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合作”“转型升级”“城乡建设”“改革”“民生”……这既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频词,也是委员们建言资政的“关键词”。
1月4日下午,出席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委员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和计划、预算报告展开热烈讨论,畅谈感想体会、踊跃建言献策。
分组讨论中,委员们一致认为,市政府工作报告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客观总结了我市过去一年来的工作,谋划部署了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为我市加快建设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三明篇章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竞争力、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也与发展紧密关联。
提升产业竞争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李茂胜委员建议,借助互联网技术,大力发展平台经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立产业链链长、产业集群群长,促进产业上下游协作配套,推动补链延链强链,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苏志忠委员建议,依托资源禀赋,积极推动氟新材料、石墨烯产业与新能源产业联动。加大永安市、大田县石墨矿开发应用力度,加快高端人才、技术集聚,提升研发能力水平,推动产业发展。
彭琴莲委员建议,在打造新材料产业高地、提升产业链方面,要构建明晰的产业布局规划,充分研究分析我市新材料产业或产业链发展定位,错位发展,建设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推进产业补链强链。
王娇清委员建议,支持沙县小吃转型升级,着力在标准化设计、品牌产品优化和市场规范上下功夫,把沙县小吃推向更高发展层面。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直接关系市场主体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潘慧瑾委员建议,各级政府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敢于为优质企业、产品“代言”,做好做优税源培育,简化决策程序,提升项目落地速度,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
朱昶凯委员认为,要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让办事不求人、市场公平竞争、企业家受到尊重等成为常态。委员企业家要坚定信心,不断创新发展,提升竞争力,成为三明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人才 合作 绿色 乡村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讨论中,委员们积极为城市发展献计献策。张瑞鉴委员建议,加大“人才回引”力度,强化宣传力度和机制建设,推进北上广深等地明籍人才“归巢筑梦”。陈健委员建议,在省内重点高校建立三明籍人才服务站,完善大学生实习“扬帆计划”,增加实习实训岗位。
深化沪明对口合作,推进三明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谢海林委员建议,抓住这一历史机遇,组织在沪闽籍医疗专家来明开展义诊、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我市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余爱华委员建议,推进三明与上海医学院校对口合作办学,促进产学研融合,提升办学特色,更好服务三明发展、服务百姓健康。
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沙县小吃产业也在谋求新的发展。李贤锦委员建议,在推进沪明对口合作过程中,发挥委员优势,加强走访联系,提升上海市场对沙县小吃的认同度,进一步拓宽沙县小吃消费领域。
借力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姜绍根委员建议,加大对乡村旅游资源的修缮保护,完善乡村旅游服务设施配套,进一步加大旅游资源宣传,完善规范旅游经营管理标准,通过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留客增收。
两岸多元融合,城乡协同发展。邱国鹏委员建议,引入台湾乡村治理、产业培育、文创开发、活化运营等乡建乡创团队,以多元力量促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
关键词:健康 教育 体育 交通
推进医防融合是深化医改的举措之一。郭贤辉委员建议,相关单位要更加积极主动作为,卫健部门发挥牵头作用,总医院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做好融合过程中的由治转防工作,更好地守护百姓健康。
丁建湖委员建议,进一步推广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助力健全医改体系,积极探索多元投保渠道,推动实现家庭共济,鼓励集体投保。
梁芝英委员建议,发挥三明生态资源和医改优势,积极向上争取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加快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蔡菁委员建议,推进“无陪护”医院建设,加强护理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护理员的培训和监管力度,真正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朱煌委员建议,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深化教改。通过导入上海、厦门等地的优质资源、创新理念、先进方法,促进我市优秀教师、优秀学生成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明是下一届省运会的举办地。冯素萍委员建议,加大赛事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体育人才培养,丰富赛事活动,进一步促进我市体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卢美菁委员建议,加大交通管理力度,通过完善错峰上班上学,拥堵路段增设人行天桥或红绿灯等方式,更好地保障交通安全。
发展蓝图已经绘就,真抓实干正当其时。分组讨论现场,委员们展现出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新气象,凝聚起开启新征程、一起向未来的奋进力量。
记者 陈 睿
本文来自三明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