、成长期和Pre-IPO阶段。
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我的关注点跟创业者的关注点确实有所区别。经常有很多科学家创业者讲,为什么我的初创企业有非常先进的技术,但是得不到社会的认可,估值不高,我认为这是着眼点不同的因素所致。从科学家科研技术角度出发,科研的进步是倍受认可的,关键性的突破得诺贝尔奖都大有可能,但从商业化的角度出发,创业企业需要一个关键的商业化衡量标准,我们首要关注它是否能解决社会上的紧迫难题,创造价值。
就石墨烯研究院而言,为什么他们在几个月内就得到了部队的认可,以及与风机叶片厂商达成合作,实际上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对于客户确实一直存在,而缺乏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而他们技术方案研究恰巧能解决这种困境,因此收获了很高的认可度。这类情况是我跟一些初创团队交流颇多的关键点,包括北京大学的原创团队朗境科技和中科院计算所研究边缘计算的中科海威两个项目中,我跟创始人交流时,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分享我个人的看法和意见。
空天界:郑总是我们大赛的老朋友了,也担任过多次的大赛投资评委,您认为潜力股企业身上都有什么共通点?
郑博元
翠湖基金合伙人
就投资机构和投资人而言,大家可能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不同企业,而我个人偏好厚积薄发的企业。其实我们重点投资硬科技后,发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硬科技靠的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而是真正的技术突破。但要想实现技术突破通常意味着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因此我非常关注企业是否有长期的深厚技术积累。其次,我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十分重要,恰巧在这个阶段存在这样的市场需求,而企业的技术恰好可以解决它,那对我们而言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业时点和投资时点。
以石墨烯研究院为例,他们目前还有很多技术在推进和研发过程中,由于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成熟都需要时间,现在还没有踏入市场广泛应用的阶段,但我们仍会持续关注。对于很多项目来说,我们并不是在投入应用时突然发现,更多的还是接触到他们早期原创技术开发起始,而后长期关注积累而正逐步投资的。此外,原有市场内可能有一些国外的竞品,而国内成熟度不够高的产品没有应用空间,但现在就目前的局势而言,很多初创企业其实都面临着很好的自主可控的市场机会,未来若想产品切入市场,我认为需要做到真正了解市场、了解客户真正的应用需求,并不断迭代产品,提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对于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企业而言,他们在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而对于创业的科研团队而言,面临的挑战可能跟预想的并不太一致,我认为项目投资后双方仍然有很多领域亟需共同学习和探讨。
空天界:关于产品与业务,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分享给上下游合作伙伴、投资人,以便他们更了解公司?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就上游领域,我们更多会关注原材料方,包括玻璃纤维布、玻璃纤维织物,和类玻璃纤维织物的企业或厂家。如果有研发需求或想推出不同产品,我们非常欢迎他们与我们接洽,共同探讨新产品是否能应用于我们的石墨烯生长上,当然不管基底材料怎么换,本质上解决的问题还是一样的,就是将材料原本没有的性能,通过石墨烯的附加形成新型复合材料。
下游的应用范围很广,在目前这个各个工业领域都在进行轻量化替代的时代,只要是有新型热管理需求、新型加热除冰需求,以及新型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需求的,包括但不限于航空航天、汽车、新能源、特种加热、极地探索、工业装备,这类有极端工况需求的企业,我们都非常欢迎共同合作,我相信我们的材料可以在这些领域发挥出更大、更广的作用。
空天界:大赛两年没有举办线下大会场了,今年企业增设了展台并组织了对接会,有企业反馈认识了70位投资人。请问禹总,大赛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从复赛到决赛,哪位嘉宾或评委给您印象深刻?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通过本次大赛,我们认识了解了很多在新材料应用和新型航空科技领域有重大创新的大型企业,相当于一次华山论剑,很高兴能跟大家相遇在这个“武林江湖”,共同交流心得。疫情三年大家交流都变少了,所以这次机会十分难得,我们也非常珍惜,同时再次感谢博元总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此外,我们还对接了非常高质量的投资人,在获得一等奖后,大概收到了50多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投资机构的对接邀请。据公司投融资部的同事反映,对接都十分高效且有诚意,其中不仅包括产业基金,还有各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他们都带着不同的优惠政策,非常希望我们能够把后续的产线和扩张计划落实在当地。这也是我们之前没有遇到过的,或者说要费力寻找的,本次大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再次感谢大赛的评委和组织方。
本次大赛过程中,我对余枫总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多次在现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也一针见血地提出了问题,很好地抓住了一些我们材料需要解决的痛点问题,那就是如何与其他材料所对比,我们利用什么样的优势来解决传统行业中所无法解决的传统问题和新兴问题。比赛时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展开来讲,赛后我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对我们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指点,再次感谢余枫总。
空天界:您会从哪几个维度规避“不靠谱的企业”?您认为创业者们又该如何在融资过程中规避“不靠谱的投资机构”?
郑博元
翠湖基金合伙人
简单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个相互吸引的问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否能遇到靠谱的企业,关键在于自身是否靠谱。相较于其他的,我认为还是应该做好自己的反思。实践上,投资圈和创业圈都不是很大,可以通过靠谱的朋友进行推荐和了解,俗话讲见多识广,接触多了大家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或者集中精力找一个靠谱的FA也行。
空天界:对于企业接触投资人后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吗?此外,不同行业最佳融资窗口期不同,对于空天和军工企业而言,您认为什么时候开始筹备是最佳的融资窗口呢?
郑博元
翠湖基金合伙人
近几年来,更多的市场资源在关注军工领域,越来越多的机构在进行军工投资。发展规划与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和产品生命周期密切相关。创业者需要明确目标,正视自身发展阶段,从而在接触投资人时能相对清晰的表明自己的需求。我做早期的天使投资时,会积极与创业者交流,帮助他们梳理发展路径。就融资窗口的问题,我想要强调一个事,那就是明确企业融资的目的。很多企业的融资诉求是不同的,在早期阶段,除了资金外,投资机构也要承担更多规范运营的顾问和教练的角色,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建立标准的管理制度,包括人员激励结构,梳理未来的发展路径等。而对于成长期企业,融资的目的更简单一些,以军工企业为例,融资诉求可能是因为一些型号进入批产,他们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支持。企业在研发阶段对外部的需求较少,一旦达到批产、量产的阶段,就需要外部融资了。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企业更多是满足客户需求,但不擅长融资,尤其是初始团队在这方面相对有所欠缺。企业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如果与专业的外部融资机构达成早期合作,积极借助外部帮助,根据不同需求吸纳不同资本,我认为是非常好的,这些机构在节奏、金额上都会予以一定的帮助。对于投资机构而言,迅速落地的需求会降低他们的投资风险,产品定型量产的时点是比较好的融资时机。目前国有资本一般的投资决策周期都要长一些,要提前一些时间进行接触。
空天界:您接下来的一两年想做什么?有什么新产品/服务的规划可以透露吗?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总体上而言,我接下来有两个不同的业务。首先,是在大会上宣讲过的军工业务。这方面,我们也会进行人员扩编和产线复制。因为该领域已经落地并且实现了批量供货,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大量产,提升供货量。其次,是风机民用业务。2022年,我们在这方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但也仅仅是突破,从1到10,再从10到100,中间会存在很多不同的问题,包括是否能跟上需求量、产能是否能很好地放大、针对产品我们的材料需要如何挑战、新技术如何应用在材料上,以及下游客户对于我们新材料的认可度等。
在以上过程中,我们会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和新的产线建设,通过本次大赛结识了很多投资人,也了解了各地不同的产业政策,希望接下来可以有效地助力我们实现从1到10的拓展过程,完善产品的开发和成熟化。对于类似的应用业务,我们也会不断开展和拓展。
空天界:您在融资过程中,对投资人的选择有什么标准吗?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我们倾向于选择带有一些资源的产业资本。仅就而言,我们项目的融资级别应该在5000万左右,我们希望能够借助的不仅是投资,还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军工产业资源,包括风电资源。比如说本身就有一个风场,或者风机运营的业主方资源,那么我相信我们可以更深度的合作,相当于他们为我们注资,让我们完善材料,从而去解决他们的问题,我认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我更倾向于这种投资。
空天界:就目前的政治、经济局势而言,您觉得创业者是需要更谨慎?还是要大胆一些?
郑博元
翠湖基金合伙人
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现在的很多市场,在使用国外的技术与产品,都已经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供给了,但我国对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要求提高了很多之后,尤其在军工行业,目前很多企业会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国产自主可控的产品,我们也看到了非常多的需求转向了国内企业。对于某些创业者而言,如果能对解决的问题有自己的深入研究,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那么我认为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点,全产线自主可控在当下是一个非常强的优势。同时我们也非常关注新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应用的发展,包括AGI也是我们的重点关注方向,目前国外的发展非常快,它的拓展对国内企业有很强的引导作用,我们也看到该类型企业在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
空天界:请二位嘉宾发表获奖感言
禹峥嵘
石墨烯研究院项目负责人
非常感谢主办方给我们这么好的机会,能够参与到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受到了很多前辈的谆谆教诲。他们为我们的发展方向指不足并给出了建议,所有前辈们对我们的改进与期待都将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动力。同时,非常感谢大赛评委们对石墨烯玻璃纤维项目的认可,让我们获得了这么高的分数,夺得了一等奖。一路走过来其实也都非常的不容易,借助这一次的历练机会,有幸见证了中国航空创新创业大赛给每一个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秉承本届比赛精神,坚持越做越好,越做越精的工作态度,不辜负各位评委老师对我们的期望。最后,再次感谢博元总对我们项目的认可,没有您的鼓励,就没有我们这一次参赛的机遇。
郑博元
翠湖基金合伙人
首先感谢主办方,七年来一路风雨兼程走来,很高兴今年有机会获得伯乐奖,同时也非常感谢石墨烯研究院在长期以来在专业领域艰苦卓绝工作的坚持不懈,包括禹总在总决赛现场中优秀的临场发挥,使我有机会获得这个奖。再次感谢两位,这个奖会更激励我们去发掘更多更好的优秀项目推荐给大赛,相信我们能同心协力协助企业成长,祝大赛越办越好。
本文来自空天界,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