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合成树脂行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数据显示,2022 年中国合成树脂产量 11289 万吨,实现行业产值 1.46 万亿人民币。
我们看到,合成树脂行业不少企业都在加快上下游一体化建设,煤/油制烯烃、乙烷脱氢制乙烯、丙烷脱氢制丙烯等项目纷纷上马,产能迅速扩张。除此之外,工程塑料行业的产能扩张亦是一浪接一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联合国领导的全球塑料公约以及国家层面的塑料公约的推动下,不少国际消费类品牌都开始要求供应链使用高质量消费后再生塑料(PCR)替代传统材料,一时间,高质量 PCR 市场面临着巨大的供应缺口。
未来,合成树脂企业应该如何选择?多年的快速发展历程中,合成树脂行业展现出了哪些创新担当?正值荣格工业传媒进军中国市场市场 25 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了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长郑垲先生,一起来看看吧!
产能扩张和结构过剩并存
中国合成树脂行业的发展有多快呢?郑垲坦言,该行业的产能近年来平均增长率在7%-10%之间,产量增长率大约为5.5%-6.3%/年。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聚烯烃。以最常见的聚乙烯(PE)为例,2020年以来,随着大炼化及轻烃装置集中扩能,国内PE竞争格局加剧。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PE计划扩能385万吨,截至去年11月已投产175万吨。
聚丙烯(PP)的表现和PE类似:2022年PP行业新增产能约280万吨,同时有220万吨装置已经中交。未来5年,国内聚丙烯行业将一直在产能高速扩张的路上。
郑垲认为:“这些年,聚烯烃行业正好赶上了替代进口的机遇,2022年新产能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我国塑料行业对于进口市场的依赖,同时不断提升自给能力。而且,这些新增产能的一体化装置更新,环保效果更好,产能效率更高,可以淘汰掉一批老的装置。但我也很担心,聚烯烃行业的产能扩张会不会有点冒进了,过几年中国合成树脂行业会不会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 ?”
郑垲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以工程塑料中的尼龙66为例,这两年也已经从供应紧缺快速进入产能过剩时代。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尼龙66在建拟建项目产能合计超过500万吨/年。考虑到部分项目落地存不确定性,预计2022-2025年实际或将新增产能约200万吨/年,到2025年中国尼龙66产能将超过260万吨/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高端合成树脂应用大部分还在使用进口料。郑垲透露,每年我国所有塑料品类的进口量大概2000多万吨,其中大部分是高端聚烯烃,如α-烯烃、部分POE弹性体、一些聚乙烯聚和聚丙烯的特殊牌号,其次还需要进口部分高端工程塑料。
虽然现在合成树脂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郑垲也强调:“现在的现实问题是低端材料严重过剩,高端材料又严重不足,下一步行业要考虑如何做好高质量发展,解决一些卡脖子工程中的痛点和难点。”
投资 PCR 会是一条好路子吗?
一方面,郑垲在担忧合成树脂行业未来可能涌现出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国际很多大公司,如苹果、惠普、戴尔、联想、奔驰、阿迪达斯、耐克、彪马、Zara、H&M等,都在要求供应链使用消费后再生塑料(PCR)替代传统材料,可以预见,未来 PCR 材料将会迎来巨大的市场利好。
国外一些知名企业已经发出一些声音:与其投资一些传统塑料的新产能,不如在PCR材料上下功夫!
2022年3月,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历史性意义的中止塑料污染决议,授权到2024年制定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文书,防止和减少全球塑料污染。2022年11月28日-12月2日,旨在制定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 ( 包括海洋塑料污染 ) 国际文书的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INC-1)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召开,147个国家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
事实上,近年来国际上已经有多个国家及地区将塑料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比如,欧盟自2021年1月1日开征“塑料包装税”,对于一次性塑料包装(未能回收的塑料包装垃圾)按照每公斤0.8欧元的税率加征塑料包装税 (PPT);2022年4月1日起,英国对生产或进口的一次性塑料包装征收塑料包装税,税率为每公斤0.2英镑;意大利塑料税于 2023年1月1日开征;西班牙塑料税从2023年1月1日生效,其起征点为每个月非再生塑料包装 5 公斤,每公斤收税0.45欧元;德国政府发布一次性塑料制品征税立法草案,把一次性塑料制品投入德国市场销售(包括远程销售)的企业将首次需要缴税,预计于2025年开始征缴……
郑垲认为,未来中国毫无疑问也会加入征收塑料税的国家行列。“虽然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强制征收塑料税我们不清楚,但企业要做好这种准备,使用回收塑料一定是大势所趋!”
塑料回收目前主要有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两种方式。在郑垲看来,应优先考虑物理回收,因为物理回收成本低、效率高;对于物理回收无法回收、回收效益较低或经物理回收后降级至无法再回收的废塑料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化学回收,其产品可以用于要求更高的一些领域,但由于大部分化学回收要经历热裂解或醇解、水解的过程,需要较多的能源,成本压力较大。
我们也看到,一些大型的聚合物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投资回收再生行业。
- 2022年7月,韩国SK集团旗下化工企业SK chemicals与树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关于成立废塑料回收利用合资企业的谅解备忘录,两家公司成立的合资企业将新建年产能10万吨的再利用原料解聚合工厂和年产能20万吨的再生塑料和共聚多酯工厂。工厂预计于2024年底能投产运营。
- 2022年8月,科思创宣布在上海一体化基地开工建设其首条专用于聚碳酸酯回收再生材料共混生产的物理回收 (MCR)生产线,该生产线投资额超过2700万欧元,计划于2023年投入运营,每年可生产超过2.5万吨含有物理回收成分的高品质聚碳酸酯及合金。
- 2022年10月,利安德巴赛尔与隽诺环保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协议,在广东省肇庆市成立合资公司,建立循环塑料工厂。工厂计划于2023年启动,以机械回收的方式生产利安德巴赛尔CirculenRecover聚烯烃聚合物。
哪些材料是创新担当?
在中国合成树脂行业,中国也涌现出了不少能够替代进口甚至引领行业发展的材料技术。
郑垲首先提到了聚醚醚酮(PEEK),作为全球公认的性能最高的热塑性材料之一,PEEK因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能源、汽车、家电、医疗卫生等高新技术领域中。据介绍,PEEK在国内的年产能已经有数千吨,目前还有几家准备投资建设,一旦投产,中国将成为全球PEEK产能最大的国家。
长碳链尼龙(LCPA)也是中国能够做到国际领先的工程塑料产品,主要包括尼龙1212、尼龙1010、尼龙612、尼龙12、尼龙11等。相较于用量较大的短碳链尼龙,LCPA由于酰胺键和亚甲基的比例偏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短链尼龙由于吸水率高而引起的尺寸变形等不足,同时长碳链尼龙在韧性、柔软性等方面也有出色表现。因此,LCPA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各零件代替金属的选择之一。以PA12为例,它是汽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长碳链尼龙之一,在美国和许多欧洲的国家,PA12生产的汽车软管甚至占总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在LCPA领域起步较早,目前在PA12、PA11T 等细分品类上具备较大的优势,特别是长碳链尼龙生物发酵法的原材料,很多都是中国生产的。
此外,现阶段中国的聚酰亚胺纤维在产品和技术方面属于全球领先,聚苯砜(PPSU)、聚醚砜(PES)、聚砜(PSU) 树脂以及聚酰亚胺(PI、PMI) 泡沫材料均可批量化供应,一些品种已经完全可以替代进口。这些傲人成绩的背后,离不开一大批国内科研工作者扎扎实实地从基础研究做起。其中,吉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科学院化学所、长春应化所等科研院所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写在最后
在采访结束之际,郑垲向荣格工业传媒25周年送上了真挚的祝福。
“2002年开始,我就和荣格工业传媒的《国际塑料商情》、《汽车设计与制造》等杂志建立了联系。这些年,荣格工业传媒对塑料上下游产业的水平提升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从2006年第一届塑料行业—荣格技术创新奖开始,参评的企业由少到多,由国外企业为主导到国内的一些排头兵企业、国外名企平分秋色,荣格塑料创新奖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祝福未来荣格工业传媒的杂志和微信公众号越办越好,和中国的塑料行业共同发展!”
本文来自荣格塑料工业,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