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大米、石墨(铅笔芯主要材料),大家一定不陌生,它们是我们餐桌上、文具包里的常客。济宁地区最出名的大米生产加工基地位于鱼台,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一大批民营大米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在商海浮沉中,九成左右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尽管如此,有家企业却凭着产品质量、市场战略布局获得了国企的青睐,双方联手打造全球稻米产业布局。
而在金乡县,一家高新技术产业则凭借着有“工业味精”之称的石墨烯科研技术,正在逐步实现石墨烯产业化之路,计划10年内打造成千亿元石墨烯产业园区。本期的预见济商,本报记者将带您去了解新常态下,两家不同业态、不同行业的企业如何“借力”打造“黑白经济”。
引智+引资黑色“工业味精”成产业集群催化剂
用铅笔在纸上写字所产生笔迹是铅笔中的石墨一层层剥离后留在纸上的,而把对石墨的剥离做到极限,就可以得到只有一个碳原子厚的单层石墨,它就是石墨烯。作为目前发现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从手机电池到电脑散热材料,从防霾口罩到功能性服装,从家装涂料到航母防腐涂料再到电动汽车充电器,石墨烯如同工业味精一样,添加到其中能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未来石墨烯产品将进入到更多人的生活中。”济宁利特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龚磊说。
2010年,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利特纳米创始人/董事长侯士峰博士选择回国发展,他选择了将石墨烯产业化作为创业的方向。“2010年之前,中国石墨烯材料研究在学术界也属凤毛麟角,产业化更是零。因此,无论是从研发角度还是从产业化角度,石墨烯材料的产业化在当时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龚磊介绍道,也许是因为在国外有过高校科研与企业管理的双重经历,面对从零开始的石墨烯材料产业化运作,侯士峰没有丝毫困顿与迷茫,他清楚地知道研究中心的建设、公司的发展都需要人才。经过多年的积累,目前利特纳米拥有拥有国家“千人计划”海外特聘专家1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济宁市511海外人才2名。七年来,研究中心已经培养出一大批研发与技术人员,目前研究中心共有研发工程师31名,其中博士7名,研究生以上学历占研发人员总数的55%。“我现在最自豪的不是石墨烯的产业化进程,而是培养出了一批人才。我不在研发中心的时候,这些人才一样能把研发做得很好,这才是让我真正感到高兴的事情。”侯士峰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除了科研力量之外,同样需要资金“动力”。作为济宁市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济宁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为侯士峰团队提供了500万元的中试启动资金。与此同时,在金乡县政府和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首条绿色无污染石墨烯生产线于2014年12月26日正式投产,年产石墨烯粉体10吨,在首条石墨烯生产线投产的基础上,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联合利特纳米和园区内多家企业构建了济宁市石墨烯产业园,打造石墨烯材料产业链,重点开发系列石墨烯下游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生产。
在自身技术优势、相关产业链日趋成熟的基础上,利特纳米也在不断借助“外力”壮大企业。2014年底,利特纳米石墨烯抗甲醛内墙涂料产业化技术研发取得突破,并于2015年在青岛瑞利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利特纳米下属公司)进行成果转化。2015年5月,利特纳米与一家主板上市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展开对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电极材料的产业化研发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已进入中试阶段,产业化后可实现年产100吨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电极材料。2016年4月,利特纳米与鲁泰控股签订石墨烯改性高分子材料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将集合鲁泰控股产能优势和利特纳米的技术优势,通过双方合作开发的工艺技术,实现石墨烯和高分子有效复合,最终实现高端高分子材料及高性能工程塑料的产业化,借此实现鲁泰控股主营产品升级换代。2016年6月,利特纳米启动了石墨烯重防腐涂料产业化技术的转化工作,在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投资5000万元建设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生产线,项目投产后将年产1.8万吨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年产值可达3.6亿元。“下一步企业将进一步依靠技术优势开放对外资金需求、增加合作、把下游企业吸引过来,我们提供石墨烯原材料、技术服务,打造相应的产业链。”龚磊表示。
技术+产业布局大米加工企业与国企“结姻”
市场经济中,民营企业具有灵活性强、效率高的优势,但是资金缺口、品牌推广始终是个难题。想要突破发展瓶颈,有时需要借助“外力”,其中就包括与国企、央企合作,但是地方企业又该如何获得青睐呢?
提到鱼台大米,每个济宁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如果放到全国市场中,和五常大米、方正大米、射阳大米以及泰国进口香米等相比,鱼台大米的市场占有率则不高。“鱼台大米的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也出口至日韩东南亚等国家,但是主要辐射面积还是以鱼台为中心350公里内的省市地区。”山东中垦美晶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毅说道,“作为地理标志性产品,我们应该把鱼台大米的故事讲出来,让鱼台大米的品牌走向全国餐桌。”
上世纪90年代,鱼台大米加工企业蓬勃发展,最多时有300多家,基本上都是家庭作坊式企业,中垦美晶的前身山东美晶米业有限公司也是在那时成立的。“保证产品质量、拓宽销售渠道、流动资金充足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山东中垦美晶米业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总监于春锋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鱼台县较大规模的大米加工企业仅剩十多家,美晶米业就是其中之一,而其他九成左右的大米加工企业则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美晶20多年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大米加工,能坚持这么久与产品质量把关严格、足斤足两诚信经营离不开,这也是吸引国企加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据介绍,2000年,公司花60万元重金购进了1台电脑光电色选机,可以将大米逐粒遴选,剔除有瑕疵的大米,这也是鱼台第一台色选机,而在当时,办一个小型大米加工厂也仅需100万元左右。
除了保证大米质量,美晶米业的产业布局同样受到了国企的青睐。为加快产业布局,公司先后在国内、国外最优质水稻产区投资建设稻米加工基地,分别在在山东鱼台、黑龙江五常、柬埔寨马德旺建设稻米产业发展基地。“美晶米业负责人和中国农垦相关负责人就是在柬埔寨结识的,在经过了两年的‘爱情长跑’后,双方达成合作共识,正式‘结姻’。”山东中垦美晶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毅介绍道,2015年,山东美晶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引资国家央企下属企业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到济宁市鱼台县共同开发农业产业,成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员企业,公司主要从事谷物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粮食收购与销售、农业种植与开发等。
据悉,成立混合所有制企业之后,山东中垦美晶米业有限公司在强有力的市场、人才、资金等资源的支撑下,市场销售量不断增加,自2016年4月份新品中国农垦系列大米上市以来,大米月销售量月平均增长率超过30%,销售数据的不断“飙升”,消费者对中国农垦系列大米逐步认可,实现了市场销售的“逆势增长”。未来,公司会采用发展稻米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采取稳健、高效、低成本扩张的经营理念,目标是建成山东鱼台、柬埔寨马德旺、黑龙江五常三大战略发展基地,形成全球稻米产业布局,把公司逐步发展成为集团化、国际化的粮食企业。(王仰浩)
本文来自济宁晚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