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突破/科大发现新机制 量子应用价值高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的温维佳教授及吴肖肖博士表示,全球首次发现石墨烯等新材料中的“第二类狄拉克锥”的普适产生机制,并在声学实验中实现了该材料的许多奇特性质,改变了过往只能在苛刻条件下零星获得该材料的窘况。该机制的发现,将为现代电子通讯、量子计算、光学通信,甚至隔音减噪材料等方面带来重大应用价值。/大公报记者 汤嘉平(文) 文 澔(图)

高端突破/科大发现新机制 量子应用价值高

图:温维佳教授(右)和吴肖肖博士展示用于观测第二类狄拉克锥的3D列印材料实验样品。

石墨烯自2004年被发现以来,被视为21世纪最高端的材料之一。作为现今世上最薄、强度最大、导热性能最强的超级材料,近年来成为量子科学家争相研究的“宠儿”。石墨烯是一种拓扑材料,其奇特性质,大多来源于其拓扑的“狄拉克锥”。

香港科技大学物理学系的温维佳教授及吴肖肖博士表示,全球首次发现石墨烯等新材料中的“第二类狄拉克锥”的普适产生机制,并在声学实验中实现了该材料的许多奇特性质,改变了过往只能在苛刻条件下零星获得该材料的窘况。该机制的发现,将为现代电子通讯、量子计算、光学通信,甚至隔音减噪材料等方面带来重大应用价值。/大公报记者 汤嘉平(文) 文 澔(图)

石墨烯是一种平面单层紧密打包成一个二维(2D)蜂窝晶格的碳原子,并且是所有其他维度的石墨材料的基本构建模块。温维佳教授说,石墨烯是纳米量级的材料,比人类的头发丝还小,它的奇特性质大多来源于其拓扑的“狄拉克锥”。但石墨烯中的“狄拉克锥”,属于理论预言中的“第一类狄拉克锥”。而理论预言中更加独特的“第二类狄拉克锥”,由于对外界信号的响应具有“第一类狄拉克锥”所不具备的极强的方向性,将会为电子器件的开发与应用带来更加广阔的可能。然而,到目前为止,“第二类狄拉克锥”只能在一些材料中零星地找到,缺乏系统的生成机理。

电子“齐向前”效率更高

吴肖肖博士介绍道,是次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第一类狄拉克锥”(下称“第一类”)之外的“第二类狄拉克锥”(下称“第二类”)的系统生成机理,也就是怎么生成“第二类”。吴博士在白板上画出了石墨烯的结构,即多个类似蜂窝的六边形图案。他说,每条边交汇成的格点,都是碳原子,里面还有电子。这些电子在石墨烯中传导的时候,速度和能量的关系就呈现一种交叉的形状(见图2),被称为狄拉克锥。他说,电子在狄拉克锥中,有的会向前游走,有的会向后游走,这也就是“第一类”。而最理想的状态,就是需要电子朝单向传输,往一个方向走,不要回头。“因为回来可能还会碰到一些晶格,要跟它碰撞、发热,要消耗能量,就是所谓的电阻大。所以都往前面走最好。”吴博士说,“第二类”就是电子都往前走,只是有的走得快,有的走得慢而已。与“第一类”的性质相比,“第二类”电阻更小,电能转化效率也更高。

“第二类”是在“第一类”的基础上,通过使倾斜效应占主导而得(见图3),这把原本对称的电子流动变得不对称。之前科学家在石墨烯里面做的时候,需要用一个很大的力去拉石墨烯薄膜,但对于实践应用就很难。“你不可能在真正做器件的时候,始终保持这么大一个薄膜,始终保持一个那么大的拉力,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就需要设计一个新的方案,让这个电子在里面传播的时候,更加容易形成一种‘倾斜’。”吴博士续说,电子和声音有一个类似的地方,即都是通过波来传播,两者原理相同。所以,若是利用声波做实验,发现能验证到结论,反推到电子传播上,也是成立的。

声学已验证 操作性更强

于是乎,温教授团队利用3D列印的具有周期排列的孔阵的声学样品(见图1),用声学共振态去模拟电子的行为。“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我们只要让电子在同一个方向跃迁的时候,只要让它们产生两种不同的跃迁强度,就比如是t1、t2两种不一样的跃迁强度,那么就很容易地得到这种第二类狄拉克锥,也是我们想要的狄拉克锥。”吴博士说,反推到电子上,只要是设计成这样的方案,类比来说,就是让两个电子同时用t0的速度往前跑,即所谓的能带折叠,再让它们跑得速度不一样,一个变小成t1,一个变大成t2,就容易形成一种强烈的“倾斜”效应,就可以得到第二类狄拉克锥。温教授团队在声学样品里,成功验证了这一原理。

温维佳教授补充道,这个实验方案较原先给石墨烯加压力的方案,更加简易,操作性更强。而本次实验的成功,为研发一种电阻更小的电子材料奠定基础。“电阻变小,被消耗掉的能量就变小,你的芯片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发热。换句话说,假设一部手机,你现在充一次电可以用一天,以后如果有了电阻更小的材料,那你就可能充一次电用10天、20天。”据悉,是次温教授团队的研究结果,已发布在物理学著名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

本文来自大公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1年8月9日 19:26
下一篇 2021年8月10日 07:0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