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20万片石墨烯薄膜叠加,只有一根头发丝厚,硬度却是钢铁的200倍,比钻石还坚硬。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产业如今在厦门蓬勃发展。
走进厦门火炬石墨烯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与石墨烯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实验室一应俱全。“目前,火炬高新区内聚集着10余家产业化石墨烯企业,全省过半数进入产业化阶段的石墨烯应用企业也都集中在此。”厦门火炬高新区经济发展处处长彭军锋介绍,“我们先后投入5000万元购入专业设备,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厦门及周边地区企业提供技术检测、技术咨询和应用开发等服务。”
“石墨烯产业研发周期长、投入大,前期产品验证和后期市场开拓,都需要大量数据做支撑,但中小企业大量采购专业设备显然不现实。”朗纳科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霆仑说,“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的科技服务解决了这一难题,极大降低了企业的研发成本。”
“如果把石墨烯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和企业比作‘种子’,那么,我们已经为他们准备好发展所需的阳光、土壤和水分。”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创业处处长倪杰表示,“我们为创新创业者提供政策、资金、服务,打造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石墨烯创新创业生态。”
“石墨烯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火炬高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切入点。”彭军锋介绍,截至2017年,火炬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占工业总营收比例达到84.9%,园区与石墨烯密切相关的新材料企业超100多家。
厦门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特区发展的生命线、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着力推进高素质创新创业之城建设。
2016年,国务院批准厦门以火炬高新区为核心区建设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两年来,厦门自创片区先行先试,率先推出69项创新事项,持续激发全社会创新主体活力和动力。目前,已有63项落地取得实效。截至2018年第一季度,厦门自创片区已累计新落地产业科技项目236个。如今,火炬高新区已成为一批国内甚至世界细分行业“单项冠军”企业的聚集地:人脸检测技术行业领先的美图、票据识别技术位居全球前列的商集……
率先在国内对标世界银行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估体系,率先推行“多规合一”并拓展应用于审批流程再造,率先形成知识产权综合保护体系……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大胆实践、大胆突破,跑出特区发展的“厦门速度”:从1981年到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9%;实现了从以“三来一补”加工贸易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向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制造业和以软件信息、金融、商务等为主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变。2017年,厦门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产值4241亿元,约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1%。
本文来自人民网,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