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向来不缺“奇葩”事,前有獐子岛的扇贝跑路,如今又有金发科技近70亿元口罩订单说没就没。
近日,金发科技神秘海外订单告吹一事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之所以称为神秘订单,因为从头到尾公司都没有披露买家信息,买家身份成谜。8月1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上交所”)的追问下,金发科技终于披露买家信息。公告显示,买方名称为Redrock Partners,LLC,为1978年在美国注册并持续经营的合法企业。
然而,相关媒体通过权威信息数据库OpenCorporates搜索发现,名称为Redrock Partners的美国企业有好几家,其中似并没有一家成立于1978年,由此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金发科技近70亿元口罩订单是否真实存在,公司是否利用虚假订单炒作股价?
凭空消失的70亿元订单
金发科技成立于1993年,主营高性能新材料的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业务,产品包括改性塑料、完全生物降解塑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
今年上半年,金发科技新增了熔喷布、口罩等防疫产品生产线,因此搭上“口罩概念股”获得市场关注。然而成也口罩,败也口罩。
8月10日,金发科技披露公告称,与美国某公司签订的价值9.7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70亿元)的口罩订单终止,终止原因为本次交易采购订单三个月履行期限即将届满,但公司一直未收到买方按订单约定应支付的40%前期款,且买方一直未就合同订单是否继续履行或延期履行等事项予以有效回复,所以合同订单已经终止。
回溯至5月18日,金发科技发布公告,子公司广东金发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卖方”)与美国某公司(简称“买方”)签订《货物买卖合同》,卖方于2020年5月16日收到买方的采购订单,向买方出售KN95口罩,订单金额为9.75亿美元。
彼时双方约定,买方在收到卖方提供的形式发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卖方支付订单金额的40%前期款,而卖方在收到前期款项后,按周分次向买方交货,3个月内完成货物交付。
然而,原本金发科技在5月中旬就应该收到的前期款项,直到8月连影子都没能看到,最终该订单告吹。
订单告吹之后,金发科技遭到了市场“用脚投票”。8月10日早间开盘,公司股价一度跌停,截至当日收盘,其股价报收16.74元/股,较前一交易日下跌3.68个百分点。到了8月11日,公司股价仍“跌跌不休”,两天市值蒸发36亿元。
交易真实性存疑
根据金发科技公告,若与美国公司的合同顺利履行,预计产生的净利润总额占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将对公司2020年度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年报显示,2019年金发科技的净利润同比增长99.43%为12.45亿元,由此估算该笔订单将给公司带来至少6亿元的利益。如今这笔订单说没就没,公司对此轻描淡写带过,亦引发了市场的强烈讨论——订单是否真实存在。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自5月18日金发科技披露子公司签订特别重大合同至8月10日宣布该重大合同终止,公司从未披露客户的基本信息,甚至连客户名称都没有公布,外界只知道是美国某公司。也就是说,从头到尾,人们只是从金发科技的公告中,知道金发科技与美国公司签订了70亿元的口罩订单,但这一客户究竟是谁没人知道,然后订单就没了。
对此金发科技表示,因商业机密和双方签订的合同保密条款约定,无法披露对方具体名称及财务数据等信息。
但这引起了市场更大的质疑:若订单还在履行中,出于各方考虑选择不披露客户信息尚且能够理解,但都宣告订单终止了,对客户的信息还遮遮掩掩,不免令人生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信披责任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重大销售合同信息,但是如果签署的销售合同协议上面存在保密条款,那么企业需要履行条款责任,是可以对抗信披责任,不公布对方企业信息,但如果我国监管部门向企业询问,企业需要向监管层提供相关信息,但是要说明属于保密信息。信息依然可以不公开,但是会有个结论。
根据上交所《股票上市规则》第9.13条等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根据交易类型,披露下述所有适用其交易的有关内容:(一)交易概述和交易各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的说明;对于按照累计计算原则达到披露标准的交易,还应当简单介绍各单项交易和累计情况;(二)交易对方的基本情况等等。
金发科技的上述做法亦引发了上交所的关注。就在公司宣布近70亿元订单终止之后,上交所火速向公司下发了监管函,要求公司核实并说明是否于合同签订前进行了充分必要的尽职调查,以及至今未披露交易对方的主要考虑和原因等相关事项。
多重压力之下,金发科技终于在8月14日回复上交所监管函时掀开了美国客户的神秘面纱。
根据公告,本次订单的买方名称为Redrock Partners,LLC,为1978年在美国注册并持续经营的合法企业。同时解释称,出于防疫需要,公司较难在短时间内派人员前往美国及可能的目的地国家或地区进行现场调查和市场调研,对合同买方的履约能力难以做出完整、详细、准确的判断,公司此前在公告中披露了相应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体通过权威信息数据库OpenCorporates搜索发现,名称为Redrock Partners的美国企业有好几家,其中似乎没有一家成立于1978年。
事实上,金发科技并非首次出现“神秘”交易。早在2017年1月,金发科技就曾发布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历时4个多月,该重大资产重组以失败告终,公司于同年5月8日召开董事会,终止该重大资产重组。
自始至终,公司也未披露该重组标的的基本信息等情况,只知道该重组标的为化工新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等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资产及业务,且涉及海外上市公司。
被质疑炒作股价
金发科技表示,本次货物买卖合同为日常经营交易,合同的签订、履行和终止均不影响公司业务的独立性,也未对公司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根据公开报道,由于交易对方未支付首期定金,该订单尚未开始生产。
虽然合同取消对公司没什么不利影响,但过去几个月金发科技凭借该订单,股市表现可谓十分“亮眼”。
金发科技披露重大合同当日,其股价一字涨停,报收13.24元/股。随后公司股价逐渐走高,到了8月5日,股价上涨至年初以来最高点19.13元/股,与合同披露前一个交易日即5月15日相比,股价涨幅为58.89%。
股价上涨的同时,6月19日金发科技披露公告,公司前五大股东“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度员工持股计划”减持近3036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18%,减持金额逾4亿元。
公司签订了重大合同,股东反而减持股票,上述操作亦引起了市场的质疑——金发科技是否存在炒作股价配合股东减持的情形?
盘和林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假设情况:一是合同真实,但是上述股东知道合同不能履行,这就涉嫌内幕交易;二是合同不真实,该股东利用虚假合同炒作股价减持,涉嫌合同伪造和内幕交易;三是合同真实,股东只是因为股价估值过高正常减持。“但事实上是否有违规很难取证查实,一切需要等待监管部门取证和裁定。”
除了本次70亿元订单“不翼而飞”之外,金发科技也曾发生过类似“迷惑”的事情。
2016年,金发科技董事长袁志敏找人借了3200万元,然后将这3200万元打到他朋友王宗明的银行账户中,并致电王宗明开通两个账户大量买入金发科技。一番操作下来,袁志敏、王宗明等人赚了32.73万元。
2019年6月,证监会的一则行政处罚决定书揭开了上述袁志敏等人涉嫌内幕交易一事,袁志敏也被证监会处于罚款58.91万元。
本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