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抗病毒材料,一听到这个名词,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医院、科研院所、航天航空等“高大上”的领域。殊不知,抗菌抗病毒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用最简单的手段达到最高效的防护,来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细菌和病毒的侵扰。今年6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李毕忠教授团队来到了纺织之都——柯桥,专注于研究将高科技的抗菌抗病毒材料“植”入人们穿着服装的面料和使用物品的材料上,使这项高端的技术变得更“亲民”。
核化学专家“转型”
走进位于中国轻纺城跨境产业园的北京崇高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绍兴研发转化基地——绍兴崇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的眼光就被产品陈列室内摆放的透明小瓶子吸引了,瓶子里装的是各种形状的颗粒,还有些液体。“你可别小看瓶子里装的‘小玩意’,它们可都具有‘大功效’。”公司创始人李毕忠教授指着这些瓶子告诉记者,瓶子里面颗粒状的是切片,液体是助剂。“用这些切片作为原料或者在生产过程中添加这些助剂制成纺织面料,抗菌、抗病毒率均达到99%以上,且多次洗涤后,效果依旧显著。”
而事实上,一开始李教授学习和从事的并不是这个领域,而是“核化学”专业。1990年,在北京大学获放射化学博士学位后,李毕忠进入中科院化学所工作,并参与了“海豚皮”游泳衣的研发,使得穿上这款泳衣的中国游泳健儿在1992年首次获得奥运冠军,这项技术还在1996年获得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
与抗菌抗病毒材料结缘,还得从1994年说起。当时,李毕忠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先后赴美国、日本工作学习。在日本期间,李毕忠首次接触到了抗菌材料。“在这之前的普遍认知中,抗菌材料要靠化学合成,而且都是用在农业、医药等非民用领域,安全性和持久性都不佳。”
原来抗菌材料也可以进入民用领域,李毕忠看到了这项技术广阔的发展前景。1996年回国后,他就着手组建研发团队,却遭到了领导和旁人的质疑:这个事情能不能成功?有没有前景?值不值得做?面对阻力,李毕忠锚定了决心——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毅然开始抗菌材料的研发。
抗菌材料助力“神舟”
众所周知,银是一种具有天然抗菌、防腐作用的金属材料。在日本的时候,李毕忠受到了启发,可以通过改变银的分子结构,再将其添加到其他材料中,使这种材料也具备抗菌性。
通过不断的尝试和研究,李毕忠和他的团队成功将银做成了“微米”级别,并与海尔集团合作研发抗菌塑料和抗菌家电,就此,一台台具有抗菌功效的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出现在市场并广受好评。“这可以说是抗菌材料首次出现在民用领域。这个项目最终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毕忠自豪地说。李毕忠也因此成为了我国抗菌塑料领域研究和产业化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研发脚步并未就此停下。2000年,全球掀起了一股纳米科技的热潮,李毕忠和他的团队开始思考:“纳米”和银能不能擦出“火花”。经过无数次的试验,2003年,李毕忠又一次成功了,比“微米银”更小的“纳米银”研制成功,并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自此,用更低的成本就可以实现更高的抗菌效果。”李毕忠自豪地说。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执行我国的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就用到了“纳米银”对飞船进行环境治理。“这是‘纳米银’抗菌性接受最为严格的一次检验。因为,地球上的细菌如果随航天飞船进入太空,很可能变异成‘超级细菌’。所以,必须确保万无一失,防止地球上的细菌进入太空。”李毕忠解释道。
从抗菌迈入抗病毒领域
2003年,“SARS”疫情席卷全球,这让李毕忠又有了新的方向,那就是研发具有抗病毒功效的材料。此时,一个有着同样理念的加拿大研发团队找到了李毕忠,双方一拍即合,正式开展跨国合作,挺进抗病毒材料领域。然而,当时国际上这个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所以毫无经验可以借鉴。“那段时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失败成了常态,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想过放弃。”李毕忠坚定地说。
2009年,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款涂抹式的纳米复合抗病毒材料研发成功,并在10年间不断进行完善,于2019年底全面进入应用领域。“用在口罩和防护服上后,可以在5—15秒内把接触到的甲流病毒、腺病毒、禽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久肠球菌等常见菌灭活。”李毕忠介绍:“今年的东京奥运会,我们的抗病毒消毒液也是中国代表团成员行囊中的必备品。”
抗菌抗病毒材料一定要走进千家万户!今年6月,带着这个研发初衷,李毕忠以“双创人才”的身份来到了柯桥,他认为,用在人们每天都要穿着的衣服上,就是抗菌抗病毒材料走进千家万户最好的途径,而全球规模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柯桥,就成为了开展抗菌抗病毒材料民用领域开发的最佳选择。
来到柯桥不到半年,李毕忠团队已经跟波司登、百思、恒美、梅盛等纺织面料企业开展合作,一款款具备抗菌抗病毒功效的纺织面料已经或者即将“面世”。“现在,人们对于服装的要求已经从一开始有的穿到穿得暖、穿得美再到穿得健康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不久的将来,抗菌抗病毒材料能成为纺织产业升级的‘工业芯片’,真正走进每个家庭。”李毕忠说。
本文来自柯桥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