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上午
洱海第一台
石墨烯 微絮凝 藻水分离技术”
藻水分离装置下水运行
这个装置将如何助力洱海保护呢
跟小编去看看
在大理市喜洲镇的桃源码头,昨日刚下水运行的洱海藻水分离装置正在运行,这个装置采用全新的“石墨烯微絮凝藻水分离技术”,该技术拥有两项发明专利和八项实用新型专利,全新的装置可以在蓝藻的全生长周期对蓝藻水华进行收集处理,助力洱海保护。
该装置由中科院水生所和常州德洛菲特过滤系统有限公司共同研发,具有低能耗、高效率、运行维护成本较低等特点和优势。
常州德洛菲特过滤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 龚银峰
这套装置整个运行的机理是由船舱里面的两套潜水泵抽取藻水,通过微絮凝加药使他形成一个繁化,也就是我们把小颗粒的蓝藻变成一个大分子,通过我们的微滤机进行藻水分离。分离完了以后,过滤完的清水就回到湖中,被拦截的浓藻渣会进入下一个环节充分浓缩,最后再经过我们的叠罗压泥,就会出来一个藻饼。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部分浓渣水,它会回流到前面的混凝箱里面,再进行循环处理。
传统的捞藻工艺,多是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蓝藻水华爆发后进行打捞处理,治理工作比较被动。而此次采用全新的“石墨烯微絮凝藻水分离技术”的藻水分离装置,相比传统治理方式优势显著。
对比传统方式,这个装置很有优势。一是它可以在蓝藻的全生长周期进行处理。二是整体上这套工艺的投入成本很低,效率非常高,像目前这个装置每天可以处理1万方的水,我们单体这个装置最大可以一天处理25万方。三是这个装置的运行成本比较低。
据了解,我州共订购了4台“石墨烯微絮凝藻水分离技术”藻水分离装置,另外3台也将在今年底前全部下水运行。
本文来自大理电视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