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当记者?在2017年进入大同日报社之前,我还没有认真思索过这个问题,直到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开始独立进行采访,我才找到了答案,那便是——责任。
也许是遗传了母亲的基因,我自幼擅长写作。读研究生时就在一些期刊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同时获得了诸多荣誉。当时有人告诉我,也许我可以从事文字编辑方面的工作,这句话为我打了一剂强心针,坚定了我去报社工作的信心。
进入大同晚报以后,我被分配到经济新闻部当记者,还未容我开始适应,便接到了第一个任务——采访大同大学赵建国教授研制石墨烯制备工艺的最新进展。身为文科生的我从未接触过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心里不免忐忑。当晚,我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第二天见到赵建国教授后,我的忐忑与不安便已烟消云散。他耐心地向我介绍、展示了他的最新研制成果,让我近距离感受到科学的伟大,相关新闻见报后,赵建国教授很满意。从那以后,我不断跟进着石墨烯的相关报道,为我之后进行能源革命报道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能源革命开展以来,我深知自己肩负着让公众知晓新能源、新技术的重任,将晦涩难懂的学术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我不断地对各类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创业者进行采访,同时深入农村进行煤改电工程的实地调研,并站在市民感兴趣的角度将这些新理念进行传达,也和许多采访对象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舆论的宣传引导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石墨烯取暖设备了,我们今年接到了多笔订单,大同的煤改电工程又进了一步。”那天,专注石墨烯相关产品研发的大同墨西有关负责人对我说。这一刻,身为记者的职业荣誉感油然而生。
记者的魅力不只是表面的光鲜,更吸引我的还是走进真实的社会,去了解每个人独特的故事。我采访过共和国同龄人——退伍老兵,目睹过农民工讨薪不成无助的泪水,看到过屡次受挫的创业者最终成功的笑容……每一次采访感受到的真实都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感受到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头顶的职业荣光,我愿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将更多的新闻“赋能”传达给广大受众。
本文来自大同晚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