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890”影音馆㊸|他是纳米世界里的“医生”,工作就像“给蚂蚁做手术”

“石墨烯就像一堆蚂蚁一样,蚁群里蚂蚁是一堆一堆的,你没法关注到个体,所以我们就想到给蚂蚁‘打骨折’,用独特的标记追踪它。”普通的石墨烯由碳十二构成,“打骨折”就是将其中一个碳十二换成带放射性的碳十四。“碳十四是永久放射性物质,就像是骨折后又修复的骨头,只要物质存在标记就会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追踪它。”

【开栏语】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如今,广大青年群体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书写闪亮答卷。

自2021年11月27日起,由新华日报社、共青团江苏省委联合发起,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新华报业网等联袂推出《强国“890”影音馆》融媒体重磅主题报道。记者深入80后、90后、00后群体,聚焦一批优秀党员、团员们拼搏与奋斗故事;同时,也欢迎更多朋友通过上传音视频的方式参与互动,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见证青春中国……

【“强国‘890’”小档案】

姓名:毛亮

出生:1984年2月

职业: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snail(蜗牛)”是他的微信名,“不要熬夜”是他对学生的口头禅之一,将合成放射性标记石墨烯的科研过程生动地比喻成“给蚂蚁做标记”——和许多人印象中的科学家不同,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毛亮,既是“江苏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也是学生口中亲切的“亮哥”,更是追求工匠精神、扎根科研一线的青年科研人员。

懵懂走入“纳米世界”
他在确认目标后全力以赴

受到家庭的影响,毛亮在大学时期便与环境科学结缘。“家里长辈也从事环保行业,所以2001年上大学时也选择了这行,但那时候懵懵懂懂的,还不算太了解。”毛亮坦言,真正对专业前景有具体认识是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受导师的影响,我了解到环境问题面临着很多挑战,而核技术能为应对这些挑战提供关键支撑。目前核技术在军用方面有核武器,民用方面有医院x射线、CT,但在环保领域上还是空白。”若能将核技术为纳米安全性研究所用,这将为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毛亮一直将这个设想铭记于心。

2004年,美国科学刊物上展示了石墨烯的奇妙性能,开启了人类对石墨烯的研究。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石墨烯的开创性研究者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之后全球掀起了石墨烯材料研究的热潮。

“石墨烯有很多优异的性质,从理论上来讲,它的强度是钢的200倍,具有高导电性、高强度、超轻薄等特性,而且基本是透明的,所以它在未来有许多潜在的应用。”毛亮向记者介绍说。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厚1毫米的石墨大约包含300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甚至仅仅一层石墨烯。石墨烯因完美的二维结构,成了许多创新产品的功能性添加剂。但石墨烯的大量使用也导致其进入自然环境,因此评估它的潜在生态风险尤为紧要。特别是石墨烯进入人体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的产物又是什么?还没有人进行系统研究。为了解开这些谜团,毛亮带领团队一干就是十多年。

强国“890”影音馆㊸|他是纳米世界里的“医生”,工作就像“给蚂蚁做手术”

“纳米世界”里的医生
他首创国际合成放射性标记石墨烯

作为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的厚度仅0.335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二十万分之一。如何定位作为二维物质的石墨烯?毛亮形容为“给蚂蚁做骨折手术”。

“石墨烯就像一堆蚂蚁一样,蚁群里蚂蚁是一堆一堆的,你没法关注到个体,所以我们就想到给蚂蚁‘打骨折’,用独特的标记追踪它。”普通的石墨烯由碳十二构成,“打骨折”就是将其中一个碳十二换成带放射性的碳十四。“碳十四是永久放射性物质,就像是骨折后又修复的骨头,只要物质存在标记就会存在,这样我们就可以一直追踪它。”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在推导假设可行后,毛亮特意向国外多个重要的实验室求教,其中包括其导师的实验室。2012年5月回国后,经过两个月的钻研,毛亮领衔的研究团队终于合成了放射性标记的石墨烯,“合成那天晚上,我到家后特别激动,老婆当时睡得懵懵懂懂的,我就抱着她说成了,她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毛亮回忆起合成当晚还记忆犹新。

解决了复杂体系中石墨烯难以定量和追踪的难题,毛亮研究发现,自然界中的石墨烯能随食物链传递,原本鲜有机会直接摄入石墨烯的高等生物,也可能间接“吃到”石墨烯,从而引发健康风险。毛亮用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科研精神为石墨烯类纳米材料的开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作为研发人员,毛亮还被澳大利亚、芬兰等多个国家邀请参与石墨烯的追踪和定量工作,还为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内多个单位提供样品,联合开展石墨烯的安全性相关研究。

学生眼里的“大哥”
他为学生做“引路人”

“在导师帮助下,认识到放射性材料的发展用途后,我第一次感受到科学和科研的乐趣。”毛亮回忆说,“我的导师能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找到有价值的线索,鼓励你深入挖掘下去,给了学生非常大的自由探索空间。同时又总能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出现在你的面前,鼓励你不要气馁,坚持下去。”

这也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毛亮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生阚旗辉眼里,毛亮是“亦师亦友”的存在。“在学习上,毛亮老师有很独特的视野,会让我们大胆地想课题,然后他帮助筛选,带着我们一起做学术沙龙,给我们分析国际前沿的文章。在生活方面,毛亮老师又很关心我们,有时还会在经济上帮助我们。”

强国“890”影音馆㊸|他是纳米世界里的“医生”,工作就像“给蚂蚁做手术”

“推陈出新,这是我们之间达成的共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助理研究员董仕鹏告诉记者,自己2011年加入毛亮课题组,从硕士到博士毕业,最终留校任职,他在毛亮身上看到的是青年科研者最重要的创新品质。“我跟毛亮老师这么多年,他就像大哥一样,我们在做科研的时候,都是让我们做全新的东西,会给你很大自由度、很好的平台和资源。”

毛亮办公室的墙上挂着许多的相片,有些是家人的,但更多是他的学生的。毛亮指了指满墙的“桃李”说,“教育一定是用来改变人的一生的。”毛亮说,做科学教育就像是带领学生走进一片森林,“你必须要带学生了解这个森林目前有多少条路,学生不一定选择其中一条路,但你要告诉他这条路已经到哪儿了,面临的困难是什么?你还愿不愿意继续探索?”在学海中循循善诱,如今毛亮的科研团队有4个博士研究生、9个硕士研究生,这支精良的科研后备军曾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挑战杯全国三等奖、江苏省特等奖等奖项。

十多年来,毛亮响应国家召唤,参与新建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主持十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5项。毛亮用自己的敏锐、睿智和魄力,缩短着中国高端材料研究与世界的距离。“肩担国家责,我觉得无论是科技工作者,还是在各方面各领域,都应该心系国家事。”毛亮告诉记者,正如老一辈科研人员在艰苦环境中为国奋斗一样,青年科研工作者面临新的形势,更应该脚踏实地为国争光,“毕竟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

策划:潘青松 田梅 杜雪艳

统筹:唐澄 肖雷

文字:林惠虹 谭静(实习生)

视频:王瑞枫

本文来自新华报业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2年8月24日
下一篇 2022年8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