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锡常,在太湖边“画了个圈”

“苏锡常三地在产业政策导向上有所差异,如苏州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无锡注重物联网,常州则更偏重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孙文华说,“长三角区域之间共建科创带、科创走廊,是新一轮区域发展的新动向。”

苏南模式、长江大保护、太湖治理……如今,苏州、无锡、常州的合作又多了一个发力点——围绕太湖共建“科创圈”。

“带”绕成“圈”

近日,无锡经开区正式发布《无锡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发展规划(2020-2025年)无锡经开区行动纲领》,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户,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全力铺开。

“太湖湾科创带”,是无锡面向“十四五”发展、面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面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按照规划,太湖湾科创带将围绕“科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全面建设“拥湖生态标杆区、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新兴产业策源地、科教智力集聚地、创新创业首选地”两区三地。循着“三年起步、五年成形、十年见效”的战略路线图,到2030年,再造一个“科创新无锡”。

这是无锡未来五年的“头号工程”,对同在太湖畔的苏州和常州而言,同样也是大事。

2020年11月24日,在第二届苏锡常一体化发展合作峰会上,苏锡常已共同发布《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创带倡议书》。而日前发布的江苏省“十四五”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积极推动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技创新圈,建立健全科技资源共享、重大研发平台共建和协同联合攻关机制,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一条“科创带”,如何绕成“科创圈”?

“苏锡常共建太湖湾科创带,既是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地方政府、企业和研发机构互补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异地邻域之间以空间整合推进经济增长动能向‘创新’转换的探索性行动。”常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季小立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季小立进一步指出,三地要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基础在“区域思维”,关键在“联动协同”,要害在“改革创新”,“以常州为例,可借鉴上海全球科创中心经验模式,加快形成以常州科教城为核心,以新北区和武进高新区为主力,以一批特色科技园区为支撑的创新功能集聚区。”

“从形态上看,带是线形,而圈是围合的。”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博士孙文华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带”绕成“圈”说明苏锡常的合作进一步深入,未来有望有所突破。

“苏锡常三地在产业政策导向上有所差异,如苏州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无锡注重物联网,常州则更偏重石墨烯等新材料产业。”孙文华说,“长三角区域之间共建科创带、科创走廊,是新一轮区域发展的新动向。”

从“竞合”到“合竞”

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之间的关系正逐渐由“竞合”转向“合竞”,纷纷构建各自的“朋友圈”就是最直观的举措。

在业内人士看来,苏锡常虽然各有发展侧重,但都渴望“创新”。

孙文华表示,要打造太湖湾科技创新圈,三地应该保持行政资源方面的协同,如行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需要保持一致,“苏锡常可建立起公共服务的互相共享,如人才服务、交通服务、医疗服务等,尤其是研发平台的共享机制。”

季小立表示,应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苏锡常三市在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产业转移等领域协同联动,加快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的融合贯通,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格局。

“例如,苏锡常可共同打造区域协同创新新平台,包括支持苏锡常高校、实验室、高新区等采取联盟方式推进创新合作,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动,整合建设科技创新资源地图,推动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季小立进一步表示,三地还可推动“创新券”共通共用和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探索建立企业需求联合发布机制、科技成果集中展示机制以及技术交易信息共用共享机制。

本文来自长三角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21年4月15日 14:47
下一篇 2021年4月15日 15:0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