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是要瞄准国际最高端技术,这样利润才丰厚。以前国内技术落后,我们就在国际人才网站邻客音注册用户,每年缴纳5万美元,在全球寻找各行业精英人才。”——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最初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民企业家、圣泉集团董事长唐一林,自叹学术能力不强的同时,不惜重金从世界各地寻找人才团队合作,研发高新技术产品。木质素染料分散剂、轻芯钢轨道交通新材料等多个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日前,唐一林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两次感慨如果自己学术上更强一些,圣泉不会像今天这样“小”。
本报记者 刘帅
酒精项目未获批 转而生产石墨烯
记者:2012年经济形势下滑比较严重,你们新上酒精项目,据说投资7亿,当时设备已经安装好,但项目并未获得国家批准,而且酒精市场也遇冷,你那时压力大吗?
唐一林:当时压力非常大,喝水牙齿都觉得疼。2011年圣泉利润4.5亿元,缴税3.3亿元。但2012年,作为圣泉集团主导产业的铸造材料产品销量大幅下滑40%,使得圣泉企业销售利润整体下滑。当时新项目总计投入近7亿元,想放弃,可设备已经建好,投入资金又那么大。后来,大家讨论5万吨原规划用于生产酒精的纤维素用途时,中科院一学者告诉我,纤维素能生产石墨烯。我们就朝着此方向努力,但得到的石墨烯产量极低,无法实现工业化。
后来我知道黑龙江大学用植物秸秆生产石墨烯,得率能达到80%以上。我就与他们取得联系,说我们这有更好的原材料纤维素。黑龙江大学长江学者团队用了我们寄去的20公斤纤维素样品生产了十批次,每次得率都在90%以上,最好的能达到99%。后来,我果断买下他们的技术,马上回来进行小试、中试等试验。现在圣泉投产的第一条中试生产线设计产能100吨,其中176套设备为自行设计、自行安装。但由于没有标准可供我们参考,目前技术工艺仍在不断完善,产能发挥也只能达到30吨左右。
不过,15吨玉米秸秆就能生产5吨纤维素,5吨纤维素又能生产1吨石墨烯,而1吨石墨烯目前全球售价超过200万元。相对原材料玉米秸秆的成本来讲,我们的利润空间很大。
国内技术落后 国外网站觅人才
记者:除了纤维素外,您也瞄准了多个项目。拿木质素来讲,之前木质素只能大批量进口,而现在圣泉就能生产,这可能会改变木质素需要进口这一局面。
唐一林:我们就是要瞄准国际最高端技术,这样利润才丰厚。以前国内技术落后,我们就在国际人才网站邻客音注册用户,每年缴纳5万美元,在全球寻找各行业精英人才。最后我们找到了木质素方面的退休专家迈克(micheal lake)博士,并为他支付1小时200美元的薪酬。经过迈克团队的努力,我们的产品前年研制成功,去年投产,今年市场全面拓展,目前正准备迅速扩大产能。今年三月份,我们还聘请了欧洲专利局礼宾司司长佩德罗先生担任公司高级战略顾问,全面负责并指导公司全球专利工作,目前公司聘请的国外专家人数达到近30人。
记者:您最初只有初中学历,还被评为农民企业家,但您很会利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唐一林:圣泉很早就注重产学研的结合。我们曾经从北京环保研究院花费5万元购买技术,两个工程师干了两个月,把产品做得很好。当时工程师考虑的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带着使命感来的。目前,圣泉已经与中科院、黑龙江大学、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等国内十多所科研院所和学校有了合作。
知识产权问题 困扰还比较大
记者:您是农民企业家,您怎么定义农民企业家?农民企业家与其他企业家有何区别?
唐一林:农民企业家生长在农村,并不是大学、研究院培养出来的。农民企业家大都自学成才,他们相比其他企业家而言更加务实。另外,他们生长在市场经济中,对市场经济有先天的嗅觉与敏锐度,也能吃苦耐劳。但以我个人来讲,学术能力不足,如果学术上再强一些、学识再广一些,圣泉肯定比今天发展得快,上市工作也会更加顺畅。
记者:但您做企业家非常成功,高端人才也被您挖来了。
唐一林:企业家要学会花钱,特别是在研发经费上。会花钱才能挣钱。去年圣泉研发经费达到了1.52亿元,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左右。
记者:您的很多项目现在利润都这么好,是不是实体经济比房地产商还赚钱?
唐一林:高新技术利润丰厚,如果知识产权保护到位,利润会高于房企。例如我们的陶瓷过滤器产品今年销售收入可达到2亿元,利润率很高。我们生产的轻芯钢轨道交通新材料强度比玻璃钢坚硬结实,密度重量却只有玻璃钢的1/5,可以用于高铁、飞机等内饰材料,一举打破了同类产品被国外垄断的局面。另外,我们生物质石墨烯及内暖产品、木质素染料分散剂、沥青乳化剂、生物医药等一系列项目的效益也正在显现。但现在我们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困扰比较大,还是希望国家和社会能把知识产权保护做到位。
本文来自齐鲁晚报,本文观点不代表石墨烯网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