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出口食品农产品中,如何既确保安全又快速通关?外来动物疫病因子怎么才能既高效又彻底地无害化处理?矿产资源萤石、煤炭等的检验技术标准又可以有哪些创新突破?日前,上海海关三项科技创新成果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彰显上海海关科技创新能力的同时,也切切实实解决了这些日常监管中的难题,赋能海关业务发展。
上海市所在的长三角区域,食品农产品进出口量逐年递增,口岸检测面临精准度不高、效率低下、方式传统等发展瓶颈,阻碍了监管创新和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出台。
由上海海关食品中心牵头进行的《进出口食品农产品风险防控和快速通关技术体系创建及示范应用》课题,成功开发了分子印迹、磁性石墨烯/富勒烯等前处理高分子材料,破解检测精准度难题,并建立风险监测标准体系服务精准监管;同时,自主开发了多模式联用技术,解决高通量检测瓶颈,创建风险因子快速识别体系服务高效监管;通过长三角的区域数据共享,突破指纹数据库确证的维度限制,构建大数据可追溯体系服务智慧监管。
图说:浦东海关工作人员在线办理进出口企业资质。 上海海关供图
上海海关食品中心邓晓军博士介绍,对于进出口农产品的检测,主要是针对农残、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等食品中的违禁违规物质,而传统检测方法耗时长,导致通关流程也长。
此次课题开发的高度特异性前处理高分子材料及系列高分辨质谱检测方法,解决了一些复杂基体和化合物的精准检测问题,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地检测。在此基础上,把技术转化成标准,在长三角形成技术指导,使整个区域可以共同应对食品安全突发事件。
另外,课题开发的多模式联用技术,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比如检测目标之一兽药有很多种类,以前的方法是一类一类做,完成一个食品中的兽药残留检测可能要用10种方法,现在用高通量跨类的筛查模式,就可以一次性解决多目标的非靶向识别。”邓晓军说。
借助该项目,长三角检测机构通过标准以及数据共享,形成区域协同效应,服务风险监测、突发事件和进博会等重大赛事活动。技术与监管制度的深度融合,为区域“通报、通检、通放”等贸易便利化创新政策批量出台提供技术保障。
《跨境贸易入侵动物病原因子无害化处置与关键检测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首次完成了进出境口岸多种新型消毒剂的研制与应用,并系统性构建了口岸动物病原因子无害化处置设备/设施体系,同时研制了多种动物疫病关键快速检测方法,有效提升了口岸外来动物疫病因子无害化处置能力,降低了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和扩散风险,对于加快通关速度、保障国门生物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图说:实验室人员正在进行进境种猪疫病的抗体检测。 上海海关供图
上海海关食品中心副主任李健是这一课题的带头人。据他介绍,之前动物病原因子无害化处置的手段和技术不完善,不能完全实现目标。在他们的课题中,针对这些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了新的研发。
比如,课题研发了四种新型消毒剂,对原有消毒剂的稳定性、消毒效果、产生效果时间都进行了改进,并已量产应用。还研发了一种可拆卸移动式、框式、可组合的消毒设备,用于解决人工喷雾器消毒面有限、固定式消毒通道不够灵活且无法消毒车辆底部等问题。新设备可以随意在不同位置、针对不同大小的车辆单独或组合使用,便捷高效地对口岸上的大量运输工具进行消毒。
针对口岸上截获的旅客携带的动物产品,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像洗衣机一样的无害化处理设备。“把截获的动物产品直接扔进去,经过粉碎、喷淋消毒液、搅拌等过程处理,下面还有储藏仓,处理过的垃圾出来后可以自动封口,现场实现全封闭消毒,方便快捷安全。”李健介绍。
针对入境动物在隔离期间出现死亡的情况,课题组还研发了一种组装式的、全封闭的设备,可以安全、彻底的对动物病原因子进行处理。目前,这一设备已经在全国9个口岸进行示范应用。
由上海海关工业品中心刘曙研究员牵头的《萤石、煤炭质量安全评价项目检测技术标准化》项目,则针对战略性矿产资源萤石产品标准陈旧、综合性著作匮乏,萤石、煤炭质量安全评价项目方法标准、实物标样缺失等现状,在检验技术标准化领域进行创新突破,修订萤石产品标准、编著《萤石贸易与检验》、制定萤石、煤炭相关项目检测方法及国家标准,研制萤石、煤炭检测用标准样品/物质,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相关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空白。
新民晚报记者 郭剑烽
本文来自新民晚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