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面对外部形势的重重困难,宁纺集团坚持‘党建引领、文化铸魂、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发展总方针,抓市场、强管理、促创新,生产经营实现逆势突破,企业展现出较强的抗击风险能力和发展韧性。”河北宁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宁纺集团”)总经理徐建林近日接受《中国纺织报》记者采访时说。
《中国纺织报》记者:2022年,宁纺集团在困难形势下取得了稳健的发展。请您谈谈主要采取了哪些举措?
徐建林:2022年,新冠病毒疫情反复冲击,原材料价格涨幅较大,市场也很不景气,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坚持外拓市场、内强管理,一方面,积极走出去,对接高端客户,开发了半精梳紧密赛络纺、高强力人民币币版用纱、48支超强捻纱、金属导电丝、石墨烯面料坯布、医护面料等产业用布新品种,承接了援助古巴校服工服面料等国际援助项目,保证了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深入推行以精益管理、“阿米巴经营”模式为主体的管理提升活动,累计取得改善成果3000多项,极大地促进了提质提效和成本节约。
我们高度重视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022年,完成了高速喷气织机项目和轧染线升级改造等工程,引进了自动模板机等智能化服装设备。同时,积极研发新品,一款防水整理21条灯芯绒面料获“中国印染行业优秀面料”一等奖;加快工艺攻关,攻克了士林灰色熨烫变色问题、士林黄棕色边中、前后色差等技术难题。全年获国家专利4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2项科技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一项技术成果获中国商业联合会技术进步二等奖。企业还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认定。
通过努力,集团全年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1%,利税稳中有升,特别是上缴税金实现大幅增长,连续第4次跻身中国印染行业30强,再次荣登河北省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百强榜单,入列省优秀民营企业榜单。
《中国纺织报》记者:您对今年企业的发展形势怎么看?有哪些预期?
徐建林: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宁纺集团创业50周年。今年企业面对的困难仍然会很多,压力仍然很大。一是外部环境动荡不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行业发展造成影响。二是产业、订单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国际订单减少,市场竞争激烈。三是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消费信心不足,市场仍然低迷。突出表现就是年初订单面临不足,接单价格也不理想,有的单子零利润甚至负利润。但我们相信,随着疫情影响逐渐减弱,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加速实施,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企业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例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都将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宁纺集团有着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有着50年的发展经验和坚实的物质基础,有着“讲人品、出精品”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市场口碑。我们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争取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指标在去年基础上再增长10%以上。我们对搞好今年生产经营和企业发展是有信心、有把握的。
《中国纺织报》记者:针对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企业需在哪些方面寻求提升、破解难题?
徐建林:纺织行业的发展定位是“科技、时尚、绿色”,从企业当前情况来看,面临智能化、信息化步伐加快的挑战,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做好这些工作,亟须高端人才的支撑。为此,我们将在数智提升、人才建设、新品研发、科技创新、管理提档等多方面不断寻求突破。
《中国纺织报》记者:下一步企业打算重点在哪些方面发力?
徐建林:一是转型升级。2023年,要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项目建设,新上一批纺织印染服装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完成泥坑酒业智能化白酒酿造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加速实施补链强链工程,加快数智改造,加速向产业中高端迈进。
二是加快人才建设。要坚持“使用是最大的培养”和“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的用人理念,强化“一人一策”,以“千金买马骨”的诚心,待遇留人、文化留人、事业留人,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同时,不断发现和积极培养新人,打造人才聚集地。
三是强化科技引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要充分利用河北省应急防护面料产业研究院、省企业技术中心等5个产业技术平台,瞄准行业先进水平和消费趋势,进一步强化产学研合作,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开发更多符合市场潮流、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争创国家、行业和省级科学技术大奖。
四是进一步强化管理,激发企业发展内生力。要坚持“阿米巴”经营模式、精益管理“双轮”驱动,深入推进精益管理扩面提升、“数字阿米巴”经营管理工程,进一步凝聚全员智慧,激活组织,造物育人,向管理要效益,最大限度释放经营活力。
本文来自中国纺织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