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去年3月份首度推出石墨烯系列产品一年后,有关正信光电12栅石墨烯组件的消息再次密集见诸报端。
根据相关报道,近期,正信光电携其石墨烯系列产品频繁亮相海外。4月8日,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正信光电营销总裁李倩介绍,“在正信光电的全球布局中,石墨烯组件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支撑作用,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同。”
李倩也向记者透露,为了减少灰尘对组件发电量的影响,正信做了将近三年的实验及生产工艺研发才最终拥有石墨烯镀膜技术专利,该款组件产品已通过德国TUV全套IEC测试,并拿到TUV认证,确保组件25年质保要求,且正信成为行业内首家承诺公司独家提供的石墨烯双玻组件产品高于常规单玻组件产品至少2%发电量。同时,“目前公司还在邀请更多海外权威的独立第三方,对石墨烯组件进行的验证。我们希望这些更为科学、公正、客观的验证,可以帮助我们的产品,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李倩看来,石墨烯组件兼具可靠性、高效性、自清洁等多重优势,从而进一步提升组件输出功率,为项目业主带来丰厚的发电收益,是其在全球市场得到广泛认可的重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除了要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做好本土化战略外,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因为技术和产品才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扎根的王道。
抢占石墨烯
与组件结合先发优势
有关报道援引2018年中国组件(公司董事长为中国籍,或核心企业在中国注册)出口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正信光电排名仅次于A股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排名第九。
对此,李倩认为,石墨烯组件新品的推出,对公司出口的进步贡献巨大。
事实上,随着2016年,石墨烯材料被写入中国国家“十三五”规划,以及被《中国制造2025》列为战略前沿材料之一后,我国在石墨烯领域的研究、产业化飞速发展,包括其与新能源产业的契合,也得到了各界的认可。
但正信光伏还是走在了前边,以至于至今在中国光伏业界,正信光伏的石墨烯组件仍然独树一帜。据了解,正信光电早在两三年前,就与中国科技大学建立了合作,而石墨烯镀膜玻璃技术正是其产学研合作开发的成果之一。
据介绍,在传统单、双玻组件生产工艺基础上,正信光电石墨烯多主栅组件将现有多主栅电池技术、石墨烯应用技术与PERC、N型双面、黑硅电池工艺等现行前沿技术相融合,相较于常规组件产品,石墨烯高效组件输出功率可有效增加0.5~1%左右。
现阶段来看,这主要受益于组件自清洁效果的大幅提升,正信光电方面介绍,石墨烯自清洁组件主要的优势一方面是增透,石墨烯自清洁组件的石墨烯镀膜玻璃的透光率可以做到94.3%,要比行业常见的镀膜玻璃的93.8%提升0.5%,这一块的增益会对组件的功率带来2W-3W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它的自清洁效果,主要是来自于三个方面的优势:首先是半闭孔的膜层结构可以减少镀膜层表面的摩擦力,让粉尘可以快速地滑落。其次是石墨烯玻璃的超清洁能力,可以让组件在有雨水的情况下迅速地把表面的粉尘清洗干净。还有来自石墨烯玻璃的光触媒分解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可以快速地把我们组件表面的鸟粪和有机污染物分解掉,这样可以减少组件产生热斑的风险。
石墨烯技术
支撑海外市场开拓
“以往光伏企业的技术研发多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企业多收益为目标,而这些技术有时并不能为终端用户带来真正的收益。但石墨烯镀膜技术不同,它可以让终端用户收获更多的发电量,减少组件清洗维护的成本。”李倩表示。
对此,记者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显示,以石墨烯60片多晶265W组件(原始功率268.123W)与普通60片多晶265W组件(原始功率269.988W)进行实地测试,在户外运行3个月后,功率变化为石墨烯组件257.396W,常规组件243.661W,清洗后功率为石墨烯组件265.96W,常规组件266.37W,LID功率衰减为石墨烯组件1.17%,常规组件1.34%,表面脏污影响为石墨烯组件2.85%,常规组件8.52%。
事实上,正信光电以及其产学研合作方中国科技大学认为,玻璃镀膜技术只是石墨烯技术在光伏领域的应用之一,因此,未来其还将在双面组件背面玻璃、正面玻璃双面镀膜以及高效电池等方面展开深化合作,开发出更多的以石墨烯为核心的光伏组件和高效电池新产品。
如今,石墨烯组件在有效维护用户利益的基础上,为正信光电全球市场的开拓提供了有力支撑。正信光电也希望通过石墨烯玻璃提高了组件功率,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了系统发电能力,增加用户投资回报量,减少用户维护成本,减少组件热斑风险。
同时,李倩告诉记者,以韩国为例,在韩国RPS方案和绿证的鼓励下,小型户用市场、小型家庭光伏+储能以及工商业储能等项目均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届时,石墨烯组件也将为这些细分市场加速发展提供更大的动能。
本文来自证券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