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7月16日讯(本网记者 傅心婕 通讯员 徐铭伟)7月15日,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台湾电力发展协会、台湾科技产业协会、台湾智慧型电网产业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22年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海峡两岸能源电力融合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
150位海峡两岸从事能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能源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进行主题报告、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携手共话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能源转型发展。
本届论坛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服务能源转型发展”为主题,聚焦“双碳”目标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邀请两岸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交流,旨在融合海峡两岸在能源电力技术方面的经验及优势,助力海峡两岸能源电力融合发展。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鸿贤出席开幕式致欢迎辞,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林学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秘书长王刚、台湾科技产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春源、台湾电力发展协会理事长萧金益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在7月15日上午举办的主论坛专家主旨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作《加快能源低碳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主旨报告。“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电力系统在能源转型中将起到核心作用,面临系列挑战。随着新能源装机、电量占比不断提升带来的量变,将逐步引发电力系统在物理形态和技术框架上产生本质性变化。”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汤广福分析了新型电力系统呈现出区别于传统电力系统的一些显著特征,从电力电源清洁化、柔性化、数字化、电子化四方面提出了新型电力系统的“四化”本质特征。他指出,“四化”本质特征相辅相成,成为有机融合的整体,也为开展新型电力系统理论和技术研究提供了出发点和落脚点。
华北电力大学校长杨勇平作《燃煤发电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主旨报告。杨勇平基于“双碳”背景,分析了我国燃煤发电的装机容量与发电量结构、能耗与排放,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在“双碳”目标下燃煤发电的发展形势和面临的挑战。他指出,从源头减碳的角度来看,围绕灵活保供、储能、供热、多能互补等关键技术,燃煤发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起到了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
长沙理工大学校长曹一家作《多源信息融合的智能配电网自愈调控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主旨报告。曹一家分析了我国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研究团队在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方面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他认为,自愈型智能配电网是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基石,对于推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蔡鸿贤作《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两岸能源融合发展》主旨报告。蔡鸿贤指出,从能源资源禀赋、电力供需等方面看,海峡两岸能源电力具备良好的融合发展基础条件,在新能源资源、产业技术、电力发展方面具有明显的互补及协同优势。他认为,海峡两岸能源电力行业可以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方面融合发展,推动台湾海峡海上风电开发消纳、福建沿海与金门马祖联网通电,开展海峡两岸联网方案研究,在分布式电源、智慧高效用能、电网防灾抗灾、微电网等领域深化经验交流。通过海峡两岸携手合作、融合发展,共同实现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共同赢来更加绿色、繁荣、美好的未来。
台湾经济研究院研一所研究员兼所长陈彦豪作《建设分布式电网 服务能源转型发展》主旨报告。陈彦豪就建设分布式电网,服务能源转型发展作了交流。他表示,近期分布式发电设备发展正处与转折点,在特定应用上分布式发电将会是成本最低的电力提供方式,随着传感器、微型控制器、其他物联网软件及设备产业成熟,将会支持分布式发电更容易、更低成本的嵌入未来以数据为驱动力的电网或微电网中,分布式电网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台湾科技大学东南区校友会会长曾月春作《石墨烯新材料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主旨报告。曾月春长期从事高分子复合材料配方研究及应用领域,她分享了石墨烯等新材料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运维检修所面临的的安全、经济性等问题。她认为,要统筹考虑安全、经济、环保,技改创新, 产学研用及海峡两岸融合,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厦门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赵英汝作《智慧综合能源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主旨报告。赵英汝主要从事智慧综合能源技术的研究开发,她介绍了智慧综合能源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及负荷预测、系统优化、评估决策等关键技术。
论坛上,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与台湾电力发展协会签订了《海峡两岸能源发展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台湾科技产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春源还和台湾中华画院协会理事长、中山大学教授黄小萍一起,将“加强两岸文化交流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等书法作品,赠送给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和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希望海峡两岸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本文来自东南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