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古巧研究员:要把企业做成功,不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

石墨烯材料在中国的商业化从2010年开始热起来,到2014年的疯狂炒作,再到目前冷静下来,产业缓慢启动,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国内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还是符合中国发展规律和国情的。石墨烯材料过去的发展是合理的,但商业化之路需要抓住核心关键点。

随着石墨烯材料在国内逐渐开始发展起来,学术研究和产业化研究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对科研人员来说,二者的区分与选择是一个重点。基于此,《Carbontech Magazine》杂志编辑特意采访了石墨烯材料产业化成功代表丁古巧研究员。

丁古巧研究员:要把企业做成功,不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

丁古巧

热爱科研的人才能开发出顶级的技术,但他不一定能把企业做好

作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科悦达(上海)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古巧博士已从事石墨烯等新材料创新制备和应用技术开发15年,并成功实现从科研领域向产业化领域的华丽转变!

“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内在动力”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者在技术钻研比较深入之后,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兴趣和所处环境,在纯粹学术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之间做出选择。这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内心的想法,确定最终想要获得什么、成就什么。

从学术界到产业界的转变最重要的是内在动力。对我而言,把实验室研究成果转变成科技产品,进行商业化应用,推动科技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挑战、同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产业化挑战三部曲:研发、生产、客户 ”

中科悦达生产的石墨烯导热产品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认可,并已小批量供货。预计2022年上半年扩产,全年营收可超亿元。这期间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要不要做石墨烯导热膜。石墨烯导热膜的原料是氧化石墨烯。然而,制备氧化石墨烯是一个不太环保的过程。石墨烯导热膜本身是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但目前生产工艺环保和高耗能的矛盾与目前国家推动的“双碳”目标政策会有些冲突。2015年,我们就开始了导热涂层和导热膜方面的基础研究,并开始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这是当时最大的困惑。直到2019年,我们才开始把导热膜作为重点项目进行研发。

第二个挑战是研发到生产的各种技术挑战。石墨烯导热膜涉及氧化石墨制备、氧化石墨烯浆料、涂布烘干剥离、多步热处理直至2800度甚至3000多度高温、压延等关键工艺,在实验室一批石墨烯导热膜样品可能1个月完成,但在批量生产时,所需的生产周期可能会更长。实验室研发的困难解决后,又会出现各种批量生产难题:浆料一致性、1米多宽涂布一致性、大面积石墨化处理一致性、压延一致性、连续生产等等不一而足,这个产品在技术方面存在诸多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如何满足客户的需求?当我们给客户送导热膜样品打样时,我们以为自己提供的导热膜产品指标完全可以达到客户的需求,但客户需要很多的指标或综合指标,并非单一领先的导热指标。除此之外,客户还关注产品生产的EHS(整个工况的安全、环保、健康等一系列的要求)、产品质量体系和产品可朔源。

经过三年的时间,我们已经逐一克服了这些困难,获得了国内主流手机厂商的认可,并成功获得了订单。接下来我们将逐渐把产品应用扩展到笔电、显示、新能源、高功率芯片等更多应用领域。

“我们需要把产品定位放眼全球,面向全球市场的竞争”

未来在产品逐渐优化、完善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潜在的困难和挑战。

困难一:石墨烯导热膜产业链的绿色、环保、低碳化。要解决这个挑战,我们需要在技术层面实现氧化石墨烯原材料的绿色化生产。另一种思路是用很少或者没有含氧官能团的石墨烯材料来替代氧化石墨烯,从材料的核心技术角度去革新。此外,石墨化过程的简单化、能耗降低和碳排放的减少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绿色也是中科悦达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困难二:找准产品的定位。目前研发石墨烯导热膜的企业有很多,我们需要把产品定位放眼全球,面向全球市场的竞争,既要超越国外的石墨烯产品,还要超越传统的人工石墨产品,此时石墨烯导热膜产品的综合性价比优势就愈发凸显。同时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需要我们中国的石墨烯行业从业者们一起努力,不断通过核心技术的升级,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困难三:提升产能。这个相比之下会容易实现一些。

“石墨烯材料过去的发展是合理的,但商业化之路需要抓住核心关键点”

石墨烯材料在中国的商业化从2010年开始热起来,到2014年的疯狂炒作,再到目前冷静下来,产业缓慢启动,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国内石墨烯产业的发展还是符合中国发展规律和国情的。中国的手机制造产业在全球处于优势地位,每年生产数亿部手机,是全球第一大手机生产国,虽然还没做到第一品牌,但也处于世界第一军团,拥有华为、荣耀、小米、OPPO、VIVO等一流世界品牌的手机!另一方面,国内的电池、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关联的产业链在全球也处于领先地位,并且我们是全球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正因为如此,国内石墨烯材料在手机和新能源领域发展得比较好,有规模,也有含金量。除此之外,石墨烯材料在国内的复合材料、大健康、煤改电等领域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

石墨烯材料过去的发展是合理的,但商业化之路需要抓住核心关键点。

首先,在源头石墨烯材料这方面,国家应该多鼓励,加大投入。早在2010年,我就坚持和呼吁加大石墨烯材料的投入,特别是粉体材料。像碳纤维、碳纳米管等碳材料行业一样,石墨烯行业最终的瓶颈还是在石墨烯材料。在石墨烯基础材料方面,我们发展得有序、有体系、有核心竞争力,才能很好地支撑中国石墨烯行业发展,才能推动下游石墨烯应用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例如,机械剥离法、氧化还原法、电化学法等制备的石墨烯粉体的横向尺寸一致性,目前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到完美,基本上都是很宽范围的不对称分布。石墨烯材料的尺寸、厚度的均一性不高,不利于下游企业的应用。如果国内石墨烯的横向尺寸(X-Y方向)和厚度、含氧量、复合技术能够做到精细的可控性,把细分产品做到极致,将会推动石墨烯行业的快速提升。在石墨烯材料端,特别是粉体材料,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还需要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

其次,在石墨烯下游应用板块,需要引入有前瞻性眼光的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进来并引领应用,这样可以让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更顺利。华为、小米等头部企业介入,石墨烯导热膜的发展就比较迅速。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就是采取这种方式,在某些具体的石墨烯应用方向,与行业的下游龙头企业深度合作。石墨烯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多,例如石墨烯金属复合材料,我们觉得它具有很大的潜能,如果有龙头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去进行开发,就会体现出竞争力。

“要把一个企业做成功,不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

目前国家鼓励科研人员进行产业化研究,但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做学术和做产业的差别。

首先,做学术和做产业的思维完全不一样。学术是一个高投入但不追求短期回报的过程,最终效果是给整个社会做贡献。做学术的方式是发现新东西、新方法、新理论,并向全世界公布,从而推动和扩展我们对世界认知的边界。这个过程需要国家科研经费、科研平台的投入,产出就是公开的知识与论文、培养的人才。这就是学术投入和产出的形式。做产业的思维是完全不同的。通常而言产业追求的是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做产业时,研发的know-how是不公开的,做产业也会追求高科技,也会持续投入研发,但这是为了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科研人员在学术领域取得成绩、成就不代表转入科技产业就一定能够成功,科研的自信直接导入产业可能就是自傲,因为科研和产业的本质是不一样的。

其次,做产业和做学术一样需要付出很多。一个成功的科研人员会在选题、后续的攻坚克难、撰写论文等方面付出大量精力,不会做一些“灌水”的工作。我们自己的石墨烯实验室的科研文化是“滴水穿石,石破天惊”,这不仅适用于学术,也同样适用于产业。在做产业化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需要聚焦国家需求、行业难点、关键技术硬骨头去深耕和攻关。企业也还要一个强大的团队,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夜以继日,更需要坚忍不拔。

最后,做产业需要有敬畏之心。企业家非常辛苦,要把一个企业做成功,不比当好一个教授容易!学术界和产业界需要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科研人员做产业还有另外一种思路,就是将科研成果进行转让。这可能是对科研学者最健康的一种科技成果产业化方式。最顶级的技术只有热爱科研的人才能做出来,但一个热爱科研的人不一定能做到顶级企业。如果去寻找成熟的企业去合作,通过短期转让费和长期的股权回报/销售提成等,在保持科研热情的同时,又不会被产业化耽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可能更适合科研学者的发展,也是科学家和企业家合作共赢、优势互补最好的模式。

本文来自 Carbontech,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2年1月26日 07:06
下一篇 2022年1月2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