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5GW单晶硅棒生产车间,工人王红霞将硅料送进单晶炉。经过几十个小时不间断高温拉制,一支长度可达5米的硅棒才能“出炉”。这些硅棒经切片加工等,最终进入全国计算机、精密仪器等生产领域。
此时,与隆基股份相隔不远的宁夏银和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公司负责人浩育洲正盯着全国大尺寸硅片的销售情况:“随着公司二期项目的投产达产,我们将成为国内大尺寸硅片生产佼佼者之一。”
从多晶硅提纯到大尺寸硅片,从单一公司到产业聚集,再到石墨烯、氧化铝等高端新材料的加入,银川经开区畅通新材料产业链,逐渐形成叠加效应,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链的“产业扩张”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市场。半导体也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早在几年前,银川经开区就将半导体产业作为主攻方向,落子布局,成功引进龙头企业隆基股份。
在总投资58亿元的隆基股份15GW单晶硅棒车间,被工人拉制出来的单晶硅棒如同一支巨大的铅笔,呈圆柱体,浑身银灰色。“单晶硅棒是生产单晶硅片的关键性步骤,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有严格要求,需经过40多个小时连续不间断的高温拉制才能‘出炉’,后期经过切磨、表面处理、抛光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单晶硅片。”公司单晶二车间生产经理张立平说。
银川经开区负责人介绍,园区通过建链、补链、强链,打通上下游,完善和延伸产业链,形成强大规模,促进上下游企业的聚集和产业链的延伸。
“一年前,12英寸高品质硅片国内基本上还无货供应,国产化率小于1%。大尺寸硅片缺口不少。”浩育洲介绍,银和半导体12英寸半导体大硅片晶棒量产,标志着宁夏在新材料关键制造技术方面实现国产化。目前,公司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二期项目正在进行批量化试生产,将根据市场情况逐步达产。
几年间,隆基股份先后在银川经开区设立太阳能单晶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制造基地,银川也成为全球重要的单晶硅切片生产基地。目前,银川经开区单晶硅光伏材料、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等一批市场规模大、技术能力强的创新型企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已拥有17家光伏材料、发电装备及其配套企业。
产业链的“虹吸效应”
走进银川经开区西区的天通公司晶体加工车间,员工正操控着设备,对蓝宝石晶体进行掏棒、切断、磨削、开方等工序。“我们的蓝宝石订单稳步增加,这给了我很大信心。”浙江天通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银川经开区将产业链不断变宽、变粗,先后引进石墨烯、蓝宝石、氧化镁等新兴材料企业及项目,形成产业集群,发挥“引来一个、带来一批”的聚集效应。
石墨烯被称为“神奇材料”,属于目前已知最薄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2015年以来,国内石墨烯商用迎来热潮,创新产品频出,国内多地纷纷布局石墨烯产业。作为地处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银川经开区落子石墨烯产业,原本在外地投资的全产业链项目整体落户银川经开区,从投资20亿元的1个项目,扩展到现在总投资85亿元的5个项目 。
在宁夏汉尧石墨烯储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厂区,记者看到工人正在进行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生产部经理牛龙飞告诉记者,汉尧石墨烯项目二期开工建设13个单体建筑,每个生产车间的设计产能为5000吨,“我们的厂房在设计之初,产能就已经被预订出去了”。
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宁夏中太镁业科技有限公司从投资建厂到1号车间生产线建成试生产,仅用了4个月时间。“第一条生产线的试生产顺利投产后,将会达到600吨/年的产量,年营业收入将达到2亿元,努力打造国内第一家镁合金国家及实验室与产业孵化园,并实现公司上市。”宁夏中太镁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范传伟说。
如今,银川经开区依托最大单晶硅棒生产基地、蓝宝石生产基地、半导体大硅片生产基地优势,上马单晶硅光伏材料、工业蓝宝石、集成电路大尺寸硅片等领军企业的全产业链延伸项目,吸引石墨烯、碳纤维等环保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从产业到产业链,再到产业集群,我们用技术和实力拥抱新科技,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银川经开区负责人说。(记者 赵 磊 )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