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石墨烯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2011年,武进创全国之先,成立了全球第一家专业从事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的新型研究机构——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同步建设全国首个国家级石墨烯产业化基地——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在全国率先开启了石墨烯产业化之路。
此后十年间,全球首条年产3万平方米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生产线、全球首款平方米级冷壁石墨烯CVD生长设备、全球首款石墨烯光栅位移传感器……石墨烯产业“梦之队”创造了14项全球第一。
全球“纪录”保持者
常州第六元素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国内首条大规模宏量制备、全自动控制的石墨烯粉体生产线,正在满负荷运转。作为武进石墨烯产业的“拓荒者”之一,2013年,第六元素创造了全球首条年产100吨石墨烯粉体生产线。
如今,这一纪录已被刷新。第六元素研发中心副总监唐润理告诉记者:“通过技术的创新、制备工艺的改进、能耗和成本的控制,目前产线产能提升了4倍,达到年产400吨水平。”
第六元素还致力于石墨烯应用的深度开发,与各领域的优势企业深度合作,在导电浆料、导热膜、防腐涂料、高分子等技术领域实现多项应用,由其主要参与起草的《石墨烯锌粉涂料》行业标准已于去年7月正式实施。
公开资料显示,华为手机应用的石墨烯导热膜,对应的上游石墨烯供应商就是第六元素。公司财务总监秦国华透露:“石墨烯在导热膜上的应用是在2018年拓展起来的,此后两年销售额连年翻番,去年实现销售5000万元,预计今年还会翻番。”
全国遥遥领先
连日来,常州市碳索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经理尹沂磊正忙着带队调试设备,公司年产1000吨石墨烯复合材料技改项目预计8月底投入试生产。
据了解,由传统粉末涂料生产转型而来的碳索新材,与深圳清华研究院、江南石墨烯研究院等石墨烯领域的权威机构展开战略化合作,建成了江苏省“石墨烯、聚酯、粉末涂料”重点实验室。
目前,企业研发的全球首款石墨烯粉末涂料,已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油气水管道、户内外金属结构工程等。其自主研发的铁路扣件防腐专用涂料,通过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鉴定评审,正在郑州、成都、广州等六大铁路局推广使用。
“石墨烯粉末涂料表层可承受1公斤铁球从150厘米高处坠落的冲击力,而一般粉末涂料只能承受50厘米高度的冲击力,可以大大节省铁路的运维成本。” 尹沂磊说。
截至目前,西太湖已累计引进石墨烯相关企业160多家,其中设备生产企业4家、原材料制备企业6家、下游应用企业130多家、科技服务企业10家,集聚度在全国遥遥领先,形成了涵盖石墨烯设备研发、原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产品生产、下游应用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触摸屏、传感器、加热散热、健康医疗、复合材料、储能等下游领域实现了初步应用及产业化。
十年再出发
14项“全球第一”孕育,离不开优质的创新生态。
去年底,我区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武进区先进碳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包括支持人才、平台、企业和产业生态建设四大方面20条举措,进一步巩固武进在国内石墨烯产业政策高地的地位。
近年来,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打造了集“研究院—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于一体的创新创业载体。其中,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已获批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石墨烯材料研究所、江苏省先进碳材料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石墨烯制备及应用工程实验室,正积极创建国家石墨烯制造业创新中心。
2018年底试点建设的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按照“公司+联盟”的模式运营,以江苏江南烯元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联合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州第六元素等股东单位,整合重组各类创新资源和主体,面向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技术扩散、标准定制、国际合作交流等公共服务,旨在打造原创技术的“输出高地”、资源融合的“关键枢纽”、行业服务的“核心平台”、创新人才的“培育摇篮”、创新中心市场运营的“成功典范”。
“目前,创新中心已经建成了7个石墨烯共性技术实验室,拥有研发场地超1万平方米,各种设备600余台(套),累计服务石墨烯行业企业超过100家。”江苏省石墨烯创新中心总经理潘栋杰说。
全国石墨烯看江苏,江苏石墨烯看武进。2011—2021年,十年从无到有,武进石墨烯诞生了14项全球第一,崛起一座“东方碳谷”。“下一个十年,我们将引进培育100个石墨烯团队、300个石墨烯企业,努力打造一个千亿级的石墨烯产业,让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东方碳谷’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享有非常高的地位。”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副院长张昱表示。
记者手记
石墨烯,被誉为“黑金”“新材料之王”,自发现之日起,就披上了层层光环,被许多国家列为头号技术研发。武进,这座经历了2700多年沧桑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千年遗迹,糅进新的业态,一场围绕着“石墨烯”的转型蝶变,坚定地走过了10个年头。下一个十年,也将继续,一路领跑。
本文来自武进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