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硅谷——中关村标志。海淀区政府提供
中新网北京11月13日电 (记者 于立霄)北京市海淀的创新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相伴而生,40年来,海淀区扮演着“探索者”的角色,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聚集了一批自主创新领军企业,走出了一条科技创新之路。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海淀区历经“电子一条街”、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发展历程,始终开拓进取、勇立潮头。
资料图: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区政府提供
资料图:中关村西区的创业公社。海淀区政府提供
海淀区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超前布局战略先导产业,率先在超级计算机、核心通用芯片、精准医学、智能汽车、新材料、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等领域,重点部署一批科技前沿和战略必争的先导技术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一批重大原始创新成果,提升高技术研究能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同时,海淀区还引导行业领军企业在人工智能、石墨烯、干细胞等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最引人关注的是,海淀区发力人工智能产业链,领跑在先。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初创企业2617家,其中美国1078家,位居全球第一,而中国紧随其后,有592家,其中寒武纪、地平线、中星微电子、深鉴科技、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国双、第四范式、出门问问、驭势科技等一大批优秀企业都在海淀区,这意味着在人工智能产业链的底层硬件、通用技术及平台、应用领域等核心环节上不断赶超世界领先企业。
据北京市海淀区负责人表示,海淀区创新发展突出表现在以高技术企业为核心的海淀园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高新技术企业更加注重创新,数量多、营收增、分布广、效益升、投入大、产出高、活力足、前景广,是创新能力最为显著的特征。
正是因为有着创新发展的基础,海淀区新动能逐渐集聚、新经济多点开花、新业态层出不穷,高质量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7年,海淀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915.3亿元,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21.1%,总量和增速均位于北京市十六区之首。
高精尖产业的引领作用突出。2017年,海淀区规模以上高精尖企业数量超过2000家,在北京市中的比重超过40%。其中,以信息、科研、教育、金融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增加值在海淀区地区增加值中的比重为65%,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
最引人骄傲的是,从1990年到2017年,海淀区经济总量增长523.5倍,年均增速26.1%。尤其“十二五”以来,海淀经济总量和对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稳居北京市第一。“创新型经济”以其新技术、新制造、新消费、新金融为主要支撑,在海淀崭露头角就引人入胜。
海淀区以科技为基础,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如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为基础,通过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出现了以今日头条、爱奇艺、英雄互娱、36氪、知乎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企业和文化娱乐企业,它们的最新估值分别高达200亿美元、46亿美元、15亿美元、10亿美元、10亿美元,是海淀区内知名的独角兽企业。
面对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海淀区并未予以“一刀切”式取缔,而是立足包容性文化,始终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方式”,通过与企业沟通、与居民沟通、与主管部门沟通等手段,积极引导、支持共享经济的合理、有序发展,从而使滴滴出行、美团、ofo、摩拜、春雨医生等众多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也诞生了以程维、王兴、戴威、胡玮炜、张锐等为代表的一批新时代的创业家。
北京市海淀区负责人表示,未来,海淀区将大尺度重构创新生态体系,促进产学研等多元创新主体高水平融合互动,加速释放创新潜能,放眼全球,全面提升创新层次和能级。(完)
本文来自中国新闻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