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炭美硬炭负极千吨级工业示范正在建立中,预计八月中旬建成投产

公司核心人员来自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是一支体系化和建制化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技术骨干在炭材料与电化学领域深耕多年,基础研究扎实,工程化经验丰富。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拥有完备的基础研究、材料中试开发、器件组装与性能评测平台,可提供定制化的材料应用解决方案。

公司介绍

国科炭美新材料(湖州)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碳基储能材料解决方案的创新型企业,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一体化,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公司面向储能、电动汽车、工业用车、两轮车和基站等应用场景,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主攻方向,可根据用户需求提供高容量、高倍率、长寿命以及低成本的硬炭材料。公司核心人员来自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是一支体系化和建制化的“科学家+工程师”团队,技术骨干在炭材料与电化学领域深耕多年,基础研究扎实,工程化经验丰富。依托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拥有完备的基础研究、材料中试开发、器件组装与性能评测平台,可提供定制化的材料应用解决方案。

受访嘉宾介绍

国科炭美硬炭负极千吨级工业示范正在建立中,预计八月中旬建成投产

以下是采访实录:

Q:硬炭前驱体中,生物质、无烟煤、酚醛树脂,那个会是将来的主流,您的团队又采用的是哪种前驱体?

陈:目前来讲,生物质前驱体是主流,以可乐丽公司为代表,使用的就是椰壳这种生物质。当然,我们国内也会使用一些其他的生物质:淀粉、木质素、竹子、果壳等,其原料易得,生产过程相对简单。

未来的主流,我们认为是矿物性原料。因为考虑到来源的可靠性与稳定性比较高,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从降本的角度,或者供应链的可靠性来讲,是更有保障的。

至于酚醛树脂的话,性能是非常好的。但是成本高,影响推广。目前,钠电也好,锂电也好,都在追求高性价比。

这几种材料,我们的团队都在使用。但是,酚醛树脂,我们考虑到放大之后的性价比问题,就没有再做了。其它的我们团队都在做,而且根据下游用户的需求,提供相应的前驱体,制定相应的工艺。我们一切都是基于用户端需求做产品设计,并不排斥哪一种材料。有时候我们还会把多种前驱体做一个混配。

Q:目前您的团队如何强化负极材料的储钠性能,测试结果如何?

陈:在储钠性能上,我们是尽量的实现硬炭结构的保持,防止有序化,尽量形成高度无序的“纸牌屋”结构,同时把层间距拉大到0.38纳米以上。在个别的产品设计中,还会通过孔设计去实现闭孔储钠,来增大容量。

储钠容量一方面是来自斜坡区(吸附),动力学响应比较好的这部分容量;另一方面,来自于层间嵌钠的,这一部分是利用层间距,拉大层间距,减小LC和LA(微晶尺寸),让它无序化;还有一个是闭孔填充,这三段机制。斜坡区是属于动力学性能比较好,就是倍率性能比较好的这部分容量。我们认为,需要占据一定的比例,或者说要稍微高一点,这才能充分体现出硬炭高倍率和低温的优势。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用户的需求,不同的场景下,用户需求不一样。所以各段的比例有所调整,有所变化。

就测试结果而言,整体来讲,生物质系,我们常规型的产品可以做到300-320mAh/g,首效能做到90%以上,综合性能都不错。高容量型的目前可以最高做到340mAh/g,首88%。矿物系的,我们可以做到320mAh/g,首效能做到91%,而且压实密度会高一点。

Q:那您觉得市场上,硬炭作为负极有哪些技术缺陷呢?如何在技术上解决硬炭压实不高的问题呢?

陈:解决压实不高的问题:一个是原料上。一般这种矿物系的,像煤、沥青,它的压实密度要高一点。第二就是通过粒型粒度的控制,尽量提高极片的压实密度。第三就是结构的设计。

Q:国科炭美在硬炭负极产业化上已经走到了哪个阶段了?

陈:我们已经完成十吨级的中试,现在正在做千吨级的工业示范。目前正在做工程设计,预计八月中旬能够建成投产。

Q:硬炭负极量产以后,成本极限是多少?

A:目前千吨级示范线投产后,生物质的成本应该在4-5万/吨。矿物系的比生物质能够低1-1.5万。

Q:除了电极材料本身外,您的团队在钠离子电池的电解液、隔膜与硬炭材料匹配性方面的研究有哪些?

A:因为我们要形成材料的解决方案的话,我们还是需要输出一些配套的技术。包括配套的电解液啊,以及匹配什么样的正极啊,包括对应的粘结剂,还有一些硬炭的储钠机制研究,还有一些动力学上的研究。我们做的工作还是蛮多的。因为有很多研究生嘛,这些研究生们做的课题还是紧密围绕硬炭产业化开发,以及应用过程中的一些共性的关键科学问题来开展研究,让我们能够知其然,同时也能知其所以然,同时也能使我们不断探索硬炭储钠性能的边界。另外,从体系的角度,去思考新型的硬炭材料纳入到体系后,对其他的一些系统或单元的交互作用。

本文来自鑫椤钠电,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3年2月18日 00:32
下一篇 2023年2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