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一个月,华为又被“误读”了一次。
上一次是5G编码,仅仅是标准制订起步阶段的一小步,却被抬高到了“世界5G技术标准中国定”的高度;这一次,轮到了电池。本月1日的日本电池大会,华为中央研究院瓦特实验室宣布推出世界首个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尽管研发者说得很清楚,这项革新应用于通信基站储能业务,但在网络世界,适用领域还是迫不及待地“被扩展”到了智能手机。这同样是一次误读,也许是因为瓦特实验室去年发布了超级快充技术,而且声称今年年底推出商用,于是石墨烯提前和手机结缘。
对于华为来说,误读是不争的事实,有着捧杀的危险。但是对于智能手机来说,误读或许是有益的探讨,展现出日渐清晰的市场变局。
变局体现在技术创新。苹果今年推出了iPhone7,没有多少惊喜却依旧吸金强劲。改变智能手机的格局,需要颠覆性的创新。石墨烯产品的问世,而且带着鲜明的中国标签,这无疑让中国智能手机看到了抢占技术制高点的希望。
从营销角度,对于华为电池的误读或许是刻意为之。一方面,大家希望能够通过黑技术的应用引发手机硬件革命,处在低端的中国手机可以借势上位。在华为的正式通稿里,引起轰动的石墨烯并没有与手机挂钩。从技术指数来看,这种石墨烯电池适用于高温极端的环境,极限温度范围相比起普通锂离子电池提升了10℃,使用寿命从而也是普通锂离子电池的2倍。单看这些指标,如果可以移植到手机领域,无疑会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强化石墨烯概念更有可能只是借助新技术制造噱头,搭车宣传国产手机本已成熟的快速充电卖点。从用户需求来看,电池一直是痛点。即使是苹果,关于iPhone7的用户调查里,续航能力是排名靠前的期待。在中国市场,某品牌的“充电两分钟、通话两小时”广告语,这两年也是风靡一时。给电池技术提提鲜,华为的石墨烯或许在有意无意间成了“味精”。
期待归期待,电池技术的突破并非易事。因为电池爆炸原因,三星Note 7成为史上最悲催的智能手机。本报昨天的报道里,第三方机构Instrumental发布调查报告称,原因在于设计本身“过于激进”,追求更大的续航能力,减少了电池的边缘空间。简而言之,就是增加容量做大了电池,受限于手机体积降低了安全系数。这个问题,是行业的共同难点。如何攻克电池的硬件瓶颈?华为的石墨烯技术现在和手机看似没有直接关联,却是新材料领域一个显而易见的突破口。
变局并非局限在技术层面,更值得思考的变化体现在理念。在华为屡屡被误读的同时,一篇名为《实业精神回归:互联网手机的泡沫开始破灭?》文章风行网络。文章直言:“在这个不缺钱、不缺流量、不缺牛人、不缺概念的扁平时代,投机者们总在寻找下一个风口,实业精神才拥有打磨产品战略定力” 。
小米手机创造了互联网手机的典范,但是小米的追随者们却没有找到方向,诸如锤子、乐视等等交出的成绩单谈不上光鲜,甚至失意惨淡。今年第三季度,华为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安卓手机,这固然有三星炸机的因素,更重要的却是实业精神。智能手机是快速消费品不假,但归根结底还是工业品,品质技术是竞争的底色。华为能够成为国产手机的旗手,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研发持续高投入,还是强调对核心技术的掌握。屡屡被误读,华为确实面临被“捧杀”的危局;强调实业精神,这种理念“棒喝”却是国产手机的福音。
本文来自深圳商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