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大学时期的雷军在武大图书馆看到《硅谷之火》,从此点燃互联网创业梦想一样,38岁胡涛的创业缘起,来自新华书店看到的一本《技术经营》。
《技术经营》是中国社科院博士后刘海波的一本经济理论专著,外人看来晦涩难懂,但学材料的胡涛却如获至宝。22岁即将本科毕业的他形容看到这本书的心情,“好像有一团火在燃烧”,从那时起,他就立志成为中国材料领域的技术经营者。16年过去了,经历了硕士、博士的求学,也经历了三个公司的连续创业,胡涛觉得自己离梦想越来越近:作为宏观石墨烯领域的开拓者与领导者,汉烯科技要成为中国的杜邦和巴斯夫(国际化工材料巨头)。
▲ 石墨烯产品展示
01
汉味十足
武汉本土孕育的科技隐形冠军
“没有武汉这座大城,就没有汉烯科技这颗幼苗”,胡涛趣言,从取名的时候,汉烯就打上了浓厚的武汉烙印。“汉”既指武汉,又寓意中国,汉烯要立足武汉,打造中国人自己的石墨烯品牌。
汉烯科技的“汉味”首先体现在创始团队的武汉基因。包括创始人、董事长何大平,联合创始人胡涛、沈杰等人在内,都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同窗,他们在这里度过了十多年的求学时光,完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学位,并对这座大江大湖的城市产生了深深的依恋。
当然,武汉这座城市也给他们的梦想插上了翅膀。2013年,胡涛博士毕业。这一年,正是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开局之年,武汉市顺势推出了鼓励支持在校或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的青桐计划,包括胡涛在内的几百名年轻创业者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胡涛的第一个创业公司叫武汉鼎为科技,和后来的汉烯一样,致力于材料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根据青桐计划的相关标准,武汉市科技局、经信局、人社局、共青团武汉市委等单位不仅协调了办公场地、对接了上下游资源,而且在政策允许框架内,给年轻的创业团队直接提供了70万元的扶持资金。回忆起自己的创业1.0时代,胡涛动情地说,武汉这座城市对年轻人的包容,对创业者的支持,放眼全国都是极其少见的,“创业武汉,应该是我人生最正确的选择之一”。
汉烯科技成立于2019年10月,是胡涛参与创办的第三家公司,也是胡涛认为可以在新材料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的创业平台。自从2004年英国物理学家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这一具有“超高导电、超高导热、超轻材料、超级耐腐蚀、超柔性”五大特性的材料之王,便成为了科学家及创业者眼中的宠儿。中国政府将石墨烯产业列入“十二五”规划,并将其定位为“大力发展的新材料领域”,2025年产业规模预计突破千亿元。
胡涛介绍,虽然成立不到三年,年轻的汉烯科技依托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已形成体系化的专利群,涵盖核膜材料、器件、工艺及应用系统,共有19项专利,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作为全球宏观石墨烯技术的开拓者与领导者,汉烯科技生产的石墨烯膜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合作品牌不乏华为、中兴、OPPO、小米等行业巨头。
▲ 石墨烯产品展示
02
华为致谢
为打破美国科技封锁贡献“汉烯力量”
在汉烯科技的展厅里,有一封来自华为的感谢信分外引人注目,胡涛给记者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从2019年开始,美国对华为极限施压,技术封锁不断升级。作为应对,华为雪藏多年的芯片自主研发部门—华为海思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中国芯”的研发骤然提速。2020年初,华为海思推出一款自研的光模块芯片,由于功率比较大,芯片散热问题一直没有得到理想的解决。几经联系,日本的一家企业给出了技术上比较合理的改进方案,但缺点是成本偏高,而且考虑到供应链的长久安全,华为海思最后放弃了,转而把视线投向了在石墨烯领域声誉鹊起的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及以此为背景的汉烯科技团队。
汉烯科技创始人、武汉理工大学教授何大平在学校支持下,迅速组织科技攻关小组,日夜奋战,最终通过石墨烯焊接技术的金属化处理,解决了芯片散热及掉粉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得到了华为海思的高度肯定与认可。汉烯科技很快与华为海思签署NDA框架协议,向华为小批量供应宏观石墨烯散热膜。
2020年3月2日,华为项目组向研发团队发来感谢信,信中说,华为项目组在某产品的设计交付中面临着技术的挑战,材料学院老师积极协调资源,在打样、工艺试验及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有力地支撑该技术点的工艺验证,希望继续深入合作,共克技术挑战。随后,华为一位高级副总裁专门带队来到武汉理工大学,进行对接座谈,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汉烯科技董事长何大平作典型发言,介绍了此次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
▲ 研发中心
03
三年蜕变
2022营收利润“双跨越”
笔者注意到,在汉烯科技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中,2022年是一个收获的年份。这一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4000万元,较2021年增长20倍,并将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1000万元)。
胡涛介绍,做出这样乐观的预测,汉烯科技是有底气的。底气首先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经过市场的培育及技术的进步,宏观石墨烯产品在芯片及天线领域的优势日益凸显,移动通信、物联网、卫星通讯、国防装备等领域的市场需求以几何级数增长,汉烯科技与华为、中兴等10多个品牌终端都相继签署了合作协议。
底气也来自于汉烯量产能力的提升。今年4月,汉烯科技位于安徽铜陵的生产基地一期投产,一期规划年产石墨烯散热膜60万平,从供给端提供了强大的产能支撑。
▲ 国内著名雷达信号处理专家王永良院士到访交流
04
结缘中电光谷
牵手零度资本,获黄立平总裁力荐
创立以来,汉烯科技一共经历了三轮融资:2020年8月青岛汇智波尔200万元天使投资;2021年6月,中电光谷旗下零度资本520万元天使投资;2021年7月安徽铜陵高新1000万元股权投资。胡涛坦言,资本是汉烯科技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对他本人而言更像是保姆、教练、伙伴。
与零度资本的牵手,让胡涛尤其觉得佳偶天成。2021年元旦过后,零度资本投资总监金兵接触到汉烯项目后,给胡涛去电沟通融资合作。几次会谈给胡涛的印象很好,“以前总觉得资本是高高在上的,与创业者的交流经常带有审视与挑剔,但零度资本没有给我这种感觉,他们会对我们的专业予以肯定,并坦诚地提出自己的建议,这让我觉得很受益”。后来随着交流的加深,他发现和金兵有共同的爱好(哲学及毛泽东思想研究)及崇拜的偶像(毛泽东),生活中也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人若有缘,一切有缘。短短5个月,汉烯科技与零度资本就完成了从接触到签约的全过程,在武汉的创投圈也成就了一番佳话。胡涛透露,其实2021年年初同期接触的,还有北京和深圳的两家机构,对方也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但我们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零度资本,这是商业,也是缘分。”
还有一个细节,至今让胡涛念念不忘。零度资本的投资意向基本敲定后,按程序需要投委会最后审议投票,这个环节一般不需要通知创业者参加。但没想到的是,2021年6月3日投票结束后,投委会主席、中电光谷总裁黄立平专门让人请来了汉烯科技创始人何大平及胡涛,在友好的交流后,黄立平高兴地说,“把你们的石墨烯膜给我拿几片过来,以后我逢人都要推荐,这是我们自己(投)的高科技企业”。
相较于单纯的财务投资者,胡涛认为,像零度资本这样的战略合作伙伴,对公司发展带来的帮助是多方面的。比如作为一家年轻的技术型公司,汉烯科技对于与华为海思这样的行业巨头合作,既荣幸又青涩,在框架协议的内容起草上,零度资本的同事深度参与,给出了很多双赢的专业建议。基于石墨烯导电膜的技术优势,中电光谷领导积极穿针引线,最终促成了汉烯科技与中国电子旗下武汉中原电子的深度合作。
▲ 位于安徽铜陵的生产车间
同样从武汉走出的著名企业家陈东升曾经说过,创业是三年决定生死,五年打下基础,八年站稳脚跟,十年小有品牌,二十年参天大树。对于走过三年之痒的汉烯科技来说,一切刚刚开始。
【采访手记】
向创业路上的每一束微光致敬
也许曾经有过相同的经历,我对连续创业者一直心存敬意。
他们直面失败。从2013年到2022年,从29岁到38岁,9年时间,胡涛先后经历了三家公司的创业。这其中蕴含了多少的艰辛,他没有提及,但用了一个移动互联网很时髦的动词:迭代。那一刻我很感动,是的,每一次迭代不是对过去的否定,而是对未来的拥抱。一路向前,生生不息。
他们懂得感恩。无论是对武汉这座赋予他们学识与激情的城市,还是创业路上涓滴的支持,甚至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鼓励的电话,他们都心存感激,念念不忘。2年多来,从给他们牵线搭桥的领导朋友,到真金白银相助的投资伙伴,再到互助双赢的商业客户,胡涛在采访中都一一提及,不敢丝毫遗漏。一路向阳,细嗅蔷薇。
他们敬畏市场。为了让我这个门外汉听懂石墨烯,他以面粉和面皮为比喻,解释微观石墨烯只是添加剂,而宏观石墨烯则可以做成面条、包子等成品,并直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虽然成立不到三年,但控制风险成了他高频提及的关键词,他给更年轻的的创业者分享的感悟是“今天的生存就是明天的发展,今天的发展为了明天的生存”。一路向上,只争朝夕。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钱钢写过一段关于新闻业的话:新闻是活泼的人从事的严谨的事业,是炽热的人肩负的冷静的使命,是浪漫的人从事的一锤一凿的艰辛劳作。我以为对创业者同样贴切。
借此机会,向创业路上的每一束微光致敬。
作者 / 刘昌华
责编 / 丁杰
本文来自 中电光谷,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