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短短7个月,累计引进10个高端项目、1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并高效启动成果转化——
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以引进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科技项目落地、孵化高新企业、逐步形成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为目标,着力形成人才聚集、科技项目聚集、生产基地辐射各地的创新发展模式。
今年6月1日,随着4个高端新材料项目签约落户、一个抗菌新材料联合实验室揭牌、一个新材料项目进入产业化,成立短短7个月,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已累计引进10个高端项目、10个高层次人才团队并高效启动成果转化。
“这个研究院最大的特点是活力强劲,已成为园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泰州滨江工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潘小泉告诉记者。
按照常规,开发园区的创新研究院,一般由园区发起成立,然后再“填入”专家人才。但滨江工业园区却敏锐发现了一个新材料领域的“人才金矿”,即以大院大所、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等出去独立创立科研团队的技术专家群,作为技术“大咖”,他们资源丰富又贴近市场,故而园区尝试支持这个群体“自下而上”,成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民营性质的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本报去年5月曾报道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去年11月,研究院正式挂牌。
“研究院以引进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扶持科技项目落地、孵化高新企业、逐步形成国际化创新创业平台为目标,着力形成人才聚集、科技项目聚集、生产基地辐射各地的创新发展模式。”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文忠博士告诉记者。
令人瞩目的是,王文忠所说的“两聚集一辐射”正显山露水,加速呈现。
翻开研究院项目名录,“高大上”的气息扑面而来。以此次签约项目为例,石墨烯导电硅橡胶项目是与曼彻斯特大学合作,将开发特高压、超高压电网、电磁屏蔽用等高端硅橡胶复合材料,预计达产后年销售可达12亿元;光固化树脂项目,研发总部落户园区,目前已取得30余项专利,预计未来每年可申报5至15项专利;高性能复合材料项目,市场竞争优势突出,计划五年内打造出高铁动车复合材料领军企业。
伴随高端项目的是高端人才。目前,研究院已汇聚来自英国、新加坡以及台湾、北京、上海等地的10个科研团队,包括新加坡纳米飞机涂料团队、台湾纳米水性涂装技术团队、中科院理化所医用抗菌材料团队、北京大学高性能树脂与复合材料团队等等。
不过,与“聚集”相比,研究院所提的“辐射”更具新意。
“我们遴选的项目,基本都已进入中试阶段,有些能够快速进行成果转化,实施规模生产。”王文忠解释说,但一些项目会受园区空间资源等要素制约及产业布局限制,为此他们又形成了“生产基地辐射各地”的思路。
也就是说,研究院孵化的项目,能在园区产业化则在园区产业化,不能在园区产业化则在全国寻找合适的生产承载地。园区以产业基金形式与市场资本一起投资,通过股权享受产业化红利,同时产品销售纳税、知识产权分红等均回归园区。
“这实际上是‘总部经济’模式,既将研发、销售等关键环节留在园区,又使研究院、园区跳出了生产基地的条件束缚,把产业触角延伸到了全国各地。”滨江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招商中心主任叶青透露,目前研究院的水性涂料项目,已选取科创(衢州)化工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基地,双方已正式签约,将就特种涂料、表面处理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展开深入合作。
记者还了解到一个最新动态:目前,尚未满周岁的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已在新材料“圈子”声名鹊起。市内,有企业登门求教,希望帮助解决共性技术难题;市外,不少企业伸来“橄榄枝”,希望携手开发项目,其中新疆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科技新材料项目有望很快落户。
这样的态势让研究院的专家们倍感惊喜。根据计划,泰州科聚新材料技术研究院将在三年内引进院士等顶尖团队项目8个,孵化科技企业20家,培育“新三板”上市企业或上市公司并购企业2家,一个知识共享、平台共享、开放包容的新材料领域创新发展高地将熠熠生辉。
本文来自泰州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