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石墨烯产业,东旭光电的“破局之战”

具体的落地流程是这样的,曼大将知识产权转让给目标公司,目标公司与东旭光电共同在中国成立由东旭光电控股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目标公司交付的芯片和终端产品进行生产制造和销售。

起始于西方的工业革命至今已260年,此间,风云变幻,中国依靠充足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搭上全球化的班车,经济体量已跃升至全球第二。但不可否认的是,在高端科技制造和前沿材料等领域,中国往往参与的是低附加值的上游环节,最有价值含量的下游高精尖应用更多发生在发达国家。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石墨烯这一明确被定位为战略前沿新材料的产业级应用,似乎正在重复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故事,中国依旧面临的是石墨烯储量丰富,但下游应用,尤其是高端应用稀缺的格局。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扼腕的现实。当前的贸易环境更是昭示,中国的企业必须要有整合全产业链的能力,切入下游高精尖应用,不能满足于粗放而廉价的中上游加工产业中。

在石墨烯领域,中国的企业能突破这一全球产业链分工的窠臼吗?

遗憾的是,在研究了一些公司经营和参阅了券商研报之后,依旧很难找到国内企业主动参与整合国外先进应用成果,更多的集中在中上游产能和产品的整合。

而恰在近期的8月18日,A股上市公司东旭光电的一则公告,提供了国内石墨烯产业破局的可资借鉴的样本。其通过跨境投资,深度参与到石墨烯领域最新技术成果,构建学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创新模式。

可以说,这是东旭光电也是中国石墨烯产业的破局之战。

“危急”的石墨烯

想必但凡熟悉资本市场石墨烯概念的,对石墨烯是什么都能说上两句,都知道石墨烯是新材料之王,拥有其他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如优异的电学性能、出色的机械性能、极高的导热性、优异的阻隔性能等,使其在众多领域具有传统材料所无法企及的应用价值。

如果再看到下面这两张图,就更加兴奋了。

再造石墨烯产业,东旭光电的“破局之战”

中国的石墨烯资源占全球的21%,而产量方面,近十年来,一直稳居全球第一。

既是新材料之王,中国的产量又遥遥领先,用一个时髦的词,国内的石墨烯领域企业应该很“滋润”对不对?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长期以来,国内由于产业化发展阶段和技术研发过程漫长的原因,对石墨烯这一新材料的应用还处在粉体和浆料的初级规模化阶段。

说的通俗一点,国内的企业更多的是对上游储量丰富的原材料进行“简单”加工,得到石墨烯粉体,然后将石墨烯粉体添加到各类传统产品中改善性能。类似的应用,就有点像“高射炮打蚊子”,石墨烯的新材料之王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在业内,因用量较少且不发挥主要作用,石墨烯只能作为辅助材料使用,由此获得了“工业味精”的称号。

而在国外,无论是研究还是应用,石墨烯产业的发展都在令国内感到急迫。

研究上,因为用微机械剥离法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下称“曼大”)的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随后,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等80多个国家皆将石墨烯材料的发展提高到战略高度,相继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石墨烯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在应用上,石墨烯5G调制器、石墨烯NFC设备、石墨烯宽带成像设备等一系列高端石墨烯应用已经亮相。国外大型企业对石墨烯非常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近300家大型知名企业涉足石墨烯研究,包括IBM、英特尔、陶氏化学、通用、杜邦、东芝等公司。

而受制于高端应用研发的长期高投入和高风险,在上述石墨烯高端应用领域我们很少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可以说,国内与国外石墨烯的发展差距正在加大。坐拥石墨烯储量和产量的中国企业,不能再有借着石墨烯概念炒一把的心态,而是真正要考虑如何切入产业的高附加值应用,否则,在这个领域,我们又是一个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状态。

东旭光电破局之战

对于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在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中国企业大体有两条路径可走。

一是甘心于中上游的定位,通过产能的整合猎取利润;二是迎难而上,参与到全球的先进应用产业中,提高产品附加值。

作为企业个体而言,从短期利益驱动的角度,大部分企业容易选择第一条路径。事实上,在梳理石墨烯在中国企业的应用案例时,这一点尤为明显。它们的显著特征是,重组整合基本上发生在国内,鲜见与国外先进技术融合。

比如几家从事石墨烯产业的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或入股的形式,进入国内的石墨烯导电剂、石墨烯粉体生产、石墨烯生产设备等领域。而高端的传感芯片等领域尚未涉及。

在这种情况下,文章开头提到的东旭光电与国外科研机构的合作,则属于第二条路径,而且较具创新性。我们且来看,东旭光电是如何操作这一创新路径的。

话头要从2018年底说起,当时,石墨烯领域诞生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曼大与东旭光电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很快,在2019年1月24日,东旭光电与曼大石墨烯工程创新中心(GEIC)在北京签署正式一级会员协议。

这个一级会员协议有什么作用呢?据了解,成为一级企业会员后,除了在曼大GEIC中设立东旭光电石墨烯产品工程化实验室以外,东旭光电还将进入GEIC技术咨询委员会,参与管理GEIC所有石墨烯工程化开发活动信息并有机会获得英国政府提供的相关奖励政策,且与其他委员一起对GEIC的发展方向和重大投资事项进行决策。

一句话解释就是,成为一级企业会员后,东旭光电可以了解到全球最顶尖的石墨烯行业动态,且还可以参与方向和重大投资的决策。所谓知己知彼,正是此道。相当于曼大的石墨烯科研引擎可以为东旭光电所用。

有了第一步,东旭光电顺势切入第二步。东旭光电8月18日晚间的公告,东旭光电与曼大、曼大电子工程系项目团队、英国IPGroup公司共同签署了《股东协议》,共同投资英国RIPTRON LIMITED(以下简称“目标公司”),开展与曼大及其项目团队的深度合作,致力于悬浮石墨烯传感芯片产品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推广。

具体的落地流程是这样的,曼大将知识产权转让给目标公司,目标公司与东旭光电共同在中国成立由东旭光电控股的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目标公司交付的芯片和终端产品进行生产制造和销售。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目标公司约定交付的石墨烯产品为硅晶圆悬浮石墨烯传感阵列芯片和两个相关气体传感器件,属于悬浮石墨烯技术的基础材料和终端应用。

这就意味着东旭光电正式切入了石墨烯高端应用领域,破解了上文提到的中国企业常见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困局。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的是,曼大之所以愿意和东旭光电合作,也是看中了东旭光电的产业化应用能力和背后的市场。曼大方面有科研成果,东旭光电有产业化应用能力,双方互相契合,开创了技术合作的模式创新。

对于东旭光电来说,通过合资公司的落地,石墨烯技术基础将在此汇聚,由此便打通了整个石墨烯产业链,以技术研发为引擎,走出了中上游材料和下游高端产品的通道式发展路径。

在2018年的年报中,石墨烯业务为东旭光电带来的业绩是1.81亿元,虽然在国内靠前,但显然未来空间还有很大。随着东旭光电创新型的技术合作模式构建完成,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墨烯业务将会在东旭光电业务体系中出现爆发性增长。

我们乐见于东旭光电构建的创新型技术合作模式,可以为中国企业突围全球产业链分工困局提供样本和借鉴。

本文来自搜狐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0)
石墨烯网石墨烯网
上一篇 2019年8月21日
下一篇 2019年8月2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客服

电话:134 0537 7819
邮箱:87760537@qq.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