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墨产业以开采和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和应用不足一直是困扰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产业发展还面临技术储备不足、高端人才缺失、企业规模偏小等一系列问题。在近日举办的中国(七台河)石墨产业发展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在分析我国石墨产业现状的同时,对产业发展提出了建立“资源地+产能+深加工+研发”耦合模式的建议。
石墨资源“多点开花”
中国石墨产业发展联盟秘书长向琦介绍,我国石墨资源储量逐年增长,截至2017年年底,晶质石墨查明资源储量为36750.43万吨,比上年增长22.6%。隐晶质石墨查明资源储量为8667.76万吨,比上年增长33.70%。
我国石墨成矿带受构造控制较为明显,由北至南分布于15条主矿带中。从以往矿床分布情况来看,我国石墨矿床总体呈现“东多西少”的分布特点。近年来随着石墨资源需求的不断提升,各地区加大了地质勘查力度,在我国中西部、北部地区新发现了一批中、大、超大型石墨矿床,从而改变了我国原有的石墨分布特点,出现了“多点开花”的局面。
2018年我国天然石墨表观消费量为110万吨,耐火材料、炼钢等传统领域的天然石墨需求仍然占据着主要地位,但其比重已经下降到42%;电池、密封材料、碳刷等占25%;润滑剂、胶体石、铸造占10%;制动衬片、摩擦材料占10%;铅笔占5%;新材料、军工、核工业、航空航天等增长至8%。
剖析现状发现问题
“要充分探讨和剖析石墨市场的容量、合理开采和科学布局等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石墨产业的发展。”向琦表示。
向琦介绍,以开采和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和应用不足一直是石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国内大部分石墨企业以采选和粗加工为主,石墨产业链短、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石墨深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品种少、档次低,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部分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产业技术依然沿用传统工艺技术,高纯石墨提取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制备技术、烯碳新材料制备技术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掌握,工艺设备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向琦指出。
企业规模偏小、辐射带动能力不足也是目前石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之一。大多数石墨企业规模较小,以中小企业为主,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不足10家,行业亟待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龙头企业。
石墨新材料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和人才是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高端人才引进难、留住更难,创新发展后劲不强给石墨产业发展带来了制约和挑战。
以石墨新材料的代表石墨烯为例,我国石墨烯产业目前虽然在队伍规模、学术论文、专利申请等方面都可以说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产业化势头强劲,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技术简单重复、特色不清、鱼目混珠,分散的小作坊式的无序发展模式,企业急功近利、过于重视低端产品,中高端技术严重缺失,缺少长远布局等。
建立产业链耦合模式
向琦表示,为满足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对高性能、专业化石墨材料的需求,石墨产业将从材料级向专业级产品和深加工产业方向发展。目前,我国石墨高端领域的制造和研发出现向资源地靠拢的趋势,未来可能形成“资源地+产能+深加工+研发”的产业链耦合效应发展模式。
黑龙江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振廷提出,产业发展应在石墨深加工上谋篇布局,如发展石墨绿色连续提纯技术、石墨负极材料、膨胀石墨技术等。
中国碳素协会秘书长孙庆也提出了几条建议:相关企业要在应用研究上下功夫,同用户一起承担研究,设身处地去研发;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全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集团,如扩展煤焦化、负极材料、石墨烯生产线,打造综合性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此外,还要继续夯实人才基础,也可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深度融合。
本文来自中化新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