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呼和浩特12月11日电(记者张景阳)近日,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90后硕士研究生俞慧涛在自支撑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这种材料在可穿戴电子、新能源器件领域有重要应用,但聚苯胺负载率低、界面结合差是面临的主要难题。
据了解,俞慧涛等人在英国《复合材料与科学》杂志上报道了一种从多孔石墨烯凝胶通过表面改性、原位聚合生长聚苯胺纳米阵列的方法,将聚苯胺负载率提高到78%。组装的多孔石墨烯/聚苯胺柔性超级电容器显示了良好的力学和电化学性能。在此基础上,他们进一步创新合成策略,直接从氧化石墨烯出发,通过静电组装、原位聚合和滚涂工艺,实现复合材料的快速合成和聚苯胺的超高负载(~95%),组装了高性能石墨烯/聚苯胺纸超级电容器。他们通过理论计算发现:石墨烯/聚苯胺体系存在扩散电容,并建立了材料电容与结构的内在关联,革新了该体系通常只有表面电容的观念。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电化学学报》上。
早在2016年11月,俞慧涛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子刊《科学报告》发表了一篇高效制备氧化石墨烯的论文。近20年来,国际上对制备氧化石墨烯的无硝酸钠Hummers法有3次较大的改进,俞慧涛等人提供了第4个改进方案。与其它方案相比,该方案氧化剂用量降低75%,浓硫酸用量减少80%,反应时间缩短至5小时,产率达到84%。该成果发表后引起国际关注,一年内已被引用20次。
在近两年时间里,俞慧涛已在分类为一区、二区的国际著名专业杂志上发表6篇论文。 作为主要作者,俞慧涛发表论文的其它国际著名期刊还有:美国《材料科学杂志》、《纳米研究通讯》,英国《化学通讯》等。
本文来自科技日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